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4.77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高考在即学生除了挂吊瓶还吃聪明药

近日,一组高三学生在教室里集体打吊瓶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传播。湖北省孝感一中高三(3)班,这个被网民冠以“史上最刻苦吊瓶班”称号的班级,一时成了媒体聚焦的热点。

记者在孝感走访后发现,考前注射氨基酸的行为在当地十分常见。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学生和家长可谓“动足脑筋”——输液还算平常,更有甚者会定期做高压氧治疗和服用药物。

  【打吊针】注射氨基酸 当地很流行

在教室里打吊瓶,并不是全班得了什么传染病,而是注射氨基酸,“提神醒脑”。这种做法,在不少人看来有点奇怪,但在孝感当地却十分有市场。

前天中午,记者来到湖北省孝感一中。听到记者询问学生打吊瓶的事情,一名高三学生的家长说,“当然听说过(打吊瓶)啦!孩子的同学基本都会去打。孩子也会让我们陪他去打吊瓶。”

“(打吊瓶)已经流行了很多年了,说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了风潮。”旁边另一位家长说,“我记得4年前,孩子表姐考大学时,也是打吊瓶的。”

这一说法得到了孝感一中监察室主任高平强的印证:“打吊瓶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很流行。每年都有很多高三学生请假去打吊瓶,学校一般也都会同意。”

记者又走访了孝感高级中学,随机询问了几名高三学生,得到的答案也是相同的:听说过打吊瓶、自己或者同学也打过。

位于星火街上的星火社区,距离孝感一中不到百米。许多离家较远的学生都在这里租房,一些家长甚至在此陪读。

有些奇怪的是,在这个不大的社区,不到300米的星火路上,竟然有3家社区卫生室。记者走进其中一家,看到坐了7个正在输液的病人。不过,没有发现有学生模样的人。

“现在是下午2点,刚上课,学生不多。等到五六点的时候,总会有学生来打氨基酸的。”卫生室的护士说,“这里学生多,打吊瓶的也多,有时还要排队。”

“都是家长在这里排队,快排到了给孩子打电话,孩子就请假过来打吊瓶,打完了再去上课。”一位正在输液的老人告诉记者。

“每年到了这两个月,谁最紧张?当然是考生家长。”另一家卫生室的医生说,“孩子一有不适,马上就来这儿看。绝大多数考生家长肯花钱,就为了让孩子身体达到最佳状态。这几年每到考前,尤其是高考前三天,来我们这里的都是打氨基酸的伢儿。”

“打氨基酸还算平常的,我认识的一个家长,还让孩子进高压氧舱。”这位医生说。

  医生警告:

武汉同济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左学志表示,学生们注射的“氨基酸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物,它主要针对营养严重不良的患者。身体健康的正常人摄入,可能造成蛋白质摄入过多,会加重肝脏、肾脏负担。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营养科主任谭荣韶也表示,学生补充能量直接喝葡萄糖比打氨基酸要更有效。

  【吸氧】考前常有学生扎堆吸氧

真的有学生做高压氧治疗吗?记者致电孝感市唯一一家拥有高压氧舱的孝感市中心医院,该院高压氧科一位姓喻的工作人员表示,考前来做高压氧治疗的考生很少,但是来吸氧的考生非常多。

“考生如果觉得需要高压氧治疗,可以去咨询一下医生,医生如果同意,开了单子,就能进高压氧舱了。”这位工作人员说,“做一次费用不算太高,60元,连同管道大概100多元,管道还可以反复使用。不过做一次高压氧,要两个多小时,来做的考生很少。”

“来吸氧的考生倒是非常多。”她接着说,“每年中高考前,都有考生扎堆吸氧。很多孩子边吸氧边看书,让人看了都挺感动的。”

  医生警告:

做高压氧治疗,对考生到底有没有作用呢?记者连线武汉长航总医院高压氧科主任仲小玲,她告诉记者,高三考生学习压力大,容易出现大脑供氧不足,高压氧治疗确实可以缓解大脑疲劳,改善记忆力。

“但是,高压氧治疗并不适宜经常做。人体早已适应了现在的气压和含氧量,如果突然改变环境,身体总会感觉不适。高压氧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气压伤和氧中毒,还有减压病。”仲小玲补充,“感冒发烧患者如进入高压氧舱,压力很可能造成咽鼓管堵塞,导致气压性中耳炎。过度吸氧则会发生氧中毒,严重的还会使各脏器缺氧而发生损害,甚至出现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影响记忆。”

  【吃药】家长间悄然流行“聪明药”

“每年这个时候,保健品销量是最好的。”李红说,“抗疲劳的、改善记忆的、抗缺氧之类的保健食品都很热销,不少产品的销量会比平时高出50%多。”

“像这款氨基酸冲剂,卖得就很不错。”李红指着货架上最大的一个包装盒说。

李红告诉记者,每年高考前,一些学生会服用药物帮助备考。“最常见的就是女生吃避孕药,推迟经期。一般我都会劝她们,吃药推迟经期不一定有效果,而且很伤身体。”

此外,一种叫“聪明药”的处方药也开始在家长中悄然流行起来。

“我听说过‘聪明药’,据说是要医生处方才能配到。”孝感一中门前,一个高三学生家长略显神秘地告诉记者,“听说这药能让孩子注意力集中。”

记者查询后发现,所谓“聪明药”,叫作“利他林”,只适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利他林”是一种中枢兴奋类精神药物,能促使神经细胞释放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从而增加神经介质的浓度,使患儿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注意力集中了,小动作减少了,相对于之前学习成绩当然会有所提高,从而给人一种“服了药后变聪明”的错觉。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打吊瓶事件引发了重重争议,但在孝感一中,大多数学生、家长都不反对这样的做法。

“总要把所有的方法都试过一遍,才能安心啊。”孝感一中一名高三女生这样说。

  医生警告:

有医生表示,健康人群根本不适合服用“利他林”,服用后不仅不会“变聪明”,还可能产生很大的副作用,比如头痛、失眠、心律失常、肠胃紊乱等,并且存在成瘾的可能。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