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哭腔说话,怎么办?

孩子哭腔说话,怎么办?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哭腔说话,怎么办?

为什么孩子会用哭腔说话?

宝宝几乎每件事情都要依赖大人,衣食住行,父母的关爱,想要的玩具等等。他必须引起大人的关注,才能得到需要的东西,而这对他而言可不容易。哭腔是宝宝感到无能为力时发出的声音,他用越来越高的声调来表达自己的要求,以便引起别人对他的关注。什么招数有用,小孩子就做什么,孩子用哭腔说话,是在寻求别人的回应,不管是什么样的回应。所以,如果你不能满足他的要求,那拒绝他也好。

孩子用哭腔说话时,你该怎么办?

告诉他什么是哭腔。在你对孩子说“别哭哭唧唧了”之前,一定要让他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成年人常常以为孩子知道什么是“哭哭唧唧”,这样说话有多么烦人,但事实并非如此。当你听到孩子用哭腔说话的时候,马上告诉他这就是“哭哭唧唧”,然后让他用正常的声音说话。如果他听不出来两者有什么不同,你就演示给他听。用布娃娃来表演用哭腔说话的孩子和被激怒的妈妈,或者你自己扮演一下悲情角色,和孩子一起排练排练。告诉宝宝用哭腔说话让人烦恼,别人也不爱听。“好”的声音和“不太好”的声音一起都练练,宝宝听到你假装出来的最悲情的声音,多半会乐得哈哈笑。

要明白宝宝是需要关注。有时候当宝宝想让爸爸、妈妈听他们说话,但爸爸、妈妈却不听时,他们就会用哭腔说话。这也是为什么在你试图和朋友讲话、整理家庭帐目或专心致志做饭的时候,常常会听到孩子的怪腔调。简而言之,在你关注其他事情而孩子需要(或自以为需要)你帮助的时候,都是他最容易用哭腔说话的时候。

所以,不管什么时候,当宝宝用愉快的声调提出要求时,你要尽可能马上回应他。当然了,你肯定不想鼓励孩子每次在你和别人谈话的时候都找你,所以,一定要告诉他:“如果你真的有急事,应该礼貌地打断我,不能哭哭唧唧,这样我就不会不理你。但如果你能等一会儿的话,妈妈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正在做事,也要花点时间听听他的需要,告诉他你大概什么时间会有空(如:“宝贝,我知道你玩拼图需要帮忙,等2分钟,我就会和你一起玩”),然后继续做完你手上的事。不过,要注意别让孩子等时间太长,孩子多大就让他等多少分钟(比方说,宝宝3岁,就让他等3分钟)。不要只是说“等会儿”,这种回答太模糊。如果他真的耐心等待了,一定要称赞他。

告诉他提出要求的更好方法。有时候宝宝用哭腔说话,是因为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所以,如果可能,你就帮他明确自己的感觉。比如,你或许可以对他说:“我知道你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我没有马上带你去公园玩?”这样孩子就能和你一问一答地说下去。

一定要留出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玩游戏或只是说说话,这些都要在宝宝开口抱怨前去做。如果他能记得礼貌地提出要求,也别忘了夸奖他。当他明白用其他语调提出要求有用,而哭腔没用时,他就不会再哭哭唧唧了。

避免引发他用哭腔说话的原因。宝宝在饿了或累了的时候,常常会变得烦躁,爱用哭腔说话。如果你在晚饭前带饥饿的宝宝去逛超市,并且指望他能明白饼干会让他没胃口吃饭,那就像你在厨房里放了一张新蹦床,却希望孩子在吃完饭之前不要上去跳一样:这样做肯定会引出麻烦。所以,要在去超市前,就让他吃饱,或者带一些他能在路上或商店里吃的健康零食。同样地,如果在漫长的一天要结束的时候,你能不带他出去干杂事(哪怕是去动物园),那么你们俩的生活就会变得更轻松。

你的态度要始终如一。不管宝宝的要求是否合理,重要的是让他知道他提要求的方式不对。你可以这样对他说:“你这么说话,我可听不懂,用正常的语调,我才会高高兴兴地听你说。”你自己的声调和面部表情要保持平静,如果你发怒,那只会火上浇油。有些孩子比较能明白手势语言,所以,试着用双手捂住耳朵,并假装痛苦地斜眼看看,以表明你听到了他哭哭唧唧(而他不这样的时候,就张开捂住耳朵的手,平静地微笑)。最重要的是,要保持言行一致,不能让步。你和孩子就像是玩跷跷板游戏,只要他有一次靠哭哭唧唧达到了目的(哪怕是在失败了12次之后),就会记住这样有用,而这肯定是你所不希望的。

和始终如一地对待孩子用哭腔说话一样,灵活转换态度也很重要。当孩子用正常的语调提要求时,一定要立刻回应他,他才会明白这样有用。不过,也不要因为他没有用哭腔提要求,就被迫满足他。只要表现出同情和欣赏的态度就好:“真抱歉你现在不能玩了,该睡觉了。你能这么礼貌地提出要求,真是个好孩子!”

当孩子的哀嚎不能控制时,要(或至少假装)表现得无动于衷。你最不愿意让孩子学到的就是在公共场合大哭鼻子就能达到目的,所以,一定要坚持你的原则。不管在哪儿,不管和谁在一起,不管孩子用的是什么语调,你都要保持冷静。既不要大发雷霆,也不要让步(“好好好,你愿意做什么都行!”)。要知道,就算你这会儿能马上从恼人的哀嚎声中解脱出来,但却要为此付出今后听到更多哀嚎声的代价。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