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百科 > 婚姻家庭 > 能长久的伴侣就是有点黏又不要太黏

能长久的伴侣就是有点黏又不要太黏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们都知道人有亲密(被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却很少关注人也有独处的需求。独处的喜好程度因人而异,有些人恐惧独处,怕被孤寂感吞噬,所以儘量逃避独自一人;有些人则偏好拥有多一些单独时光,藉此调整情绪和静下心来思考…

有点黏又不要太黏 尊重对方独处需求

愈来愈多研究发现独处有助于灵性、智能、创意和自我恢復。不少作家、艺术家、宗教领袖,都是在长时间独处中得到启发或顿悟,海明威说,作家必须独处才能写出最棒的作品,心理学家荣格甚至曾为了探索自己的潜意识,刻意与世隔绝七年。苹果共同创办人史提夫‧沃兹尼克(Steve Wozniak)也曾表示,许多发明家和工程师在独自工作时更具创造力,处理复杂问题的效能较强。

喜欢独处的人不一定内向害羞,也不表示他们很孤独或孤僻,但很常被误解成可能有「社交焦虑」问题,以为这类人婉拒邀约、减少社会互动是因为他们害怕别人的负面评价,所以儘可能逃避社交情境。事实上,我所认识的大部分热爱独处的人都很温暖、乐群、重视家人朋友,只是有时候更渴望独自一人从事某些活动。

另一个「独处热爱者」更常被误解的说法是「有亲密恐惧」。当个案陈述或抱怨另一半太黏,想有多一点个人时间时,他们真正想表达的是「渴望独处」,并非有意想与伴侣分离或是想独居。但他们却常被认为有「亲密障碍」,也常常被指责「太自我」。除非另一半也是同路人,否则多半难以稀鬆平常去看待这类的情人,也难以更有耐心去理解挚爱为何那么需要「独处时间」。

能长久的伴侣就是有点黏又不要太黏

另一半比较喜欢独处 让伴侣自觉不被需要

举个例子来说,安雅白天在英文补习班当老师,晚上兼差做翻译,回到家经常就直接钻进书房进行翻译工作或看书,先生耀文刚开始很支持她,自己在客厅看电视或玩手机,但后来连假日想找老婆一起外出走走,安雅总回应说比较想一个人散步或跑步。最近耀文终于忍不住问她:「既然这么喜欢独来独往,当初又何必结婚?」

当我们直接跟伴侣说:「可不可以让我一个人?别一直要求我一起去做这做那好吗?」或是「我快要喘不过气来,需要多一点自己的空间。」对方很容易感受到被忽略、被拒绝。安雅很享受独处,在自己一个人的时光中很愉悦,但对耀文这样极重视亲密感的人而言,老婆需要大量独处时间的要求,使他觉得自己好像一点都不重要,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想有多一点独处」或「与伴侣有更亲密」都是正常需求,遇到这类的案主,通常我会先协助较容易有负面解读的一方对于自己的想法(负面预期)有更多觉察。当双方更能体谅并允许彼此这部分的些微差异,比较容易找到皆大欢喜的生活型态。反之,一直期待对方改变,不时责难对方太少共同活动,彼此都会愈来愈不快乐,只会逼使对方更想捍卫个人的独立性和躲进自己的小宇宙。

亲密需求长期被忽略 易因伤心而放弃关係

要特别强调的是,这裡所谈的「独处」沉淀、静思或做自己喜欢的事,是真正的「一个人(未与他人交谈或一起活动)」,而不是指和同事或朋友打球、喝酒聊天或上网找人谈心。科技生活使伴侣之间的信任愈来愈薄弱,也严重破坏夫妻的相处品质,网路依赖性较强的一方若只是为了专心跟别人聊天、玩游戏或滑手机不想被打扰而要求有更多时间安静一个人,的确易让较不热衷3C产品、网路、电玩的一方焦躁不安,若不花些时间观照另一半与关係品质,长期亲密需求不满的一方,早晚会因过于心酸而想放弃。

寻得黏密平衡点 适度留白有助活化婚姻

有时候问题出在「前后温差对比过大」。常听到想更亲密的一方哀怨地说:「他/她之前(刚交往时)不是这样的。」换句话说,要能让对方理解「喜欢独处或想做些自己有兴趣的事并不表示不爱她/他」,希望对方不要将「想有多一点独处」视为冷淡、不在意伴侣的行为,这才是关键。以我个人的经验来说,换个方式表达自己的需要,让伴侣明白独处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并仍保有深层谈话和情感交流(这个很重要但不容易做到),对方比较不会觉得不被爱或被讨厌。

无论如何,「各过各的」的互动模式和「尊重独处需求」的意涵大不相同,能成功处理这方面需求差异的伴侣,多是透过协商、真诚沟通,在黏密与过于疏离之间找到平衡点,兼顾双方需求,关係的安全感与信任才不致因偶尔的独乐被破坏。独处和亲密都助于增加幸福感,两者在婚姻生活中都不可缺,适度的留白与各自都能安于独处,既能活化婚姻,也让两人的相处更丰富、自在。

保健知识
母婴用品
婚姻家庭
社会公益
跳蚤市场
十二星座
娱乐明星
宝宝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