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宝宝“两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宝宝“两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9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家长有同样的感受就是孩子在家比较捣乱不听话,但是在学校很听老是的话,那么造成孩子这种“两面派”的原因有哪些呢?如何对待“两面派”宝宝?一起来看看吧!

宝宝在家调皮捣蛋,让爸爸妈妈哭笑不得,可是去了幼儿园,老师却给了个“乖宝宝”的称号,就连邻居都夸赞宝宝懂事乖巧。一会儿是小天使,一会儿是小魔王,宝宝怎么就成“两面派”了?

造成宝宝“两面派”的原因

父母包办

宝宝对于自己动手做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可是许多家长怕宝宝辛苦,就剥夺了宝宝自己处理事情的机会。于是当宝宝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就养成了被父母照顾的习惯。久而久之宝宝也就懒得动手,变得娇生惯养起来。

当宝宝离开家,比如去幼儿园后,有了独立自主的机会,巨大的兴奋感和表现欲会让宝宝变得格外懂事听话,样样事情都可以自己做好。

宝宝“两面派”的原因有哪些

不同标准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隔代教养的家庭中。因为两代人的教养观念不同,教育宝宝的规矩没有统一。老人因为溺爱孙辈,往往会再三退让,任由宝宝耍性子,而年轻家长则为宝宝立下教养规矩并且严格执行。

宝宝在面对不同的看管人时,就会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这种情况如果任其发展,不利于宝宝性格培养。因此家里人之间一定要统一教养方法,不要让宝宝变成“两面派”。

信赖感

宝宝在熟悉的人面前通常会表现出自己真正的想法和态度。如果在爸爸妈妈面前闹脾气,在外人面前情绪平稳,说明宝宝对爸爸妈妈的信任感和依赖感非常强。他知道在爸爸妈妈身边哭闹,一定能得到关心和照顾,爸爸妈妈会无条件帮助自己,于是就很放心对爸爸妈妈流露真情实感。

相反,面对外人,宝宝不知道可能会发生的事情,因此不会轻易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尊心

从2岁开始,宝宝的独立意识逐渐发展,自尊心也变得越来越强。在对待外人时,宝宝会特别在意自己的形象,抓住每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因此让人觉得特别优秀。而面对父母,宝宝精神上得到放松,行为上也就随意起来了。

如何对待“两面派”宝宝

教养观念要一致

父母和别的抚养人之间要相互尊重,步调一致,统一教养观念。不要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这样容易让宝宝误解或是钻空子,影响教育的效果。溺爱宝宝或是用严厉的态度对待宝宝都是过于极端的教养方式,家长要和宝宝建立平等的关系。

利用权威效应

老师是宝宝心目中神圣的权威,宝宝对老师的教导总是言听计从。家长可以利用老师的权威性,告诉宝宝“老师说宝宝应该……”以此来约束宝宝在家的淘气行为。

以身作则树榜样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引导宝宝何去何从的最重要的一步,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做事前后一致,表里如一。比如对待老人的态度,家长要既尊重爱护自己的长辈,也关心陌生的老人,外出时给老人让座等。这一切宝宝都会看在眼里,慢慢地也会学着尊敬老人了。

宝宝还小,可塑性很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是个“两面派”也不必过于焦虑,只要应对方法得当,孩子最终还会是个“小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