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不好好管教后果很严重

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不好好管教后果很严重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3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孩子打人管不好后果严重,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有家长提出孩子脾气特别急躁,自尊心特别强,说不得,喜欢动手打人,打别的小朋友也打爸爸妈妈。

现在孩子主要出现的问题有:

1、脾气急躁;

2、喜欢打人。

孩子喜欢打人相信是很多家长非常头疼的事情,但想要彻底解决,又有着不同的方法,因为每个孩子打人的动机和背后的原因都不尽相同,只有找到真正的原因才能彻底杜绝孩子打人的问题。

通常,孩子打人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家长可逐一对照,找到他打人的原因。

孩子原因

2-3岁是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

孩子在自我意识敏感期,最喜欢说两大自由宣言: “我的”和“不”。

例如,“这个是我的”、“那个是我的”。或者,“吃饭?” “不“、“睡觉?”“不”、“刷牙?”“不”、“把你的小汽车给小朋友玩一下,好吗?”“不”。

孩子频繁使用 “我的”来宣布自己对物品的所有权,也经常用“不”来坚持自我。通过说“不”来建立自我的意志,甚至还会出现“打人”等行为来维护自己的物品权或想法。

孩子“自尊心特别强”,其实就是自我意识敏感期的表现。

家庭因素

1. 家里有打人的案例

一宝爸聊到孩子喜欢在外边打人,自己总是很愧疚地拉着别人道歉。后来他终于找到了孩子喜欢打人的原因。

原来孩子的爷爷奶奶在家里经常喜欢玩打人的游戏逗孩子玩,“宝宝,打爷爷!”说着奶奶就抓着孩子的手往爷爷脸上啪啪啪地打,爷爷也像黄盖一样,被宝宝打得乐呵呵,看爷爷奶奶都笑,孩子也就跟着乐了。

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乖乖吃饭,爷爷就吼她:“再不吃饭打你了!”孩子还是不听,爷爷就真的上前去啪啪啦打孩子。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自然会养成或模仿打人的行为。

有些家长明明嘴里吼着“不许打人!”的人,却喜欢以打骂的方式惩罚孩子,这样的家庭比比皆是。家长需真正反思,你是否真正的做到了以身作则。

2.对孩子太过溺爱

孩子脾气急躁,一点不如意就大发脾气、打人,这跟家长太溺爱孩子有很大关系。

由于担心孩子发脾气会伤到自己,或造成难堪的局面,就容忍孩子的任性妄为,这既能助长他坏脾气的气焰,也是对孩子打人行为的默许和纵容。

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无外乎是孩子成长规律的自然体现和家长的教育出了问题。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自然消失,而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只会随时间的增长对孩子的影响越来越大。

孩子打人应该怎么教育?不好好管教后果很严重

那么,当孩子出现喜欢打人、脾气急躁时,作为家长,该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

1. 学会理解孩子

所有教育的前提都是关系。只有关系构建以后,才有真正的教育发生。

如果家长把孩子放在了对立面,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孩子的动机和情绪,教育是很难奏效的。

显然,家长提到孩子“一发起脾气来真的好可怕”,这就是没有真正的理解孩子,关心他的感受和情绪。

跟一个学龄前的小孩讲道理,他能听懂吗?他基本听不明白。

不仅听不懂,孩子内心还会有一个感受:我的情绪在父母这里是不被接纳和不被理解的。

长此以往,小孩就会陷在自己的坏情绪里,无法真正学会将情绪言语化。因此,他们始终无法学会控制情绪,以及更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情绪上来了,就只会付诸行动。

真正理解孩子,接纳他的坏情绪,才有教育的可能。

2.以身作则,杜绝一切暴力教育

言传身教是最有效高级的教育。家长以身作则,无论怎样都不能将打人作为教育方式。

如果孩子经常打人,而且打人已经不分场合,不分人群,在此,娇妈分享一个方法: “标准行为训练法”,即,在看到孩子打人时,抓住孩子的手,并告诉孩子“如果你再打人的话,我就要控制你的手6秒钟。”数到6秒之后,告诉孩子:“你如果不打人,我会放开你的手。”

家长不妨试用,长期坚持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沟通和鼓励是关键

当孩子打人时,你可以试着这样和他沟通:

1、“我看到你刚才追着打他了,好像你们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儿,你愿意告诉我吗?”尝试着让孩子把当时右脑高涨的情绪和攻击性的行为用左脑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对他也有一个内在的整合作用。

当孩子愿意用语言说出来的时候,他的打人的行为才有可能被理解和调试。

2、不批评不指责,蹲下来拥抱孩子,并告诉孩子正确的方式。

同时,鼓励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方法。

要时刻表扬孩子与小朋友或家人相处时的正确行为,比如可以夸奖他“和小朋友分享真好”,“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孩子感受到鼓励,就知道与人和平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娇妈希望家长能给与孩子更多耐心,孩子打人不可怕,只要爸爸妈妈给与更多的爱,以柔和的教育滋润孩子急躁的内心,相信一定能收获一个乖巧聪明的孩子。

很多父母看似一门心思全扑在孩子身上,但其实对孩子成长发育的规律知之甚少。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