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手足也不愿分享?这位育儿专家把我家的分享故事解释得简单又易懂!

手足也不愿分享?这位育儿专家把我家的分享故事解释得简单又易懂!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0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周末全家出门,菲菲抱着她心爱的薯片上了车。行驶在高速上,车里传来菲菲咔吱咔吱吃薯片的声音。我坐在菲菲和蛮蛮中间的位置,隔着我,蛮蛮:“给我几片吧?”菲菲:“NO!”

过了一会,蛮蛮:“给我几片?”菲菲:“NO WAY!”

我忍住笑,对蛮蛮说,你再等会吧,她正处于最享受的初级阶段,吃吃就会松懈下来。又转头对菲菲说,哥哥也想吃,你待会愿意的话可以分点给哥哥。

蛮蛮有点不高兴,鼓起了嘴,这时菲菲递过来自己吃剩下一小丢丢薯片。

蛮蛮想拒绝,我对他使使眼色,他接过来放进嘴里。

过了一会,又递过来一小片,蛮蛮照单收进嘴巴。

如此几次之后,蛮蛮提出要求,“哥哥想要一片大的,可以吗?”

这次递过来的是一整片,后来还有两片三片叠在一起的。

今天早上,全家吃早餐。

蛮蛮自己冲调好了一杯巧克力奶, 津津有味地喝着。

菲菲端着小杯子递过去,“哥哥倒!”

蛮蛮有点不乐意,倒了一点,递给菲菲。

菲菲探头往杯里一看,皱眉摇头,推回去,“多点!”

蛮蛮也皱眉了,“哎呀呀,我才这么点!”边说着,边往菲菲杯里象征性又添了两勺,然后快速把自己那份干掉了。

菲菲喝完杯里的那点,还想去要,结果发现哥哥的杯里已经光了,一脸失望。

护女狂乖爸在一边看不下去了,“来来来,我们自己冲!”手脚麻利给菲菲冲调了一大杯。

这时菲菲走到蛮蛮面前,一手叉腰,一手指着他,低头翻眼瞪着蛮蛮,一字一顿说,“哥哥坏!哥哥坏!”

全家又笑岔气,尤其是蛮蛮,还带着一丝不好意思。

这也是两娃年龄相差大的好处,真正吵不起来也打不起来,体积和语言理解悬殊太大了。

孩子分享的案例在每家都频繁上演,而分享这个话题却又让很多父母感到很大的压力。原因很多,觉得孩子愿意分享,则会成长得善良慷慨;孩子不分享,很可能在公共场合出现一些尴尬争夺事件;甚至有长远的父母会想到孩子们将来对自己财产的争斗。。。

手足也不愿分享?这位育儿专家把我家的分享故事解释得简单又易懂!

能够分享是道德发展的顶峰之一。

所有的小孩子,都是从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比别人更重要来开始认知的。在幼儿和学龄前儿童阶段的孩子,有强烈的“我的”意识。只有随着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才会开始考虑周围人的需要。

我想起菲菲2岁之前,分享非常纯粹,基本上没有“我的”概念。例如圣诞节几家朋友们结伴滑雪度假,大家坐在一圈休息,菲菲吃着泡芙,大人们一个个逗她“能不能给我一个啊?”,结果是来者不拒,甚至问的时候正在吃,会把手上咬过一半的食物直接递给人家。大家开心,当妈的我也特有面子,哎呀我的娃真大方。

然而好景不长,进入两岁以后的 “NO”阶段,她开始有了很强的“这是我的”意识,从她手上再要东西,就不那么容易了。

所以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天生大方小气的问题,孩子的道德意识发展过程就是这样的,家长们通常所承受的压力有部分来源于此不必要的担心。

Deanna Bosley说,直到上小学,孩子才开始理解“黄金法则”,也就是你应该以别人对待你的同样方式对待别人。随着孩子们的进一步成熟,他们开始意识到,善待和关心别人,会在自己的内心形成良好的感觉。从道德的角度解释,就是分享能让我们感觉良好,让别人感觉良好,并让别人对我们有好感。

蛮蛮是早就到了理解这个感受的年龄,这就是为啥被3岁的妹妹批评时会显得不好意思。我们也没有指责他,上纲上线进行分享教育。我相信妹妹都能感受到不分享带来的不愉快,他也体会到了。下一次他很可能会避免再次体会这种不愉快的感受而主动进行分享。

那为什么很多家长卷入让孩子分享的战斗纠纷中呢?

通常,当你在孩子还没发展到准备好之前,就去推孩子去分享,甚至强迫他按照你的规则节奏和价值观来进行分享,而不是尊重他们的理解水平和想法,这样分享通常的结果是,孩子的分享带着不公平、愤怒和生气的情绪,而不是你所希望和期待的善良和慷慨的感受。

一个人想要真正分享,是因为内心的驱动,而不是一些外界因素迫使他这样做。

所以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从内心来分享呢?

Deanna Bosley提出,最好的培养方式,就是先愿意和孩子们分享你的时间、耐心和善意。例如和孩子一起散步,注意他感兴趣的植物、虫鸟和建筑物,通过用分享带给他的良好感觉,来填充他的感受。

接下来就是人人皆知的榜样法了。

在孩子面前常常展示你和他人的分享,谈论你的分享感受。即使是在孩子还没有发展到准备分享的年龄,这些举动仍然能对他们产生强大的影响力。

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孩子们对于分享的立即性,会有想把“一切特别的东西全部给自己一段时间”的做法,这个时候聆听和认识到孩子不想立即分享的感受,是非常有必要的。例如菲菲不愿意马上给哥哥薯片,要先自己独自享受一段时间,是我们应该理解和尊重的。

给予孩子“独自拥有一段时间”的许可,同时种植分享的苗苗,“看起来你现在不想分享,也许待会你会愿意,或者可以找个别的东西给弟弟玩。”

这个做法看似简单,但传达的是强大的信息,“我明白你,尊重你的感受和需要,我相信你能找到一个解决办法或其它更好的办法。”

了解和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使他们能识别和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这就是道德成长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会变成孩子从内心分享的基础。

最后乖妈要补充一点,今天所谈的分享,是针对将本身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分享出去的情况,不是公共场合、游乐场、幼儿园等情况下,对不属于自己但临时占用的东西的分享,对于后者的处理,我将没有异议地要求孩子遵守规则,轮流使用,没有协商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