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4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既能让一个孩子发展出高自尊,也能让孩子发展出低自尊,孩子的自尊感并不是天生的,它是在孩子后天与人互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自我认识。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既能让一个孩子发展出高自尊,也能让孩子发展出低自尊。

要培养一个高自尊感的孩子,需要重视这5方面。

1. 自尊的基础,是安全感

孩子出生的时候,他需要完全依赖父母才能生存。无论是生理需要还是情感需要,都只有通过父母来满足。

当一个婴儿感到不舒服或者害怕的时候,父母能够立即安抚他,满足他的需求,婴儿就会感觉自己生存的环境是安全的,这种感觉会为他未来发展出自尊感创造良好的基础。

如果婴儿成长于一个纷争的环境中,抚养者不断争吵,有时照顾到他的需要,有时对他哭泣不闻不问。孩子会渐渐出现焦虑的情绪,他会感觉到生命处于一种不安全的状态中,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需求会被满足,什么时候又会被无视,这种焦虑的体验会影响着他正在发育的大脑。婴儿时期,孩子的大脑正在飞速发展,焦虑的情绪甚至可能影响孩子大脑结构。

你会发现身边有些人特别容易焦虑,极度没有安全感,也很难信任别人,哪怕他们处在绝对安全的环境中也对周围充满了敌意,总是消极解读别人的意图,人际关系很差。有些人会将自己容易焦虑的特质归结于"先天",然而真的是先天因素造成的吗?还是在这段时间中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总之,孩子的恐惧体验越早,健康的"自我"建立就越困难。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2.值得被爱,是自尊感建立的第一步

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行为并不总能让父母满意。当孩子表现出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父母可以只批评孩子的行为,而不收回对孩子的"爱"吗?

父母若将"爱"作为一种交换条件,来换取孩子满足自己的期待,孩子就会对自己是否值得被爱产生疑虑。他们会觉得,只有在表现出某种行为的时候,父母才会爱他们。

对越小的孩子来说,失去父母的爱意味着失去生命,当被如此威胁的时候,他们不敢再"坚持自我"(虽然他们之前行为未必是对的,但那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对与错),他们可能在没有明白对错的时候,为了保留住父母的爱,就学会了"屈从"。

屈从于父母的孩子,是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肯定。但孩子会将这种行为泛化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以为"屈从"就能得到别人的爱或者肯定。他可能会屈从于权威,可能会屈从与同伴,当他开始一段亲密关系的时候,他也可能屈从于伴侣,因为他只知道这一种方法获得别人的爱和认可。

不能维护自己的人,他的自尊感建立就缺了重要的一块。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第2张

3. 获得和成人对等的尊重,是一种重要的力量

很多父母爱着自己的孩子,却不一定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对待成人和对待孩子上,父母往往采取两套标准。

如果家里一个来客打坏了杯子,父母可能会笑着对他们说"没关系",但是如果这个杯子是孩子打碎的,孩子就可能遭到一顿骂。

如果父母能够给孩子创造一个相互尊重的环境,向尊重成人一样尊重孩子,孩子会体会到尊重别人以及被人尊重是一种特别好的感觉。一个没怎么体验过尊重的人,在与外人相处中也很容易冒犯到别人或者过分讨好别人,因为他不清楚人际关系中的界限在哪里。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第3张

4. 被接纳的孩子,会更爱自己

你有没有在工作不顺利的时候责怪自己"太蠢",在试衣间看着镜子的时候责怪自己"太胖",或者在打算挑战新领域之前,对自己暗暗地说"还是算了吧,我怎么可能成功?"

这种自我攻击的声音被称为"批判的内在声音",它们最初的来源就是父母对孩子的评价。

每一个父母都对孩子有着各种各样的期待,当孩子不能满足父母心中的期待时,很多父母会难以接纳孩子。

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性格内向,他们会催促孩子参加社交活动。当孩子想要拒绝的时候,父母可能给孩子贴上"胆小""木讷"的标签,他们不能接受孩子天生的性格;有些父母不能接受孩子成绩不如别的孩子好,他们会认为孩子"蠢"、"丢脸"、"让人失望"…….

这些消极评价会被孩子内化成他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会跟随一个人一生,即便没外在没有人批评他,他内心也在自我批评,这种声音会持续削弱一个孩子的自尊感。

自尊感是生命中的钙,应该从小建立! 第4张

5. 没有被看到的孩子,会感觉自己微不足道

假设孩子告诉你:我讨厌哥哥。作为父母,你会怎么回答?

如果你说:你不可以这样说。你不能讨厌哥哥,他是你哥哥。

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在给孩子什么反馈?你在给孩子传递一个信息——你不能相信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是不被允许的。

如果你说:你是在生哥哥气吗?想和我谈谈怎么回事吗?

说这句话的时候你又在给孩子什么反馈?你在给孩子传一个完全不同的信息——我看见了你的感受,我在乎你的感受,我愿意给你安慰。

每一个人都希望被自己的"重要他人"关注。对孩子来说,他们的重要他人就是父母。

一个孩子感到开心的时候,他会希望和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如果父母的反应冷漠,愁眉苦脸,甚至责怪他有什么好高兴的,孩子会感到自己喜悦的情绪和父母没什么关系;当孩子感到挫败沮丧的时候,他也会希望得到父母的安慰与关怀,如果父母毫不在意甚至责怪孩子软弱,孩子会开始怀疑自己不值得被关怀。

一个人的生活离不开反馈,孩子和父母的相处也在不断解读父母的反馈。如果这种情况反复出现,孩子会觉得自己并不是重要的人,不值得被认真对待。

当一个人能够感到自己被"重要他人"关注着的时候,这个重要他人对他的反应会让他进一步肯定自己——我是被人关注的,有人在乎我的情绪,对他们来说我是一个重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