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孩子叛逆如何正确引导

孩子叛逆如何正确引导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7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自主权“你应该”、“你必须”、“你懂什么”诸如此类的话是不少家长的口头禅。建议家长们面对叛逆期的孩子尽量少说这样的话,内心深处认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会接受这种命令的口吻的。

孩子叛逆如何正确引导

发言权“考不上大学就去扫马路”等话语,不少家长都对孩子说过,虽然是为了孩子好,但他们的耳朵已经长茧,叛逆期的他们对这些话可以说是“百毒不侵”了。这时家长应少说多听,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一、给孩子时间支配权

这个时期的孩子渴望拥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长不要自作主张,将孩子的时间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满满的,要将时间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对安排的不合理处,家长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议,千万不要全盘否定孩子。

二、给孩子表决权

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买房之类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着民主氛围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动向父母靠近。

三、给孩子隐私权

孩子在进入初中后,一些家长发现,以前经常跟自己说心里话的孩子变得不太爱搭理自己了,孩子开始有了自己上锁的日记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实在不愿同家长交流,也不必过于强迫,尤其是不要偷窥孩子隐私,尊重孩子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孩子的逆反心理可能伴随着整个的成长过程,但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有两个高峰期,也就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两个反抗期:

第一反抗期:大约发生在三到四岁。在三岁之前孩子对大人比较依赖,在心理上他们把家人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三岁以后,他们产生了自己与环境的区别意识,从而产生了独立行动的愿望。孩子为了争取自我的主张,获得活动自由,与家长形成对立。如“让我自己穿衣服”、“让我自己走路”等等,为了达到目的,孩子会哭闹、耍赖、发脾气。另一方面,三岁之前,家长主要关心的是孩子身体的成长,三岁后,家长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关心孩子能力的成长。这就会对孩子有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和孩子的想法就会产生冲突。当孩子觉得自己的行动被限制时,就容易出现反抗的倾向。比如,“我不想这样做”、“我不想学习”、“我一定要买这个”等等,当家长强迫他接受的时候,孩子同样会哭闹、耍赖、发脾气。

第二反抗期:大约发生在十二到十五岁。在这个年龄,孩子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剧烈变化的时期,他们初步形成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自己的世界观,他们已经有了一种自己已经长大了的感觉。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成 人意识开始觉醒,强烈渴望摆脱家长的束缚,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想法独立行事,希望自己能够被理解、被尊重。孩子在这个时期的独立自主要求是全面性的。上小学的孩子,当家长去接他,孩子看到父母高兴得不得了,会跑过来与您亲热。孩子上了初中,家长再去接他,孩子大多不愿意搭理家长,或板着个脸,跟同学继续说话,觉得家长跟在旁边给他丢人。在这个期间,如果处理不当,孩子可能会作出很多出格的事情。比如,和家长中的某一位甚至全部,完全不说话。孩子的某些要求不能得到满足,采用离家出走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逃课、和家长经常吵架可能是家常便饭。

根据一般的观察,逆反心理表现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主动型和被动型两种。主动型逆反心理的表现方式,一般是被教育者因对某些现象有片面的看法,而有意识地与教育者的意志相对抗。主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也带有较强的进攻性。这发生在孩子想做某事,家长不能答应的时候。被动型逆反心理,一般是在教育者言行的直接刺激下或其他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反映出来的违背教育者意志的心理状态,这发生在家长强迫孩子做某事的时候。比如,由于家长的公开批评,其自尊心受到了挫伤,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于是不甘示弱,无理也要争三分,与对方唱“对台戏”。又如,越是禁止读的书,他就越是要想办法找来看。被动型逆反心理带有一定的动摇性,只要我们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容易诊治的。

如何能让孩子正确地度过“反抗期”是摆在所有家长面前的重大课题。过分严厉会压制孩子的上进心和独立意识,使性格变得柔弱,而过分放纵则不能提高孩子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等到孩子长大后,有可能固定了这种性格,也有可能走向了反面。比如,长期被压制的孩子,当他感到翅膀硬了,通过离家出走等激烈行为,让家长感到恐惧而不敢再压制他时,他就会变得肆无忌惮。而那些从小没有受到约束的孩子,一旦走入社会被别人欺负而得不到保护时,他又可能恐惧和人打交道。

我们要说的是,反抗心理的产生是孩子成长的正常过程,甚至具有一定反抗心理是健康发育的表现,逆反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没有逆反心理,小孩事事都听大人的,这个社会也不会有进步。心理学家在2-5岁的学龄前的儿童中挑选了100名反抗性比较强的孩子,以及100名几乎没有什么反抗的孩子,对他们进行追踪调查,一直到青春期。结果发现,那些反抗性强的孩子中,有84人表现独立、坚强、有主见、心理健康、喜欢自己评判事物并且自己做出决定。在反抗性较弱的孩子中,只有26人具有这些性格。其余的则不能独立地承担任务、优柔寡断、难以做出自己的决定。因此,当孩子出现反抗行为的时候,不要都从负面去思考,而应该更多地研究孩子反抗的原因、规律和应对办法。

我们要认识到教育的规律,正确认识和处理反抗心理,解决好和孩子的冲突,是孩子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步骤,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一系列问题。

幼儿健康
幼儿营养
幼儿教育
幼儿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