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中国家长都应该好好看看!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中国家长都应该好好看看!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3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受挫能力会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将来的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幸福。如今青少年自残、自杀的时间频频发生,这告诉我们中国的挫折教育势在必行。

总有一些社会悲剧,让人十分痛心。

不久前,一个10岁女孩服毒自杀,留下一段3分25秒的告别视频和两页手写的遗书。

女孩提到自己自杀的真正原因是:有两个同学与自己关系不好,让她很伤心。

湖南省沅江市第三中学的罗某,一直是优等生,但是班主任跟其讨论作业,因为观点不同而发生争执,罗某接受不了老师的建议,愤怒之下,拿刀抹向班主任的脖子,老师因失血过多当场死亡。

电视剧《急诊科医生》里,某12岁女孩因为母亲的一句指责,居然喝了半瓶百草枯。

虽然抢救过来,但是农药的毒性太强,导致她的内脏会慢慢地纤维化,寿命只剩下最后一个月,父母悲痛欲绝,后悔不已,可是鲜活的生命再也没法回来了。

许多父母为孩子操碎了心,总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赢在起跑线上,他们并不想看见这样的悲剧。

可是,这一切都是谁的错?

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父母太溺爱孩子了,社会太重视应试教育了,繁重的作业、琳琅满目的兴趣班、家长之间的攀比,这些都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但很多社会专家说:

“中国青少年最缺乏挫折教育,不少人遇到挫折就情绪低落,意志消沉,甚至会形成畸形的人格,走向极端。”

这才是造成类似悲剧的主要原因。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

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认识挫折的重要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潜能;挫折教育并非简单地吃苦,其目的是学会面对困难,并战胜挫折,建立自信和乐观的品质,培养耐挫折能力。

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说:“挫折对于孩子来说未必是件坏事,关键在于他对待挫折的态度。”

聪明的父母应该懂得让孩子“吃点苦”,接触完整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挫折观。

很多发达国家早就实行挫折教育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其方法也值得我们借鉴。

瑞士挫折教育:培养自立能力

瑞士作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父母们绝不让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不能独立生活。

相比之下,很多中国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基本是包办的,特别是很多独生子女,从小就在蜜罐长大,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

很多父母会为孩子安排工作,会为儿女准备婚房和婚车,甚至替他们操办婚姻;更夸张的是,一些父母还承担了孙子孙女的教育费用。

所以,有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到了而立之年仍旧是不折不扣的啃老族。

挫折教育势在必行,中国家长都应该好好看看!

电视剧《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哥哥就是因为父母的溺爱,丧失了独立自主的能力,四十岁还没稳定的工作,经常骗父母的退休金,还心安理得地让妹妹替他买房和养育儿子。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

“没有独立精神的人,也很难有合作精神,会影响到他在婚姻、工作和幸福的人生,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合作能力是从家庭开始的。”

所以,父母的引导尤为关键。

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的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他们深信“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教育理念。

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孩子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孩子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

古代的日本武士更是凌晨四点就起床习武练剑,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天寒地冻都会坚持。

日本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大城市的学生,到偏远的山区和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可是,在中国,很多父母是舍不得让孩子吃苦的,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孩子。

邻居小柠因为上幼儿园时,母亲因车祸去世。为了弥补其幼小心灵所受的创伤,家人整天围着她转,从不让她吃一点点苦。

父亲还特意嘱咐老师关注她的成长,老师们对她所遭受的不幸也深表同情,对她几乎都是表扬,从不敢正面对其批评;班级的任何活动,只要她愿意,都让她参加,甚至不用选举,就破格让她当选中队长。

虽然童年的不幸给她带来了一定的伤害,但周围人对她的过分疼爱给她的未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慢慢地,小柠受不得一点挫折和委屈,会因为老师批评的眼神,而整天闷闷不乐;因机会没有给她, 而闹情绪;因为同学不小心的言语,而耿耿于怀;甚至会因父亲的一句批评, 而大吵大闹,甚至要跳楼。

她已经丧失了吃苦和受挫的能力,脾气也变得越来越暴躁,极其容易发展成暴躁型人格。

暴躁型人格主要特征有:

情绪不稳定和缺乏冲动控制能力,常伴有人际关系的障碍,表现为对身边人敌对的态度和怨天尤人的个性。

过度保护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绊脚石,因为踏入社会后,会遇到更多不公平的人和事,别人没有义务去迁就她。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停止溺爱,适当地让孩子们认识并接受生活的困难才能养成健康的人格。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

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

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

我们常喊口号“劳动光荣”,可是很多父母却从小不让儿女参加劳动,哪怕是很轻的家务活从不让他们干,生怕累坏他们。

有很多人出来工作后都不懂得怎么洗衣做饭,动手能力非常差,离开父母几乎都无法好好地生活。

所以,出来工作后经常会碰钉子,遇到挫折,意志力坚强的可以慢慢适应,意志力不够的人就乖乖地听父母的话回到老家,做着父母安排的工作;工作上朝九晚五,生活上依靠父母。

曾国藩说:

“判断一个家族的兴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其子孙有没有做家务,因为勤劳,劳动的习惯会影响人一辈子。”

认识劳动的价值非常重要,因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家庭的风气,所以,中国父母更应该看到劳动对孩子成长的意义。

德国挫折教育:注意培养责任意识

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让子女尽早学会独立。

简单来说,一岁时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

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才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

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

德国人常说,父母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生命中的考验常有,不要把挫折归罪到命运和他人身上。

可是,中国父母从小就忽略了责任意识的培养,这是我们亟需弥补和提高的教育缺失。

有一次,在小区看到一个刚学会走路的小男孩,特别兴奋,在小区跑来跑去,不小心摔了一跤。

小家伙并没有哭,但是他的妈妈急忙跑过去,先是用脚狠狠地踩了几下地板,并安慰他,然后就开始骂地板,说:“该死的地板,摔着我儿子了。”

最后,还教儿子踩了几下地板......

小孩摔跤很正常,但这样的处理方式,是在推卸责任,把错误强加给地板,变相地剥夺他们承担责任的能力,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没有责任感,承受不了挫折,还会养成怨天尤人的性格。

这样的孩子,怎么能赢得了呢?

可是,德国妈妈不主动去扶起孩子,而是鼓励他们独立站起来,然后说,摔跤是他们的责任,跟地板没有关系,还要让孩子摸摸地板,表示道歉,最后,妈妈还会给孩子竖起大拇指表示奖励。

中国父母太溺爱孩子了,总想让他们赢,却忘记了输才是人生的常态,学会承担输的责任才有赢的可能。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中国国情的特殊,很多孩子从小都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老人家更容易溺爱孩子,更容易忽视这方面的教育,父母们更应该注意,切勿做甩手掌柜,把孩子交给父母就完事了。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失败是成功之母,只强调“赢”,却回避“输”,才是孩子最大的损失,聪明的父母更应该注重教孩子如何面对“输”。

卢梭说:

人们只想到怎样保护他们的孩子,这是不够的,更应该教会孩子怎样保护自己,教他经受得住命运的打击,教他不要把奢华和贫困放在眼里,教他们在穷恶之地也能生存。

现在受挫能力成为孩子意志力和品德培养的重中之重,将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将来的学业、事业和人生的幸福。

给孩子独立,让孩子学会依靠自己;给孩子信心,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给孩子自强,让孩子学会战胜挫折。

输得起比赢更加重要,成长比成功更珍贵,聪明的父母更应该懂得教会孩子如何去“输”。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