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幼儿园教育 > 怎样给孩子培养"完全的人格" 来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怎样给孩子培养"完全的人格" 来自大教育家蔡元培的智慧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教育方式的不同对孩子的影响很深远,今日小编带你看看大教育家蔡元培在教育自己子女时,怎样通过德、智、美的发展,来“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核心:培养完全的人格

说起蔡元培(1868—1940),他有很多头衔: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北大老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而最被人称道的,或许就是他在主持北大时推行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现在的北大元培学院就是纪念这位老校长的。

作为教育家,蔡元培认为——要注重培养“完全的人格”,充分发展个性,这就要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来达成。不过,大家都说“教别人的孩子容易,教自己的孩子难”,那么作为教育家的蔡元培是如何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呢?

先来说说蔡元培的家庭情况:结过三次婚,原配王昭、第二任妻子黄世振、第三任妻子周峻;长子阿根早夭,次子无忌,三子柏龄,大女儿威廉,小女儿眸盎,四子怀新,五子英多。其中蔡无忌(1898—1980)是著名的兽医学家,蔡威廉(1904—1939)是杰出的画家,可能很多人听说过。

总的来说——面对这么多孩子,成长于传统环境的蔡元培,摒弃了“专制家长”的做法,与时俱进,内外一致,在家里也是从德、智、体、美出发,全面培养孩子的人格,支持他们自由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怎样给孩子培养

德育:中西伦理道德融会贯通

在做人道德方面,蔡元培是很重视的,从小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小女儿蔡眸盎依旧记得这么一件往事——

1937年蔡元培在南京开会时买了三本精美的纪念册,题词赠送给她们姐弟三人,给她的题词是:“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给怀新的题词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给英多弟的题词是:“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慈父、良师、益友——追忆我的父亲蔡元培先生》,见《今日浙江》2000年第5期,以下所引蔡眸盎的话,都出自该文)。

这三句格言,无不透露出蔡元培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养成君子一般的人格。可见,清末民初的那一代家长,虽然自己也游学欧洲,吸收了不少西方知识,生活方式也逐渐西化,但在对子女进行道德教育时,运用的还是传统文化资源,试图把儒家的经典修身原则传承下去,有点“中体西用”的意味。

蔡元培在德国的时候曾编写了《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以后陆续有所修订。在这本教科书中,他延续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传统思路,从自身、家族、社会、国家、职业等方面做了阐发,将中西的伦理道德思想融会贯通,感兴趣的读者可以找来读读,现在有很多注释本可以选择。

怎样给孩子培养

智育:阅读是最好的智育

孩子的天性都是喜欢玩,但有句永不过时的名言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然,科技发达后,“电子书是人类进步的电梯”呢。可以说,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智育的关键一步,而这首先需要家长以身作则。

蔡眸盎回忆道:

“父亲一生好学不倦,……除非常特殊的情况外,每天总要读几十页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作品他都阅读,而且作了不少摘记。对于子女,他鼓励自由阅读。”

在上海时,蔡元培就为孩子们购买了小学生文库500册,供他们阅读。在那个战乱年代,蔡还让孩子们看苏联画报和抗日漫画,让他们了解天下大势。

除了让孩子们自己阅读,蔡元培还为他们讲述“树居人”、“穴居人”、“海滨人”等远古人类的故事。同时,蔡还很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除了自己给孩子们讲《说文解字》,在上海时就请外国教师教英语,在香港时又请北京大学校友余天民先生补习国文。

怎样给孩子培养

美育:在艺术中学做人

说件前不久发生的事儿——据《金陵晚报》2016年1月22日报道,南京刘女士的女儿乐乐今年上五年级,学习钢琴已经四年,但近来刘女士对自己当初让女儿学习钢琴的事情后悔了:“当初让她学钢琴,初衷是陶冶情操,你看那些钢琴弹得好的姑娘,多有气质!我家女儿也得像她们那样。可现在越来越发现钢琴局限性太大了,没法随处施展啊。”随后记者调查了96名家长的想法,结果发现,只有8人是出于尊重孩子喜好的原因让孩子学乐器的,其余的出发点都是根据家长自己的看法来。

由此可见,在当下的美育中,不尊重孩子的现象是很普遍的,家长们还是要多向蔡元培学习。他不像有些新文化运动中的名人,在外面高喊各种“进步口号”,在家里还是“专制作风”。蔡元培不是强行灌输,而是通过美育,让孩子从艺术中学做人,做高尚的人!

早在1917年4月8日,蔡先生在神州学会发表了题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演讲,他认为,在早期,宗教兼有知识、意志、感情三重作用,但到了科学时代,宗教就不适合了,而且宗教容易扩张自己、攻击异教。所以,原先附丽于宗教的美术,渐渐有了脱离宗教的趋势,现代社会也应该用纯粹的美育代替宗教。

怎样给孩子培养

在蔡元培看来,美具有普遍性,纯粹的美育可以陶养人的情感,使人养成高尚粹洁的习惯,从而减少人我之分、损人利已等负面思想。

蔡元培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与孩子的日常交往中就可以看到美育的影子,比如蔡眸盎讲道——

父亲深信美育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崇高品德。父母都喜吟诗,时常联句、唱和,生日必互赠诗。母亲还常作油画,因此我们自幼生活在艺术气氛浓郁的环境中。……我自幼喜爱音乐,父母就让我到一位俄罗斯女教师家学琴,当时还没有条件购买钢琶,曾到丁燮林先生家去练琴。……怀新弟书画均擅长,父亲去世后还向张元济先生学习过书法。四弟英多喜爱绘画,尤爱画马。

蔡眸盎特别指出:“由于父亲特别重视美育,他对于母亲和大姐学美术感到特别高兴”。1920年代,蔡威廉随父母先后前往比利时、法国学习美术,1928年回国,任教于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代表作有《秋瑾绍兴就义图》、《天河会》、《音乐家李树化像》、《丁玲像》等。后与同校教师林文铮喜结连理。不幸的是,1939年5月,威廉因产后患猩红热而病逝,年仅36岁。伤心不已的蔡元培写有《哀长女威廉》一文,次年,自己也撒手人寰。

蔡威廉油画作品《异国忆想》可以这么说,这些艺术的熏陶与培养,并不一定能立竿见影地表现出效果来,但重要的就是潜移默化的作用。蔡元培的出发点则是用美育减少人我之分的狭隘观念,使孩子更为高尚和纯粹,也让孩子更为快乐——那种发自内心的学习艺术的快乐!这才是最好的艺术教育,也是真正能扎根到孩子心里的美育!

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蔡元培曾在《教育独立议》中如是说。

怎样给孩子培养

蔡元培上海故居入口处,今天,上海静安区漫步,可以欣赏到很多名人故居,华山路303弄16号就是其中之一,那是一幢三层的英式花园洋房,路口墙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说的正是蔡元培先生,1937年他曾在这里居住。现在,楼上是蔡先生的后代居住着,一楼是陈列馆,对公众开放,有空可以带孩子来看看。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