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智力发展 >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常爸说

不管是随父母留学、工作、移民,还是孩子自己做短暂的游学,出国读幼儿园已经成为了越来越多孩子的经历,而各种纯英文式的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很多大中型城市落地开花。

我们经常能听到“把孩子扔到语言环境里,他们都能学得都很快”的说法和例子,但是,这中间要经历怎样一番过程?这些经历和经验又是否可以给尚未出国或未选择纯英语的国际幼儿园的家庭一些借鉴呢?

恰逢周三小马当班日,这个话题请他来谈,再合适不过了。文中很多地方都提到了当前备受认可的二语学习法,特别值得本土家长们参考。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在美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只使用英文,我们以一个来自中国的4-5岁不会英语的孩子为例,来看看他在异国他乡会经历怎样一番并不简单,但越来越有趣的语言学习过程。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2张

第一阶段

忧伤的社交孤立期+语言障碍

有学者把这个阶段称为“双盲阶段”——语言社交两茫茫。想跟别人交流,就要会说别人听得懂的话,但想要会说,也需要有人教你,那你就又得先社交,不然也没人知道你需要语言上的帮助。

刚来美国幼儿园的中国孩子,如果班级里有中国孩子,一定是先找中国孩子玩的,因为这会最大程度上减少他“双盲”的概率。如果刚巧这个教室中没有中国孩子,最大的可能是这个孩子依然使用自己的母语交流,只是渐渐地他会发现,自己说的话别人听不懂,别人说的话自己也听不懂,然后就陷入了淡淡的忧伤。

第二阶段

让家长最焦虑的非语言交流期

当孩子发现自己的母语不给力的时候,他们开始放弃使用自己的语言,但并不会放弃交流。他们会使用很多非语言的技巧,比如哭,用手指点,或者模仿声音。

每个孩子处在这一阶段的时间长短不同,因此家长们往往都很担心焦虑。经常有家长放学后问我,我们家孩子,和小朋友玩的还不错,但他就是不肯说啊。这时我通常都会安慰他们说语言是需要等待的,等孩子过了这个非语言交流阶段,自然会开口。

第三阶段

纠结的电报式语言

这个阶段的特色,是中国孩子开始使用英语,但是语言短小精悍。我仔细观察他们发现,孩子在上一个阶段的后期,最常见的情况是自言自语。他们会特别留意同伴说了什么,并且看他们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结果。然后自己“偷偷地”去学着重复,哪怕仅是其中某个单词。当他们感觉准备完毕的时候,开始进入纠结状态。

有一次很明显地,我看到一个在班里沉默已久的小女孩想去问别人要玩具,但总是犹犹豫豫的样子。我只是远远地观察,没有过去帮她或鼓励她。大概5分钟后,我就看到这个小女孩终于迈出一步,深吸一口气,说出“I want”。她的美国同伴,很惊讶地看着她,其实当时我也很惊讶,因为之前从没有听她这么清晰地说过英语。然后她的小伙伴重复说:“You want this toy?” 那个女孩点点头。于是小伙伴很大方地就把玩具给她了。有了这次的突破,小女孩开始更加大胆地使用这种电报式的语言,比如“help”, “No” 等等。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3张

问小马:就会蹦几个单词也值得高兴?

有些家长看到这里也许有些郁闷,我花这么多钱让孩子来全英语的环境里学,而他居然只学会了这几个单词?其实不然,我倒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也许这些词汇本身不高级,但是孩子正在非常准确地使用它,同时用它增加自己的社交技能,这就很了不起。

每一次中国孩子说一两个单词,美国孩子都会自然而然地回馈一个整句以确认对方的意思。慢慢地,中国孩子就从一个单词,变为了词组,慢慢组成了短句。这个过程是在跟他人实实在在的互动中获得的,而不是要通过专门的技能训练,所以来得不光高效,又像我们学习母语一样简单、自然。

第四阶段

柳暗花渐明,开始有效使用新语言

大概再过2个月,中国孩子开始自己组织独特的语言。虽然语法和结构上很多时候是错的,但是并不影响他们表达。比如有孩子会说“I got a big”(我有一个大的)、“I do a ice-cream”(我做的冰淇淋)。这两句话本身语法都不对,但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都不会刻意去纠正。你需要看到孩子用这两句话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并且同伴多半都能明白。

有学者认为,有效语言表达是一个“cumulative process”(递进式)过程,当孩子不再“双盲”,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后,就会开始通过与同伴的不断对话,来修正本身语言中的不足。再叫上阅读量不断的增加,对于句子结构的迁移能力也有所提升。慢慢第二语言交流就能接近本地化。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4张

什么破坏了中国孩子的英语进步速度?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5张

都说“欲速则不达”,不过,还是有一些容易被父母忽视的因素,影响了孩子第二语言的发展。比如,作为父母,你有没有经常跟孩子说这样的话:

1“他会说英语,你赶紧跟他聊聊!”

美国幼儿园的Circle Time(做圈活动)时,老师和孩子们会围成一个圈坐下来就某些时间做讨论。如果有新的外国孩子加入,我们都尽量不会点他们回答问题,为的就是避免给他们带来压力,减慢他们的开口时间。只有在他们主动举手之后才让他们回答,而且不管他们说的怎么样,都会给出最大的赞美。

我自己小时候就经历过不开心的事,父母在街上看到外国人就拉着我说,“你快去和人家老外说说看,看你英语行不行!”这种行为,现在看来是家长本身的心理满足,对于孩子的语言学习百害无一利。

2“快去啊,别人家都去了怎么就你不动啊!”

社交和语言是分不开的,那些外向的孩子可以更快地掌握社交技巧,有了好朋友自然说英语的机会就多,语言能力提高就快。那内向型的孩子,应该怎么做呢?最错误的做法是去逼迫他外向,比如很多家长会说,“你去呀!人家都去了怎么就你怎么不去啊!”

一般在碰到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时,我的做法就是给他读书。我记得以前一个孩子对他妈妈说,“我说不出来,但我能看得懂啊!”观察后发现,这些孩子总会有一些惊人的特长,比如积木搭得特别厉害。这些“内秀”也能帮助他们吸引来一些小伙伴,慢慢地交上更多朋友,这样语言也自然不会是问题了。

不上美国幼儿园,一样可以学好英语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6张

在美国读早期教育的时候,我们专门学过老师应该如何帮助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其中很多观点也同样适合中国的家长:

1建立一个习惯,让孩子对一天的活动产生预期

在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孩子一开始是没法听懂语言的,如果老师一天的时间安排是重复、有规律的,那么孩子即使听不懂,也能基本跟上大家的节奏。孩子对于一天活动的预期会大大降低他们的焦虑。

比如亲子阅读就被公认为是在家打造英语环境的最佳帮手这一,常爸之前推荐的《最适合幼儿英语启蒙的20本绘本》就是很好的亲子阅读的素材。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把时间固定下来,每天都在同样的时间里做这件事,即使他一开始没法听懂,也没关系,至少能有个心理准备,慢慢接受并习惯。

2容许孩子“不说话”

大部分的美国教室都会设置“安静角”,如果孩子不想说话,可以静静地在那儿呆一会儿。可是对孩子来说,很多地方环境和人都没有这么“友善”,比如我曾在国内体验过一节英语培训公开课,老师在点到某些孩子回答问题时,往往气氛会变得尴尬。这时家长便着急了,甚至要走过去捅捅孩子“快,你快说啊!”让人感觉好像是,如果孩子在课堂上少回答几个问题,锻炼和展示机会不如别人多,这一堂不菲的培训费就算亏了。

这种心态是需要调整,语言这东西真不是能急于求成的。这样高度施压对一部分孩子是有效的,比如有的孩子课堂上想让他保持安静,把机会留给其他人都难,但对于一些不太放得开的孩子,就比如我小时候那样内向的孩子,可能就会产生心理阴影。

从此开始讨厌上这门语言,恐怕还只是最轻的后果,有孩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并且出现焦虑和沮丧。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是这种类型,可能就更适合宽松自由些的学习环境,而且说不定你自己在家给孩子读读绘本、听听音频、看看动画片,反而能让他学到更多。

3想想你学英语时最需要什么

美国的学校里会要求老师尽可能地提供第二语言家庭参与到学校的机会,比如中国家长就可以在教室里给所有的孩子用中文读书。这样的好处是让美国孩子也体会到在语言听不懂的情况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更有利于之后对于小伙伴的帮助。


虽然我们没法照搬这样的方法,但其中蕴含的心态我们是可以学习的。就好像你自己说英语也会有很多顾虑,因此在面对孩子学第二语言有情绪的时候,并不是责怪他们不努力,而是分享自己相同的感受以及接纳他们的情绪。

从"把中国孩子放到美国幼儿园"谈外语的习得 第7张

参考文献

Tabors, P. O. (1998). What early childhood educators need to know: Developing effective programs for linguistically and culturally diverse children and families. In Young Children.

今天分享了我在美国幼儿园里看到的中国孩子从0到1的外语学习过程,相信其中一些好的做法,也能让身在国内的父母们有所借鉴,尊重二语发展的科学规律,不急不躁,我们也一样可以培养出双语宝宝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