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带孩子,两代人应配合

带孩子,两代人应配合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97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带孩子,两代人应配合

带孩子两代人应如何配合?

在现今繁忙的社会,很多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无法照顾自己的孩子,于是,照顾孩子的责任就落到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身上,随之“隔代教育”现象普遍存在。你们家的宝宝是由谁带?在宝宝的教养过程中,宝宝父母对祖辈的满意度怎样?面对第三代两亲家的关系如何?本期晨网亲子乐园的爸爸妈妈们就“隔代教育”话题发帖谈自己的看法。

感激老人多于分歧

shopgirl:当我想要记起一件件隔代教育冲突时,发现自己对妈妈的感激还是多于争执与分歧。妈妈害怕小孩冻着,里三层外层裹得厚实;或者害怕衣服弄脏穿上罩衣套上护膝,围上毛巾等。但我们受育儿新知影响,觉得“三分饥和寒”也无妨,回家看到被全副武装的棉团,别说有多不舒服。

想起自己也曾恨恨地说过,爱带不带,我可随时向全职妈妈准备着,但心里又怎么舍得现在的快乐。想起妈妈也时常给我们埋怨不带或者赌气让我们自己带,其实也是一时气话吧,哪个老人不想儿女绕膝、含饴弄孙。我们心里明明装着感激,却很少说妈妈您们辛苦了。

小问题听老人的

zhangfu:在“隔代教育”问题上,我希望“求大同,存小异”。比如现在我给儿子说有电危险,儿子就会接着说“请勿触摸”。这是因为有次儿子非要去插电源插座,我们不允许,儿子就去求外公外婆,当然也是同样态度,儿子就哭闹不依,虽然是用答应他其他的要求来转移了儿子的注意力,但是以后儿子就不再去玩电源插座了。

与父母发生分歧,一些朋友直接就说自己带,不给父母带,但这样会伤父母的心。又或者当着父母的面迁就孩子,等父母不在时再好好“教育”一番。我认为最好和父母协商好,在原则问题上保持一致,次要方面就按父母的意见,这样求大同存小异也会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

老人让我们好无奈

依依呀呀:我家宝宝从出生就是他婆婆爷爷带,其实我应该感谢他们。但我很不想他们带孩子,他们只晓得把孩子看到,又不知道给孩子弄点什么吃的,一天只吃牛奶,半岁了应该吃点辅食什么的,他们就不弄,说不会做呀,孩子非要他们抱呀等理由。两个人带孩子,应该可以一个人照看孩子,一个人就弄吃的。

孩子半个月不洗澡。我说要洗,他们就说洗澡怕给孩子弄感冒。现在我自己抱到娃儿,都能闻到一股发酵的汗臭味道,是别人的孩子我一定不会抱。娃儿的颈子都是一圈黑的,两个老人好像看不到也闻不到。

没办法,我和孩子的父亲都必须上班,外公外婆也上班,就只能让婆婆爷爷带。在他们看来,只要娃儿不生病,吃饱就行了。

老人应当好称职配角

1.祖辈宜当好称职配角

孩子对父母的依恋感和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安全感是一种天然的情感关系,是谁都无法替代的。祖辈乐于参与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因此可以“豁免”。如果把孩子的教育、抚育双手推给老人,是对孩子成长的不负责任。

2.了解和体谅祖辈的“开心”和“烦心”

祖辈教养“第三代”的过程中既享受着家庭亲情的天伦之乐,又不可避免因观念差异与孩子的父母发生碰撞和冲突而感到烦恼和困惑。

3.一定要避免祖辈对“第三代”的情感依恋与成长权利的剥夺

如果祖辈对宝宝过分的呵护、迁就,会导致宝宝养成“以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甚至会磨灭孩子的独立性、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4.共同学习、跨越“代沟”

我们常常说要给孩子一个“YES”的环境———赞扬进步,鼓励尝试。同样,我们也要给祖辈一个“YES”的环境。两代人的教育观有分歧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沟通,不谅解,不包容。只有在肯定的环境下,才可能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学习、形成合力,营造出优势互补、完美和谐的家庭教育。

妈妈=心理师+向导+保姆

小区里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妈妈凑到一起,评谁家孩子长得好,谁家孩子跑得快……为了挣得面子,每个家长回家都下足功夫,身兼营养师和启蒙师双职,力图打造一个完美的“作品”。

我也不可免俗地成为其中一员——作为营养师,儿子每天奶酪、坚果、肉、水果、蔬菜……一样都不少;作为启蒙老师,我愣是把早期教育一本书翻得散成一页一页,对儿子进行“科学”教育。

直至1个月前,儿子3年1个月的生命里,我都是这样自鸣得意、甚至颇为自己感动地做着一个“尽职”的妈妈。

突然有一天,儿子不听话了!我要求他做的事,总是磨蹭;我想教他学习,他蹭蹭就跑。我开始发脾气,一次、两次……十几次之后,从他愤怒的哭声中,我醒悟到一定是哪儿出了问题。我又开始翻书,很快就找到了答案——心理!我对儿子心理发展关注得太少了!

其实,从孩子用肢体语言与我交流开始,他的每一个动作都由心理支配。只是以前,他的需求无非是在索要更多的爱,3岁后,他的心理变得多维立体了,我经常猜不透他的“就不”后到底想要什么。无奈的我只能通过发怒来掩饰我的无能,可怜的儿子就只能委屈地以泪洗面,然后以更坚决的“就不”反抗。

我开始审视以前对妈妈的定义“启蒙老师+生活保姆”是多么狭隘呀!正像纪伯伦的诗里所说“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孩子的思想和心理才是最可贵、最值得保护的,而不仅仅是教会他多少知识,喂给他多少营养。如果说儿子是一块空白的画布,那么有权在这块布上作画的只有他自己,我只能做些善意的引导。

所以,合格的妈妈应该是“心理师+向导+保姆”!

向妈妈推荐这段话: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渴望自身的儿女。

给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给他们的身体提供住房,但不要禁锢他们的心灵,因为他们的心灵居住在明天的房间里。

你可以努力将自己变得像他们,却不要设法把他们变得像你。

你是发射孩子生命之箭的弓,神弓手在无穷之路上瞄准目标,他用神力折弯你,好让他的箭射得又快又远,让你在神弓手掌中的弯折令他愉悦吧,因为他既爱那飞着的箭,也爱那坚稳的弓。——纪伯伦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