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6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最近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在家和在校园会判若两人,出现不一样的状态?

明明看到自己的孩子在校园里,可以独立吃饭、穿衣、按时睡觉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可一回家就可能变成另一个人,懒散、哭恼、不听话……甚至有的家长感觉到:孩子一上学校就只听老师的,不听父母的了。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2张

确实,很多孩子在家和在校的表现有很大不同。比如,有的在家活泼大胆,到了学校就比较害羞谨慎,那是因为环境不同。家里都是熟悉的,学校毕竟场地、老师和同学都有陌生感。不过,只要家长和老师多多鼓励引导,给点时间,是会调整过来的。

但是,如果在言行方面显得在家和在校不一致,就像前面说的——在学校可以自己做到的,回家就要大人帮着做;或在学校能够遵守规矩,在家就目无王法。这样的情况,就值得家长们注意了。

因为,这说明我们的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之间出现了明显的不一致,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出现行为和情绪上的问题,不利于他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如果孩子因此掌握了大人的一些“规律”并灵活运用,当面一个样,背后一个样,将来的教育难度就更大了。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3张

我们先来看看这样的问题都是怎么产生的。既然孩子会在两个不同的环境有如此大的行为差异,说明两个环境起主要作用的人(老师和家长)对待他们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关注度和关注重点不同。

在学校,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不可能过分关注某一个孩子,基本上都比较关注表现好的小朋友,因此大多数孩子就会为此极力表现好一些,以获得老师的关注和赞扬。

在家里呢,是几个大人围着一两个孩子,甚至有的家庭所有的活动都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自然可以耍大牌。

而很多家长对孩子表现好的地方并不关注,缺乏表扬,反而是关注他调皮捣蛋的行为,比如他爬高爬低、做恶作剧可能让妈妈尖叫,故意不听话可能成功挑起爸爸的怒火等,都使他有成就感。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4张

其次是规则的明确度和执行力不同。

在学校里,老师必须制定明确的规矩,因为每个孩子对规则的反应度不同,老师还要反复强调,甚至杀鸡儆猴,执行起来毫不手软。

而在家呢,大人可能没有针对孩子的作息、言行等制定明确的规矩;哪怕有,也是现炒现卖,主要靠威胁,比如:再这样就不给吃饭!结果呢,根本做不到,或明明犯规了,本来要取消福利或要惩罚,孩子一哭就心软了;再不然就是有一个大人出来做老好人,然后就不了了之。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5张

要想让孩子成为不钻空子、表里如一的人,就要给他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校教育尽可能一致的家庭教育氛围,其关键还是家长需和孩子共同成长。

1建立生活规律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6张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幼儿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而且,是要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2制定行为准则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7张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幼儿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要坐在固定的位置,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幼儿长到可以上桌了,应要求他等大人到齐后一起开饭;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每次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吃完后把碗筷、椅子放好。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要教幼儿识别,禁止接触。

家中来客要懂礼貌,大人说话不插嘴,客人面前不哭闹,乐意把玩具、食品拿出来与小客人一同分享;随父母外出做客要主动叫人、问好,不大声喧哗,接受礼物、食品要道谢,不得到主人许可不乱动人家的东西,绝对禁止随便开人家的抽屉。尊重长辈,与长辈见面要主动打招呼。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

3提出劳动要求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8张

劳动不仅能使幼儿增长知识、锻炼意志、增强责任心,而且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尊重他人劳动等良好品质。

幼儿劳动应从自我服务开始,从小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般来说,3岁学会用匙吃饭、穿脱袜子、收拾玩具;4岁学会刷牙洗脸、穿脱衣裤、系鞋带;5岁学会用筷子吃饭、整理自己的抽屉。

另外,可视幼儿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2岁的幼儿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3、4岁的幼儿可以分筷子、端饭;5、6岁的幼儿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幼儿乐意做事,而且非常负责,但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因此,培养幼儿劳动不有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多指导,多鼓励,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校”与“在家”的表现判若两人,家长应如何应对? 第9张

立家规,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力所能及;

2、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多,幼儿记不住;

3、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幼儿无所适从;

4、坚持不懈,使幼儿习惯成自然;

5、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好榜样。

如果家长能够采用这样的正确教育方法,通过沟通,了解孩子的真正想法,并引导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孩子就会逐渐转变,无论在学校、在家,或者在社会都一如既往地有好的表现。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