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疾病 > 出生疾病 >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8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有些孩子的扁桃体经常发炎,所以一些家长就会去询问医生,可以切除孩子的扁桃体吗?孩子的扁桃体到底是切掉好还是不切掉好?哪些情况需要做扁桃体切除,哪些情况不适宜做?切除扁桃体后的注意事项有哪些?下文会给你答案。

因为孩子的扁桃体总发炎,所以某些家长萌生了切除孩子的扁桃体的想法,那么孩子的扁桃体到底是切掉好还是不切掉好?

有的家长因孩子经常扁桃体发炎,会问医生“要不要摘除扁桃体”。摘除扁桃体有利有弊,医生会慎重考虑。

扁桃体为什么不能随便摘除呢?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过去扁桃体切除术甚为普遍。近年由于认识到扁桃体具有免疫功能,对切除扁桃体是否有益发生争议。故手术已较前有所减少。对手术适应症、手术效果及切除扁桃体是否会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等也存在不同见解。

扁桃体是咽部最大的淋巴组织。在儿童时期,它是个活跃的免疫器官,含有各个发育阶段的淋巴细胞,如T细胞、B细胞、吞噬细胞等。扁桃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IgA免疫力很强,可抑制细菌对呼吸道黏膜的粘附,并可抑制细菌的生长和扩散,对病毒也有中和与抑制作用。这些在两岁至五岁时表现最为活跃。扁桃体是喉咙的第一道免疫防线,任意切除有可能会降低呼吸道局部免疫力。因此要严格掌握手术指证,确保对手术的受益大于风险。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第2张

以下情况考虑行扁桃体切除术:

①反复发作化脓性扁桃体炎: 1 年内发作 7~8 次(过去标准是4~5次/年);

②扁桃体周围脓肿史且保守治疗无效;

③引起其他部位病变(风湿热、肾炎等),成为病灶性扁桃体;

④扁桃体反复发炎引起鼻炎、中耳炎、气管炎等反复发作或久治不愈;

⑤慢性扁桃体炎引起长期低热、食欲减退、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⑥扁桃体重度肥大,妨碍呼吸、吞咽和发音,入睡打鼾、睡眠不安。

哪些情况不宜做扁桃体切除术:

①单纯性扁桃体肿大,没有引起局部和全身症状者,无需手术。

②4~6岁以前不行扁桃体切除术,避免对免疫功能有不良影响。

③扁桃体急性炎症发作的时候,以及患急性疾病期间。

④某些鼻部疾病,如干燥性或萎缩性咽炎的患者术后咽炎症状可能会加重。

⑤风湿热及肾炎等全身症状未控制时。

⑥造血系统疾病、凝血机能减退,有出血倾向。

⑦比较严重的原发病如心脏病、活动性肺结核、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患者。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第3张

选择手术时机:

最好在炎症消退后 2~3 周后再做扁桃体切除术。但若发作过于频繁,不能久等,可考虑在发作消退后数天施行手术。

尽量避免夏天手术,容易感染,不易护理。

扁桃体切除术前准备包括:根据宝宝病情及麻醉不同有所差异

1、认真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2、血、尿常规及出凝血时间检查。

3、胸部 X 线、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

4、全麻者术前禁食;采用局麻者,术前酌情进少量饮食或禁食。

扁桃体切除的麻醉方法: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

局部麻醉患者是清醒的,为避免患者紧张,手术必定要快,会造成切不干净,之后的流血及病人的抗拒导致精细的修补无法进行,手术效果和手术风险太不可控。局麻不需住院,术后门诊观察数小时便可以回家。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第4张

全身麻醉时患者进入深睡眠状态并且丧失痛觉,医生便于操作,切得更干净,并能彻底止血。目前全麻技术已比较成熟,有效减少了麻醉风险和并发症。患者一般术后住院观察24小时以上。

扁桃体切除术术式:经典术式包括剥离法和挤切法,最新的手术途径还有低温等离子技术等。术后24 小时至 48 小时扁桃体窝开始有伪膜形成,一般在术后第 7 天前后白膜开始脱落,大部分患者术后 2 周白膜可以完全脱落,个别患者可适当延迟 3-5 天。

孩子扁桃体经常发炎怎么办?可以切除扁桃体吗? 第5张

扁桃体切除术并发症包括:

1.出血:原发性出血多发生在术后 6 小时内;继发性出血常发生于手术后5~6 天以后,是由于撕扯伤口或白膜脱落时。

2.伤口感染。

3.发热:术后第1天病人可有发热反应,是正常反应。如2~3天后体温不退,应查找病因,对症治疗。

术后饮食调理:

1.局麻病人术后 3~4 小时可以开始进食,全麻病人待清醒后方可进食。

2.冷食,如冷牛奶、冰棍等,目的是促进血管收缩,预防术后出血

3.多饮冷开水,保持口腔和咽部清洁。

4.开始为流质饮食,食物宜清淡且易于消化。术后几天改为清淡、有营养的半流质或软食。进食时速度宜慢,少量慢咽。

5.禁食过咸、过酸或辣的食物,易刺激创面,引起疼痛;不宜进食过热的食物,使伤口血管扩张而不利于止血;避免过硬食物损伤创面。

传染病
呼吸系统
出生疾病
消化系统
皮肤五官
口腔疾病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