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三岁前送去托管对孩子一定不好?这到底是迷思还是科学?

三岁前送去托管对孩子一定不好?这到底是迷思还是科学?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9.66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不论你是选择当全职妈妈,还是迫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把孩子送去托儿所,我都建议你耐心地把这篇文章看完,因为我下面要列出的详细研究结果将帮助你体会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尤其是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对与错,重要的是找到最适合自己和孩子、让双方都舒服的方式:)

在德国,80后的父母们,也就是二、三十年前,90%的德国女性在有了孩子之后都顺理成章地成为家庭主妇,在家相夫教子,孩子5岁才去幼儿园是普遍现象,学校只上半天课,中午放学回家妈妈已经准备好了香喷喷的午饭。九十年代前的很多德国主妇都是等孩子读高中甚至上大学了才开始重新工作。

无独有偶,受到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的影响,国内现在也出现了这一股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80后高学历妈妈为了给孩子最佳的陪伴,为了帮孩子在童年早期建立起最强的依恋关系和安全感,选择放弃工作,在家做起全职妈妈。

可是,与国内的趋势刚好相反,如今的欧美妈妈们女权意识日益强烈,越来越多的女性追求经济独立,并将职业发展视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部分。现在,三分之二的德国女性在休完一年的产假之后会重新回到工作中,有人为了兼顾家庭和孩子,会选择半职(每周20或30小时),也有人因为经济原因或个人职业追求而选择全职工作。

德国极少有老人能像中国的老人一样不分昼夜地伺候儿孙,整天围着孙子孙女转。为了满足职场妈妈们的工作需求以及鼓励职场妈妈多生育,德国政府近几年在公立幼儿园中大力推进了针对0至3岁儿童的托管班(分每周35小时和45小时制两种),费用比原来一直存在的私立托儿所低很多,让原本很多因承担不起高昂私立托管费而不得不全职在家或因职业发展不想被打断而放弃生育的妈妈们得到了解放!

现在,有了这种政府推出的托管服务,刚生完孩子的德国妈妈们可以相对自由地选择:到底是做全职妈妈全天候陪伴孩子直至三岁上幼儿园,还是使用托管服务腾出时间做自己的事呢?相信这个问题也困扰着不少中国妈妈。

三岁前送去托管对孩子一定不好?这到底是迷思还是科学?

这两种选择,到底哪一种对孩子发展最好?

这个问题上,国内专家的意见出奇的一致,都认为孩子三岁以前离开家人的怀抱去托儿所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可逆转的长期负面影响,这其中依恋关系理论被大肆宣扬和强调,托儿所被当成了洪水猛兽。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越来越多的80后妈妈坚持选择全职在家照顾娃,她们中有的是依恋理论的坚定拥护者,时时担心孩子离开妈妈身边就会安全感缺失,有的被迫无奈牺牲自己的事业待在家,只因为对国内专家说的托儿所负面影响怀有恐惧,不敢把孩子送去托儿所。

国内专家这种一边倒的意见真的有依据吗?有关0-4岁儿童接受托管(Day Care或学术上称为Nursery Experience)对其今后的发展影响在欧美已经有了长达五十年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儿童发展领域的科学家们五十多年来的大量研究结果指出:托儿所并不像国内专家认为的那样如洪水猛兽,上托儿所对孩子既可能有好处,也可能有坏处,具体取决于托儿所的形式、教育质量、托管时长、儿童的家庭环境、父母社会经济地位等种种影响因素,没有绝对的好与不好。关于托儿所对儿童发展产生的影响到底有多长远,研究者们也从最初的对小学入学表现的影响(6岁左右)一直跟踪到了15岁时的影响!令人可喜的是,这些长期跟踪研究结果显示,高质量的托儿所对孩子的语言、认知能力发展和将来的学业表现都有帮助,并且这种影响在孩子15岁时仍然存在。

三岁前送去托管对孩子一定不好?这到底是迷思还是科学? 第2张

“托儿所的质量决定影响”

多项研究发现,在0-4岁时期接受高质量托管的孩子,在四岁半时表现出更高的语言发展水平、社交能力、记忆力,这种差别成功预测了孩子上学后的学业表现:即在四岁半时就表现出更高认知水平的孩子在入学后的认知学业表现(cognitive-academic achievement,包括阅读能力、词汇量、数学、逻辑类推能力)也会继续保持在更高水平,并且当研究者10年之后再去测量这些已经15岁的孩子的认知学业表现时,这种当年就种下的差距仍然存在,甚至连比例都几乎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托儿所质量与孩子认知学业表现(cognitive-academic achievement)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的,而是呈幂指数增长的。托管质量越高,对认知学业表现的提升效果就越明显。这也意味着,将托儿所的质量从普通提高到优质对孩子的认知发展有着非凡的影响。

三岁前送去托管对孩子一定不好?这到底是迷思还是科学? 第3张

这一正面影响对来自较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的孩子尤为明显。这些孩子无法从家庭中获取较高质量的陪伴和早期教育,与其让他们呆在家里,送他们去高质量的托儿所反而对他们更有利。研究发现,尽早让来自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俗称穷人)的孩子上质量有保证的托儿所反而有助于减小他们与中产阶级家庭孩子在小学入学时的认知发展差距。

至于如何评判托儿所的质量高低,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托儿所提供的照料和教育环境比家长能在家里提供的更好,那么送孩子去托儿所就是更佳选择;如果托儿所的照料和教育质量达不到家里的现有水平,那么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让孩子呆在家则为更优选择。

也有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是托儿所还是幼儿园,对孩子来说都不是必需的!如果家庭教育质量足够高,能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教育活动及与小朋友接触的社交环境的话,即使孩子不上托儿所和幼儿园,他们照样与上了托儿所和幼儿园的同龄人无发展水平上的差距。

“托管时间越长,儿童越可能出现问题行为”

这一结论并不新奇也非常好理解,大部分研究都表明托管的时长与儿童出现问题行为的几率正相关,托管时长的增长会增加儿童表现出问题行为的几率。依恋关系理论认为这种问题行为的出现是由亲子联结不够强而导致的。

跟踪至15岁的研究甚至表明,这种影响相关性在孩子15岁时仍然发生着作用。0-4岁期间因接受更长时间托管而出现问题行为的孩子,在15岁时表现出更爱冒险(risk taking)和更容易冲动(impulsivity)。

不过请大家注意,长时间托管只是增加了问题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并不代表每个孩子都一定会出现问题行为,这其中家庭因素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比如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否健康。在家中建立的健康亲密的亲子联结是预防问题行为出现的关键。

当然,由托管时长引起的出现问题行为的可能性是可以被托管质量抵消一部分的,较高质量的托管可以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并且也有研究指出,增加托管时间对孩子将来的学业表现有正面提升。因此,在决定托管时长时,既要考虑到它可能带来的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它的正面作用,需要家长在其中找到一个平衡。

“不同托管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天壤之别”

上文中提到的托儿所的好处都指的是正常的白天制托儿所,父母们每天接送孩子。还有一种较少见的寄宿制托儿所,即孩子不能每天与父母见面,晚上不能回家而是在托儿所过夜,真真正正地过着集体生活。国外也有不少研究者将这两种类型的托儿所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相当惊人。

研究者们连续观察了被送去这两种不同类型托儿所的孩子们的表现。第一天,两组中的孩子们都表现出了相似的分离焦虑,都试图挽留父母,在父母走后强烈期盼父母马上回来。然而,白天制组的孩子在两天之后就渐渐地表现得不那么焦虑了,在父母走后,他们可以通过自我想象(fantasy)来调节自己的情绪,从托儿所照料者那里寻求来自成人的安慰,花更多时间和同伴玩耍,或者沉浸在自己的玩偶游戏中以取代获取成人关注。每天下午当父母来接他们的时候,孩子们的反应适当而愉快,亲子关系并未遭到破坏。

寄宿制组的孩子反应就大不同了。由于几天都没有见到父母,他们持续表现出高水平的焦虑情绪,对他人开始充满敌意,对甜食的欲望暴增,不配合托儿所照料者的指令可是同时又不断试图从照料者那里获取更多的关注,生病率也明显升高。三个星期后当寄宿制组的孩子终于又见到了父母时,他们拒绝接纳父母,对来接他们的父母表现出疏远和冷漠,亲子关系遭到明显伤害。

很多类似的对照研究都显示,白天制和寄宿制托儿所不可相提并论,二者对孩子的发展与亲子关系影响天壤之别。白天制的孩子因为每天都能见到父母,下午和晚上能在家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与父母保持了良好的联结,所以白天在托儿所的他们能放心愉快地玩耍。家,是孩子成长必需的摇篮,幼小心灵的庇护所。家长再忙也不能用寄宿制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代替家的作用。把孩子送去寄宿制托儿所或幼儿园的,才真的如依恋关系理论所说,会对亲子关系和孩子的内在安全感造成重大冲击。

总结

三岁在国内育儿专家眼里看来是道门槛,国内专家普遍持有这样的观点:三岁前去托儿所就一定不好,三岁后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却不上也一定不好。

首先,其实在儿童发展研究领域并没有这样的定论,大量研究者们也并没有严格地将三岁作为界限去研究三岁前和三岁后接受托管的影响,而一般将0至4(或5)岁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因为,其实托管(托儿所或幼儿园)对0-5岁孩子的影响都是类似的,不论是上文中提到的正面还是负面影响。抓着三岁这个槛不放的都是耍流氓!

孩子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脆弱,他们具有天生的韧性。

被职场妈妈送去托儿所的孩子不一定就意味会缺失安全感和依恋关系,你在家时给予孩子的高质量陪伴和爱就是孩子的一颗定心丸,让TA白天也能在托儿所安心从容地度过。

全职妈妈也不一定代表就比高质量的托儿所好,有的全职妈妈整天忙于家务做饭或者玩手机,真正剩下来专心陪孩子玩的时间并不多,又或者根本不懂儿童发展的规律。这种情况下,把孩子送到专业的托管机构,由专业人士陪伴孩子玩乐不失为一种更好的选择。

托儿所不是洪水猛兽,与许多事物一样,它有它的两面性。悠悠妈不是要鼓励大家都把孩子送去托管,可是对于有这方面需求的人来说,放弃事业被迫呆在家里照看孩子,或者把孩子扔给完全不懂教育的老人,亦或是学会利用高质量托儿所的正面影响,同时尽量在家弥补它的负面影响,这三种选择你们觉得哪种更好呢?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难处,每家的父母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我们不需要做完美妈妈,职场妈妈不用为送孩子去托儿所而感到愧疚,不需要去羡慕全职妈妈;全职妈妈也没必要相信只有整天陪着孩子的妈妈才是给孩子最多的爱的妈妈,更不要因为全职在家就觉得自己是在为孩子做出牺牲!找到让自己和孩子都舒服的教育方式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对孩子而言,父母陪伴的质量远比时间长短重要。

参考文献:

1. 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ume 1, edited by Lois Wladis Hoffman, Martin L. Hoffman

2. Do Effects of Early Child Care Extend to Age 15 Years? Results From the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 and Youth Development, Child Dev. 2010 ; 81(3): 737–7563. How does 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 affect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early interventions for children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5 (2010) 140–165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