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百科知识 > 《斯波克育儿经》(选摘)

《斯波克育儿经》(选摘)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46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胎儿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长成一个新生儿要经过许多神奇的变化,一想到这些就让人深感敬畏!大多数女性得知自己怀孕是在末次月经后大约5周左右,这时候的胚胎已经发育得相当复杂了。它的样子像一个圆盘,圆盘的内层有一些细胞,它们将形成主要的内脏器官,一些中层细胞会长成肌肉和骨骼,而外层细胞则会变成皮肤以及脑部和脊髓的神经组织。怀孕8周时(末次月经后大约10周),胚胎的所有主要器官都已基本成形,此时的胎儿也已经初具人形了。虽然如此,它也不过5厘米长,约9.5克重。

《斯波克育儿经》(选摘)

第一章 孩子在一年年长大

宝宝出生之前

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

胎儿的生长发育。从受精卵长成一个新生儿要经过许多神奇的变化,一想到这些就让人深感敬畏!大多数女性得知自己怀孕是在末次月经后大约5周左右,这时候的胚胎已经发育得相当复杂了。它的样子像一个圆盘,圆盘的内层有一些细胞,它们将形成主要的内脏器官,一些中层细胞会长成肌肉和骨骼,而外层细胞则会变成皮肤以及脑部和脊髓的神经组织。怀孕8周时(末次月经后大约10周),胚胎的所有主要器官都已基本成形,此时的胎儿也已经初具人形了。虽然如此,它也不过5厘米长,约9.5克重。

孕期的第4或第5个月——刚好大约过半的时候——是一个转折点。你会头一次感觉到宝宝在活动。要是还没作过超声波检查,那么宝宝这些轻微的伸胳膊踢腿很可能是你感觉到的最早证明,告诉你真的有个小生命在你的身体里生长着——这是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啊!

妊娠进入最后3个月,大约27周左右,胎儿的主要变化就是长大,长大,再长大。胎儿的身长会增加1倍,体重则会长到原来的3倍。大脑的发育还会更快。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些新的动静。到孕期的第29周,胎儿会被突然的声响惊动。但是,如果那种声音每20秒钟出现一次,胎儿不久就会忽略它。这种反应叫作适应性,它是胎儿出现记忆的证明。

要是某种悦耳的声音——比如你朗读诗歌的声音——反复出现,胎儿很可能也会记住。同陌生人的声音相比,出生后的宝宝会更愿意聆听母亲的声音。如果选一段你十分喜爱的音乐在孕期的后3个月里反复播放,那么无论出生前后,你的宝宝都会喜欢它。毫无疑问,宝宝的学习从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特意在孕妇装里揣上识字卡片。还没有人证明专门的教导会促进胎儿的学习。相反地,正是那种自然的刺激——比如你的嗓音和身体的节奏,才是对胎儿发育最有“营养”的因素。

怀孕的复杂感受。有一种对母亲天性的理想化描述是这样的:当得知就要有个孩子的时候,每个女性都会感到狂喜。她们会在整个孕期快乐地畅想未来宝宝的一切。孩子降临之后,她们就会快乐而自然地一下子投入母亲的角色。爱的感觉会在瞬间迸发,而且强烈得难以分割。

这种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是真实的——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会这样。不过,那只是事实的一部分。现在,我们明白了许多聪明女性早已感知的情况,那就是,怀孕会带来一些正常的负面情绪,特别是第一次怀孕。

在某种角度来看,第一次怀孕意味着无忧无虑、不担责任的青年时期的结束。本来宽松的衣服变得紧绷,原本合身的衣服则瘦得难以穿着。身强体健的女性会感觉她们的身体不像从前那样活动自如。这些反应虽然都是暂时的,却也是必然的经历。女性们发现,孩子的出生还会更多地束缚她们的社会生活以及家庭之外的其他活动。家庭开支不得不分散到更多的方面,而她们父母的注意力(还有她们自己的精力)也将很快地被一个新的主题所占据。

每一次怀孕都有不同的感受。在你生了第一或第二个宝宝之后,想再要一个孩子也并不奇怪。但是在任何一次怀孕的某些时候,准母亲的情绪都有可能出现低潮。孕期令人压抑的原因有时很明显,或许是它来得太快了,夫妇一方的工作刚巧紧张,两人中有一方正在生病,或者是夫妇双方的意见尚未统一。也有些时候,可能根本找不出明显的理由。

本来充满热情的母亲可能突然顾虑重重,她怀疑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感情去照顾又一个孩子。这种内在的疑虑有时也会来自丈夫,因为就在妻子越来越全神贯注于孩子的时候,他觉得遭到了忽视。无论哪种情形,配偶一方的忧虑会很快使另一方也感到沮丧。随着产期的临近,对孩子的期盼也日益增强,妻子和丈夫会越来越无力给予对方足够的关注和照顾。

提出以上这些情况的目的不是要让你觉得无路可逃。我只是希望你能了解,哪怕最好的夫妻也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这是怀孕期间各种正常情绪的一部分,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暂时的。希望你能感到安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能在孩子到来之前早点摆脱坏情绪当然会更好。那些孕期不曾受过情绪困扰的父母很可能要在孩子出生之后初次面对类似的考验。当积蓄的情感被照顾孩子的辛劳耗费殆尽的时候,负面情绪就会悄然袭来。

父亲的孕期感受。妻子的怀孕会给男人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对妻子增强了保护意识,享受到婚姻中的又一种快乐,对自身的繁育能力(男人们总是多少担心这一点)倍感骄傲,或者陶醉在幸福的期盼之中。丈夫们也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焦虑,这种情况是非常普遍的,那些童年时成长不太顺利的丈夫更会怀疑:“我能否成为孩子的好父亲?”

此外,他们还会有一种深层的失落感,就好像孩子发现母亲怀孕时会觉得被抛弃了一样。这种心理常常表现为对妻子发脾气,晚上更多地和朋友在一起,或是对其他女性表现得比较轻佻。虽然所有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但对伴侣却总是有害无益。妻子正处在生命中一个完全陌生阶段的起点,她需要更多的支持。如果丈夫们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那些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和嫉妒)反而容易慢慢退去,好的感觉(比如兴奋和亲密)就会渐渐恢复。

来自丈夫的支持。近几十年以来,人们对丈夫在孕产期的定位逐渐发生了变化。过去,人们很难想象做丈夫的会去阅读婴幼儿护理书籍。如今,父亲在培养孩子方面的责任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尽管实际上妻子仍然承担着大部分的工作)。在宝宝出生之前,丈夫也扮演着更加积极的角色。准父亲们会陪着妻子到医生那里作常规检查,一起参加产前辅导班,还在体力上给予充分的投入。此外,他很可能是夫妇双方中第一个抱起宝宝的人。如果妻子的身体状况不佳或是孩子出现了特别的问题,那么丈夫就会成为宝宝诞生之初最卖力气的人。他不再是个被排除在外的孤独的旁观者了。

对孩子的爱意会慢慢出现。许多夫妇对于怀孕的感觉都是欣喜而骄傲的,但要让他们对一个抱都没抱过的孩子产生爱意,还是有些勉为其难的。爱是难以捉摸的,而且因人而异。有些父母在第一次通过超声波看到胎儿心脏跳动的时候就感到了爱意。也有些人要到第一次胎动的时候才会切实地感到真有个小宝宝在成长,于是感情才会慢慢地滋长。还有些父母甚至要等到开始照顾孩子时,他们的怜爱之情才会产生。要爱上你的宝宝,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正常”时间。要是你的慈爱之感和依恋之情不像想象中来得那样强烈,你也不必内疚。爱的感觉可能如期而至,也可能姗姗来迟。无论怎样,在该来的时候它就会出现,999‰的情况都是这样。

就算怀孕期间一直心情不错,而且期盼之情与日俱增,到了孩子出生的时候,美好的感觉也会减退,初做父母的人尤其如此。他们以为一下子就能对自己的骨肉产生认同,对小婴儿报以排山倒海似的父母亲情,彼此如胶似漆、难分难舍,除了疼爱别无他物。然而,诸多的实例证明,这种感觉在第一天甚至是第一周都不会产生。完全正常的负面感情却常常会突然出现。原本充满慈爱的父亲或母亲可能一下子认为要孩子是个错误——同时又对这种想法感到愧疚!建立感情的过程常常是缓慢的,一般要等到透支的体力和紧张的情绪恢复之后,父母亲情才能完全建立起来。而这段时间的长短又是因人而异的,没有固定期限。

我们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希望生男孩或生女孩是不对的,因为出生的宝宝很可能是相反的性别。事情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要不是在脑海里把它勾画成一个男孩或是女孩的样子,我们就很难想象或者爱上一个尚未出生的胎儿。所以,这是依恋之情产前形成的一个最初步骤。即便是怀孕期间对孩子最为期待的父母也会对性别有所偏好。其实,就算不能心如所愿,他们也都作了充分的准备去疼爱自己的宝宝。所以,尽情享受对孩子的各种想象吧,如果在产前检查时或者孩子出生后发现宝宝不是你预想的性别,你也不必觉得歉疚。

产前护理

做好产前护理。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而做的一切准备工作当中,产前检查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一旦觉得可能怀孕,甚至在出现征兆之前,你就该开始服用含有叶酸的多种维生素,以降低胎儿脊柱畸形的危险。这种畸形会在怀孕初期发生,甚至出现在闭经之前。针对某些疑问,你可以做一次孕前咨询:比如,身体条件是否适宜,怀孕会带来哪些危险,或者孩子是否可能患上遗传病,等等。

产前检查的过程是夫妇双方为了保护孩子的健康而建立伙伴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有助于你考虑选择哪种分娩方式。有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和你自己的健康水平,其中包括:服用孕期维生素,戒烟戒酒,检测血压等。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传染病等问题,并且在胎儿受到危害之前就进行治疗。即使在孕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才开始产前检查,你和宝宝也会从中受益。

在前7个月里,产前检查通常是每月1次,第8个月是2周1次,再以后则增至每周1次。通过检查,你会得到针对一般问题的建议,比如如何缓解晨吐,如何监测体重,以及如何进行运动等。这些检查也是确保怀孕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传染病和其他不良情况的最佳途径。现在,产前超声波检查在很多地方都被列入了常规程序。特别是对于父亲来说,即使是颗粒粗大的黑白超声波图像也会使胎儿看上去更加真实生动。此外,你还可以查看孩子的性别。

选择产前护理。在许多社区,孕妇有很大的余地来选择产前护理人员,其中包括产科医生、家庭医生、助产护士、持证助产士(她们不是护士),以及非职业助产士。需要认真考虑的是你想采取那种方式进行分娩。产科医生几乎都是在医院里为孩子接生,非职业助产士则通常专门帮助产妇在家中分娩。你还要仔细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你是否喜欢你的医生或助产士并且信任他们?他们能否倾听你的意见并给予清楚的建议?负责产前检查的医生能否协助你进行分娩?如果不能,你是否相信其他医生也能为你提供良好的医疗护理?医院和产科能否接受你的医疗保险?

分娩

选择分娩方式。为人父母的过程就是不断面临选择的过程,而最初的选择之一就是以哪种方式分娩。以前,人们没什么选择的余地。让头脑麻痹的手术曾经十分普遍,产妇会在清醒后的几分钟内见到宝宝。毫无疑问,自尊心强的母亲都会选择母乳喂养。另外,由于十分担心传染病的感染,医生们会让孩子在婴儿室里待上一周,由穿着无菌白大褂、戴着工作帽并且经过严格消毒的护士认真照料,孩子的母亲则仰面平躺着等待恢复。

很长时间过去了,现在我们有了诸多的选择:要自然分娩还是硬膜外麻醉?生产时由丈夫陪伴还是由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产妇护导员)陪伴,或是两者兼用?是否让你的大孩子进入产房?分娩采用仰卧还是蹲坐的姿势?在家中进行还是去医院生产?请医生协助还是请助产士?带宝宝回家还是在医院的婴儿室多待几天?向访视护士咨询还是请哺乳顾问上门指导,或者两者兼选?

没有哪种方式能够适合所有的女性,也没有哪种方法会明显有利于胎儿。在作选择的时候,你要考虑个人的需要,尽量实现你理想中的分娩过程,同时又要对意料之外的情况有所准备,灵活处理,这样才是恰当的。如今生孩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安全,但仍然有些因素是无法预知的。多做点咨询,再多看些书吧。由产科医生马乔里·格林菲尔德(Marjorie Greenfield)撰写的《斯波克博士的孕期指南》(Dr. Spock’s Pregnancy Guide,2003年Pocket Books出版)介绍了所有重要的事项,而且简单易懂,是一本获取可靠知识的好书。

产妇护导员。“Doula(产妇护导员)”源自希腊语,原意是“女人的帮手”。产妇护导员是受过专门培训的女性,她们可以在阵痛时为产妇提供不间断的支持和帮助。有些在孩子出生后还能继续提供服务。在阵痛和分娩时,产妇护导员会针对产妇的姿势、动作等进行指导,提供各种缓解不适的方法,还可以为产妇做背部按摩以及其他安慰性的按摩。经验丰富的产妇护导员常常能够为正常阵痛下惊慌失措、缺乏信心的产妇打消疑虑,这一点恐怕是最重要的。护导员们从头至尾为产妇提供的全程帮助十分奏效。

产妇护导员不仅对新妈妈们很有帮助,对新爸爸们来讲也是不无裨益的。很少有丈夫能够像她们那样有效地抚慰妻子的疼痛和忧虑,何况他们自己都难免处于焦虑当中。解放了新爸爸,使他们能够以一种亲切的态度陪伴妻子,而不至于像个教练一样。大多数新爸爸都觉得,产妇护导员的服务使他们获得了支持而不是遭到了取代。

现在有很多针对产妇护导员作用的研究,其结论都是强有力的。很多研究证实,产妇护导员减少了剖腹产的几率和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术的使用。(尽管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术有时是一种幸运,但还是有风险的,比如,它可能会导致婴儿发烧。一旦发起烧来,新生儿就必须使用好几天的抗生素。)你可以通过北美产妇护导员组织(Doulas of North America)的网站了解更多信息。

对阵痛和分娩的心理反应。每个女人对阵痛和分娩带来的疼痛反应不同。有些人会因为一点药物都没有依赖而感到十分骄傲,也有人从一开始就认为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术就是为她们而存在的。对有的产妇而言,阵痛是一种可以忍受也会被遗忘的疼痛体验;还有人认为那是一种令人震撼的经历,也是一次艰难的洗礼。一些人会数小时地随每一次宫缩用力推动胎儿;另一些人则会变得灰心丧气,希望医生用产钳将孩子拽出来或者施行剖腹产。还有些筋疲力尽的产妇甚至对温存的丈夫大喊大叫,让他们滚出产房不许回来。有的新妈妈立刻就能感到对婴儿的慈爱之情;也有些产妇在听说孩子正常之后只想睡上一会儿。然而大多数人最终都会成为伟大而慈爱的母亲。

如果阵痛和分娩的过程比你想象的困难,那么心情不好甚至感到歉疚都是正常的。如果你一直希望自然分娩,但却最终施行了剖腹产,你可能很自然地认为你应该受到责怪(其实根本不是这样),或者认为你的宝宝会因为手术而长期地受到伤害(这种情况几乎没有)。许多父母都会担心,如果在最初的几小时或者几天中与孩子分开,亲情将会永远地受到阻隔。这种观念也是不正确的。亲情——也就是孩子和父母彼此爱上对方的过程——是在几个月而不是几小时之内建立起来的。

为宝宝选择医生

儿科医生、家庭医生,还是职业护理员。早在怀孕期间,你就可以考虑给宝宝找一位医生或者职业护理员。找谁合适呢?你怎样才能看出他能否胜任呢?你或许已经见过有经验的家庭医生了,那样的话选择起来就比较简单。但是如果为你接生的是位产科医生,你就需要给宝宝另找一位医生或者护师。

你应该找什么样的人呢?有的父母跟那些轻松随意的医生相处得很好,也有人愿意接受尽可能详尽的指导。你可能更信任经验丰富的老医生,也可能会青睐那些受过先进训练的年轻医生。

职业护理员是经过注册的护理人员,他们受过专门的训练,而且普遍具有硕士学位,因此他们在许多时候可以胜任医生的工作。职业护理员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工作的,而医生的参与程度则各不相同。一般来讲,医生在处理复杂疾病时会更有经验;而职业护理员则有更多的时间为宝宝作细致的检查,他们还能提供很好的预防和保健服务。要是有人强烈推荐,我就会毫不犹豫地聘请一位职业护理员。

要想寻找一位合适的医生,最好先跟别的父母聊一聊。产科医生和助产士往往也能推荐不错的人选。

增进了解的咨询。如果这是你的第一胎或者你要搬到新的地方去,我强烈建议你在预产期的前几周向选定的医生或者职业护理员做一次咨询。面谈最能了解一个人的特质,看看他/她是否能使你心情舒畅地倾吐心中的想法。你会从这种产前咨询当中了解到很多东西,离开时你就会对孩子的医疗护理问题心中有数了。

到达咨询地点的时候,你要留意那里的工作人员和办公环境,他们是否让人心情舒畅而又彬彬有礼?孩子在候诊室里是否有事可做?那里有画册吗?他们能不能让孩子感到友好而亲切?

你可以向那里的工作人员咨询一些很具体的问题,比如,他们的诊所有多少医生和职业护理员?电话如何联系?要是在他们下班以后孩子出现了不适该怎么办?白天出现紧急情况怎么办?诊所接受哪种医疗保险?医疗费用如何?他们与哪家医院合作?他们可以花多少时间为孩子作全身检查?(现在的平均时间是15分钟左右,20~30分钟就很充分了。)

宝宝护理的关键在于服务的连贯性。你是为孩子选择固定的医生或职业护理员,还是由诊所随机指定刚好有空的医生?随机问诊可以缩短等待的时间,但是许多父母还是会为孩子选择固定的人员。那样,医生就能更好地了解你和孩子,你们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信任感。孩子的医疗保健需要团队式的努力——父母和医务人员就是这个团队的重要成员。但父母可能不太习惯跟一群医生打交道,所以也不太容易感受到那种团队精神。

和医生谈话的时候,要选择一些重要的事情进行商讨,比如他们对母乳喂养的看法,当孩子经历痛苦的医疗程序时你可否陪伴等等。你也可以问他们一些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医疗问题,比如母婴同床是否合理,或者如何训练孩子排便等。注意你自己咨询时的感受。如果你觉得心情舒畅,对方能够认真地倾听你的话,你也没感到匆促,那么很可能你已经为你和孩子找到了合适的人选;如若不然,你可能就得再走访一下其他的诊所了。

母乳喂养的产前咨询。如果你还没有决定是采用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那么,找你的医生或职业护理员咨询一下会大有帮助,也可以向哺乳顾问预约一次产前咨询。你还可以参加由大型诊所或医院开设的母乳喂养培训班。多了解一些知识可以帮助你比较轻松地作出决定。如果你决定采用母乳喂养,那么产前咨询会让你预先了解可能出现的困难,还可以让你提前作好准备(有关母乳喂养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186页)。

准备回家

一开始多找些帮手。在你照顾宝宝的最初几周里,如果能找人帮忙,那么无论如何都要试试看。这时候,要是丈夫能够全职陪护,那将会给妻子带来莫大的安慰。事必躬亲会让你身心俱疲,而且也会让你和孩子陷入措手不及的状态之中。一想到要第一次独自照顾无助的婴儿,大多数充满期盼的父母都会感到有些畏惧。如果你也有这种感觉,那并不意味着你无力做好,或是非得找个护士教你如何去做。但要是你实在觉得慌乱,那么找个合得来的亲戚帮一把可能会使你轻松地学到很多经验。在这方面,孩子的父亲不一定有太大的帮助,也许他自己还紧张得不知所措呢。

要是你和母亲相处得不错,她可能是比较理想的人选。如果你觉得她很专横,仍然把你当小孩看待,那就最好别跟她同住。你会希望孩子的成长能由你们来决定,你可能还想证明你们有能力把孩子照顾得很好。最好找个照看过小孩的人来帮忙,但找个你喜欢的人还是最重要的。

你可以考虑请几个星期的家庭服务员或是产妇护导员。产妇护导员专门在分娩时为产妇提供帮助(请参见第22页)。越来越多的产妇护导员在产后几周内也提供护理服务。如果经济能力有限,你也可以请人每周来一两次,帮忙洗洗衣服、整理整理家务,或者照看几个小时的孩子,你就可以抓紧时间休息一下或是出去走走了。最好找一个能够随叫随到(而且支付得起的)的帮手,那是最实际的。

上门访视。特别针对那些住院时间较短(少于几天)的产妇和婴儿,许多的医院和健康机构都在宝宝回家后的一两周内,安排护士上门访视。这种访视常常会令人感到安心,有时甚至显得非常重要,因为有些医学问题,比如黄疸,在孩子回家之前是基本不会出现的。访视护士也能很好地解答有关母乳喂养的各种问题,或者协助安排哺乳期咨询服务(请参见第191页)。

关于电话问候和访客。婴儿的出生会引来众多亲朋好友登门看望。这会让父母感到喜悦和满足,还会让他们心生自豪。但是,太多的客人会使人非常劳累。那么,多少才算太多呢?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标准。大多数新妈妈在回家后的几周内都很容易感到疲劳。这是激素强烈变化所带来的反应。她们以往的睡眠规律被打乱了。对于生第一个孩子的母亲来说,更严重的或许是生育所引起的情绪变化。

对于有些人来说,来访者完全是一种荣幸——是令人放松并恢复活力的精神调剂。然而,对大部分人来讲,只有少数老朋友能够带来那么好的感觉。其他客人或多或少都会令我们紧张——特别是当我们身体欠佳的时候,就算我们乐于见到他们,也会感到疲乏。所以你可以在一开始限制到访者的数量,然后逐渐调整,如果觉得精力充裕,以后再慢慢地增加。

大多数客人一见到孩子就会非常激动。他们想抱着孩子摇一摇,胳肢胳肢他,或者滔滔不绝地逗孩子说话。有些孩子会面临许多这样的情况,也有些根本不会,大多数孩子则介于两种情况之间。你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如果觉得孩子有些紧张或是对这种关注感到疲倦,那就得限制人们的逗弄。真正在乎你和孩子的亲戚朋友是不会因此怪罪你的。尤其是小孩子,他们的鼻子里和手上最容易沾染那些引发新生儿疾病的病毒。因此,在前三四个月里,有必要让年幼的表兄弟姐妹和其他亲戚跟新生儿保持安全距离;如果他们非要摸一摸你的孩子,一定先让他们把手洗干净。

把家里布置好。如果你们的房子可能使用了含铅涂料,则有必要将松动的漆皮除去,再把裸露风化的地方重新油漆,但是自己动手用热气枪或磨砂机进行清除却是不安全的,那些细小的铅末和蒸气会增加你体内铅的含量,也影响宝宝的健康。专业除铅尽管花费高一些,但是会更加安全。有关铅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578页。

如果你们用的是井水,那么提前进行细菌和硝酸还原酶的检测是很重要的。井水中的硝酸盐会使婴儿的嘴唇和皮肤发蓝。你也可以向当地的相关部门咨询。另外,井水中不含氟化物,所以你要和医生讨论一下氟化物的补充问题。

解决兄弟姐妹的困惑

再次怀孕该如何向孩子解释。如果孩子的年龄已经大到能够明白你的意思(大概1岁半左右),那么提前让他知道他就要有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会是很有好处的。这样一来,他就会逐渐习惯这种情况。当然,你必须根据孩子成长的阶段来调整你的解释,而且,无论多少解释都不能真正使他作好准备去体验一个需要照顾的婴儿活生生地出现在家里的情景。你应该适时地跟他说起新弟弟或新妹妹的到来,婴儿会睡在哪里,在照看婴儿的过程中他能做什么,你还要不断地表示你仍然像原来一样爱他。你不要对新生儿表现出过分的热情,也不要指望孩子会对宝宝热情。当你的体形开始发生变化的时候,当你已经度过了最容易流产的怀孕初期阶段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跟孩子谈论这些话题了。

新宝宝的到来应该尽可能少地影响大孩子的生活,如果大孩子一直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那就更要注意这一点。要着重强调那些固定不变的事物。你可以说:“那些你最喜欢的玩具还是你的,我们还会去原来的公园里玩,我们还会做特别的游戏,我们还会共享专门的时间。”

提早作出改变。如果家里的大孩子还没有断奶,就不要等到他已经觉得被新宝宝代替了的时候再断奶,最好在分娩前几个月断掉,这样做他会更容易接受。要是想把他的房间腾出来给新宝宝用,那么最好提前几个月就让他搬到他的新房间去。这样,他就会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因为他已经长成大孩子了,而且也不至于觉得是新宝宝把他挤出了自己的地盘。要是想给他换一个大点的床,那也同样需要提前行动。如果他快进学前班了,那么,可能的话,最好在新宝宝出生前几个月就把他送去。那种被入侵者逐出家门的感觉最容易让孩子对学前班产生抵触情绪。但是如果他已经在学前班里适应得很好,那意味着他在家庭之外有了某种社会生活,就会缓解他在家里的敌对情绪。

产期与产后。有些父母希望在母亲生产时,年长的孩子可以在场。他们认为这样能够加强家庭的凝聚力。但是观看母亲经历痛苦的生产过程可能会让孩子非常难过,会觉得那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即使是大一些的孩子也会感到心神不安,因为即使是最顺利的分娩过程也必然要有艰难的努力和流血。对母亲来说,仅仅分娩这一项任务就已经够难应付的了,根本无暇顾及孩子的感受。所以,孩子不必进入产房,只要待在附近,他就会感到自己也是局内人。

分娩以后,当每个人都心怀喜悦、备感安心的时候,就可以让年长的孩子看看婴儿。可以鼓励他摸摸小宝宝,跟小宝宝说说话,帮助做一些例如递尿片之类的简单工作。应该让他感到自己是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他的到来是受人欢迎的。可以让他随心所欲地来看宝宝,但不要在他不情愿的时候强迫他来。

带新生儿回家。产后的母亲回到家里时通常都会十分忙碌。她身体疲倦,而且满脑子都是宝宝。父亲为了帮助妻子也会忙得团团转。如果大孩子在场,他就会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觉,也许还会警惕地想:“哼,这就是那个小婴儿。”

如果可以安排的话,最好能让大孩子暂时离开。一个小时之后,等你们把婴儿和行李都安置好了,母亲终于可以轻松地躺在床上的时候,孩子就可以回来了。母亲可以拥抱他,跟他聊天,并且把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由于孩子更喜欢实实在在的奖赏,所以要是能带份礼物送给家里的大孩子,那就更好了。无论是他自己的玩具娃娃还是好玩的新玩具,都可以帮助他消除那种被遗忘的感觉。你不必老是问他:“你喜欢小妹妹吗?”当他准备好了的时候,他会主动提及小宝宝的话题。如果他的言语不那么热情,甚至怀有敌意,你也不要感到吃惊。

事实上,大多数年长的孩子在最初的几天都可以很好地跟婴儿相处。一般要到几个星期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那种竞争关系的存在。婴儿也要在几个月之后才会抢他们的玩具,让他们心烦。在第四章(请参见399页)里有更多关于如何帮助年长的孩子与宝宝相处的内容。

你用得到的物品

提前购置必需品。有些父母直到孩子出生以后才意识到什么都没有准备。在许多地方,人们普遍认为提前准备婴儿用品会导致怀孕失败。父母们可能是不想冒不必要的风险。

提前把物品准备好的好处是可以减轻后续的负担。开始自己照顾孩子的时候,大多数的母亲会感到疲惫不堪,而且容易泄气。即使是买包尿布这样的小事也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压力。

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即使你不想把每件事都提前准备好,生产前至少也要在手头准备一些必需品,这样做是明智的。接下来的内容可以帮助你决定哪些东西需要提前买,哪些东西可以晚一点再买(或者不必购买)。至于购买什么品牌,我建议你查阅一下相关产品的最新安全性、耐用性和实用性的信息。

备忘清单:提前准备的东西:

一个有安全认证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请参见下一页)。

一个儿童床、摇篮、婴儿睡篮或者合睡床。即使宝宝晚上跟你一起睡,他也需要一个白天打盹的地方。

几条温暖舒适的棉质床单,一个塑料床罩,两三个布衬垫。

几条包裹婴儿用的棉质小毯子,或者再准备一条保暖用的厚毯子。

几件T恤衫或者连身婴儿服。如果天气较凉,就要准备两三件婴儿连裤睡衣。

纸尿裤或尿布,或者预定尿布服务(请参见54页),擦拭用品。(尿布的用处很多,即使你为宝宝选择了一次性纸尿裤,也最好准备一些尿布。)

如果你打算采用母乳喂养,就要准备哺乳内衣以及(必要的话)吸奶器(请参见212页)。

两三个塑料奶瓶和奶嘴;如果你不打算采用母乳喂养,就要多准备几个奶瓶,还要准备充足的奶粉。

一个布质的吊兜或者一个可以把婴儿背在胸前的背带包。

一个可以把尿布、湿巾、药膏、可折叠的塑料垫子和各种育儿用品分别放置的母亲包。

一个电子体温计和带有球形抽气囊的婴儿吸鼻器。

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你的宝宝面临的最大的危险之一就是从医院到家里的那段车程,如果使用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你就能减少这种危险。检查一下座椅上是否贴有标签,表明它符合政府的车载安全标准。一定要把婴儿放在后排的位子上,面朝后。千万不要把宝宝放在安全气囊启动装置前面;迅速膨胀开来的安全气囊会给小宝宝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是致命的危险。

婴儿汽车安全座椅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种只能朝后放置,有把手,可以当成婴儿提篮使用。另一种是可以调节的,当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超过12个月大,同时体重超过5.4千克),你就可以把它转过来朝前放置。两种类型的座椅都很安全,可能的话最好用新的。如果一个座椅曾经经过一次交通事故,那么就算它看起来还好,也很可能经不起第二次事故了。时间一长,塑料就会老化,所以家里使用多年的汽车座椅不能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选择那种用安全带固定孩子的座椅,不要用带有防护板或者防护杠的椅子,因为万一发生事故,它们很可能会伤到孩子。

《消费者报告》会经常更新儿童安全座椅的排名情况。

正确地放置安全座椅并不容易(我上了一周的培训课才学会)。因此,如果有条件的话,你最好还是找一个有资格认证的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检测师,让他告诉你该如何去做。想了解更多有关汽车安全座椅的信息,请参见556页。

睡觉的地方。也许你想买一个既漂亮又昂贵,还有丝绸作衬里的婴儿摇篮,但你的宝宝可不在乎这个——他只需要四周的保护,免得滚下床去,铺垫的地方既要柔软又要坚实。也许你还打算让孩子跟你一起睡(具体利弊请参见48页)。

床面坚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于柔软的床垫更容易在宝宝面朝下的时候使他窒息。(尽管为了避免婴儿在床上发生危险,你应该让他仰卧,但有时他还是免不了面朝下翻过身来。)有轮子的婴儿摇篮在开始的时候会比较方便。有时家里还会收藏着年代久远的摇篮。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把一个硬纸盒子或者抽屉铺上质地坚实、大小合适的垫子,也可以给宝宝当床使用。

合睡床就像一个三面带护栏的大盒子,可以接在你的床边,开口向内。你不用起身就可以照顾宝宝,这在母乳喂养阶段是尤其方便的。为了保证安全,一定要把合睡床与大床衔接牢靠,否则孩子可能会卡在床边的缝隙里。

许多父母开始时都愿意使用婴儿床。为了安全起见,婴儿床护栏的板条间距不能超过6厘米,床两头的镂空图案同样不能超过6厘米宽。小床应该配有温暖舒适的床垫和能够防止儿童打开护栏的机械锁扣。围栏的最高处与床垫可以调试的最低处之间至少要有66厘米的距离。小心锋利的边角,拐角处的木条如果伸出1.5毫米以上,也要特别小心。这个长度足以把衣服挂住,从而可能拽住或者勒住宝宝。婴儿床必须非常坚固,床垫要紧贴着床头和床尾的挡板。1975年以前生产的婴儿床使用的一般都是含铅油漆,只有把漆全部刮掉才能保证安全。如果你要购买新的婴儿床,就得注意包装上的标识,确保它符合国家的安全标准。对于别人用过的、大孩子留下来的,或是家传的婴儿床,你就要自己当好安全检查员。

你的宝宝不需要枕头,你也不该给他用枕头。同样,最好别把填充玩具放在婴儿床或者摇篮里面,因为宝宝不会特别注意它们,而且还是窒息的隐患。布制的缓冲物虽然看起来很不错,但它们对宝宝起不到什么保护作用,一旦松脱反而还会成为窒息的隐患。

关于睡眠和睡眠安全的更多信息,请参见第47页。

换洗用品。给婴儿洗澡可以用厨房的洗涤池、塑料盆(准备一个带宽边的,你可以把胳膊撑在上面)、洗碗盆,或者浴室的洗脸池。喷水龙头可以像迷你喷头一样很好地冲洗婴儿的头发,还能让他高兴,觉得温暖。模制塑料浴盆通常标有水位刻度,非常实用,一般也不贵。

洗浴水温计不是必需品,但可能会让缺少经验的父母感到安心。无论如何,一定要用手试一试水温。水温不能过热,微温就可以了。另外,千万别在孩子还在里面的时候往盆里或者池子里倒水,除非你能保证水温恒定。热水器的温度应该设定在48.9℃以下,以防烫伤。

用水方便的矮桌子或洗浴台,高矮合适的大书桌,都可以用来给宝宝换尿布和穿衣服。有防水垫、安全带和储物架的更衣台使用起来非常方便,有的更衣台可以折叠,有的还连带一个浴盆。但更衣台价格较高,以后可能也无法转作他用。无论在哪里给宝宝换衣服(除非在地板上),最好始终都用一只手扶着他;安全带虽然是很好的防范措施,但也不能完全依赖。

有关尿布的内容在第53页。蘸过肥皂水的毛巾或者沾湿的纸巾都可以用来擦拭宝宝的小屁股。如果你图方便给宝宝用湿巾擦拭,就要选不含化学成分也不含香精的,因为这些成分会诱发疹子。

座椅、摇篮和学步车。有一种倾斜的塑料座椅用起来十分方便,它的安全带可以将宝宝固定,可以把宝宝带到比较近的地方,也可以随处安置,宝宝坐在上面还能看到周围的一切。(一些婴儿汽车安全座椅也可以这样使用。)基座必须比座椅大,否则当孩子活跃起来的时候,座椅可能会翻倒。还有一些布制的座椅可以随着婴儿的运动而移动。当你把孩子放在任何一种座椅上,再把他们一齐放在操作台或者桌子上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因为孩子的活动很可能使座椅一点一点地挪向边缘,然后摔下去。

婴儿座椅常常被过度地使用,因为放进椅子里的宝宝比较容易照看,但是这样一来,婴儿就会缺少身体接触(请参见第40 页)。大人必须不时地把婴儿抱起来喂奶和安抚。塑料婴儿座椅并不是照料孩子的最好工具。孩子在布制婴儿背带或者婴儿背带包里会更加开心和安全,你的双手可以解放出来,肩上的压力也会减轻一些。

年幼的宝宝一般都比较好动,摇篮可以非常有效地让他们安静下来。当然,一个布质的宝宝吊兜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但是相比之下,摇篮可以让你稍作休息。我认为宝宝并不会真的对摇篮上瘾,但是,太长时间令人恍惚的运动很可能对他们没什么好处。

婴儿学步车是导致孩子受伤的主要原因(请参见93页)。除了可以提供短暂的愉悦以外,它并没有别的好处,而危险却显而易见。大人们不该给孩子使用学步车。

婴儿推车、婴儿车和背包。如果你要带着宝宝逛街或者需要跑腿做其他事情,婴儿推车就会非常方便,而且对于那些脖子能够稳稳挺起来的宝宝也最为适用。新生儿和较小的宝宝则比较适合放在置于胸前的布制婴儿吊兜中,他们一抬头就能看到父母的脸,还能听到父母的心跳。伞柄折叠式婴儿推车比较便于在公交车和轿车上携带,但它们必须牢固可靠才行。那些把婴儿汽车安全座椅和婴儿推车结合起来的产品是非常诱人的,下车时你可以很容易地把它变成推车,即使宝宝睡着了也不必弄醒他们。但是,它不像折叠类产品那样便于携带。另外,孩子应该随时用安全带固定在推车中。

四轮推车(婴儿车)类似于有轮子的睡篮。如果你打算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带着孩子长时间地散步,那么使用它就会非常方便,但这种婴儿车并不是必备的东西。当宝宝长大一些,那种柔软的胸前吊兜已经无法使用的时候,你就可以选择背包式的背兜。这些东西可能做得非常复杂,配有金属支架和底部夹层带,这些设计可以帮助你比较轻松地背起大些的孩子或是已经开始学步的孩子。孩子可以越过你的肩膀看到前面,可以跟你聊天,玩你的头发,还可以把头靠在你的脖子上酣然入睡。

游戏围栏。许多父母和心理学家都反对把孩子关在围栏当中,他们担心这会限制孩子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但我知道,有很多孩子每天都会待在围栏中长达几个小时,但这并不影响他们最终成为兴致勃勃、精力充沛的探索者。在宝宝还小的时候,把他们放在摇篮或者童车里会比较安全。一旦他们会爬了,在你做其他事情的时候,就要把孩子放在可以安全玩耍的限定区域之内,这样会非常方便。有些护栏被设计成可以折叠的,大小也便于旅行携带,走亲访友的时候真是太方便了。它们最适合体重13.6千克或身高86厘米以下的婴儿使用。

如果你要使用游戏围栏,那么从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起,就要每天都把他放在里面待一会儿。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一样——有些可以在围栏中玩得很好,有些则很难习惯。如果等到孩子会爬的时候(6~8个月时)再开始,游戏围栏就会变得像个监狱,孩子一进去就会不停地哭闹抗议。

卧具。由晴纶制成的毯子,或者是聚酯棉混纺的毯子都比较容易清洗,而且不容易引起过敏。用针织品来做婴儿的襁褓会特别方便,因为它们比较易于包裹站立的宝宝,睡觉时盖在孩子身上也很方便掖合。要确保没有长线会缠住宝宝的手指或脚趾,也没有大洞会把孩子卡在里面。毯子要够大,以便掖进童床的垫子下面。如果宝宝睡在羊绒连身睡衣里,那就不用盖毯子了,除非房间里非常冷。要让宝宝感觉舒适,屋里的温度不宜过高。

棉毯子不是特别暖和,可以用来包裹婴儿,防止他们踢掉被子。对那些只有被人抱着的时候才感到舒适安全、才能入睡的宝宝来说,也可以用来裹紧他们。

你可能还想要一个塑料床罩。新床垫自带的塑料罩子是不行的,因为尿液迟早都会渗入气孔发出难闻的味道。布质的床垫可以让空气在床单下面循环流动。你要准备3~6个这样的布垫子,具体数量则取决于你多长时间做一次清洗。有一层法兰绒的防水床单也可以起到相同的作用。类似于干洗店用的那种薄塑料袋决不能用在儿童床上,万一孩子的头缠在里面就可能导致窒息。

你还要准备3~6条床单。它们必须严密地贴在床上,不至于掀起来,以免发生窒息的危险。最好的床单是全棉的。棉床单容易清洗,干得快,不用熨烫也很平展,尿湿了也不会发黏。

衣物。要记住,你的宝宝在第一年里会长得很快,所以一定要买宽大的衣物。除了尿布套以外,其他的衣物最好一开始就按3~6个月的大小来购买,不要按照新生儿的大小或者“初生号”去买。

在穿着方面,婴儿或者大一点的孩子都不一定要比大人穿得多,甚至可以比大人少一点。比如一件实用的睡衣,孩子既可以在夜里穿,也可以在白天穿。跟袖口连在一起的连指手套(用于防止孩子把自己抓伤)既可以把袖口封上,也可以打开把手露出来。穿上长睡衣,孩子就不那么容易把被子蹬掉了。短睡衣可以在天热时使用。睡衣可以准备三四件;如果你不能保证每天洗衣服,那就再多买几件。

汗衫有3种类型:套头式的、侧开口的,还有连体式的,也就是从头上套下去,在尿布下面扣扣儿的那种。给小婴儿穿侧开口的衣服会容易一些。如果房间不是特别冷,那么厚度适中的短袖衣服就足够了。在裤裆处系扣的连体衫(爬服)也很贴身。孩子穿着最舒服的是纯棉服装,一开始就要买一岁孩子穿的。如果实在嫌大,就买半岁的,至少要准备三四件。要是你不用洗衣机或者烘干机,那么多买两三件会十分方便。要是你把衣服上的标签剪掉或者拽下来,它们就不会伤到孩子的脖子了。

有弹力的衣服无论在白天穿着还是晚上穿着都很实用。要经常检查裤腿里面,那里容易存着头发,这些头发可能会缠住婴儿的脚趾头,让孩子感觉疼痛。套头衫的保暖性能很好。选购时一定要买领口宽松的或者是肩上开口的,纽扣一定要结实牢靠。还可以选用那种领口后面带拉链,领口大小可以调节的套头衫。

在大人感觉比较寒冷,需要戴帽子的天气里,如果外出,就要给婴儿戴一顶晴纶的帽子,或者戴一顶纯棉的帽子。在同样寒冷的房间里睡觉时,也应该给婴儿戴上帽子。夜里给婴儿戴的帽子不能太大,因为孩子睡觉时会经常移动,太大的帽子容易盖住他的脸。在暖和的天气里不用给孩子戴帽子,大多数婴儿也不喜欢戴。不要给婴儿穿毛线的鞋子和长袜子,至少要等到他能坐起来,能在比较冷的房间里玩耍的时候再给他穿。婴儿穿上外衣会显得很精神,但是没有这个必要,更何况孩子和大人都会感到麻烦。如果婴儿能够接受,就给他戴一顶太阳帽,用带子系上,这还是很有用的。关于鞋子的内容,请参见91页。

由于孩子长得很快,有些父母就发现,可以让孩子穿别人穿过但又保存得很好的衣服,或者穿家里的大孩子留下来的衣服。这都是不错的办法,但是要留神靠近脸部和胳膊的凌乱的蕾丝花边;连大人都难免被它们伤到。给女孩扎发带会让她显得很可爱,但要是系得太紧或者觉得很痒,就会对头部有害。最重要的是,要小心松动的纽扣和那些容易被孩子吞掉的装饰物,还要小心那些丝带和细绳,因为它们可能会缠住孩子的胳膊或者脖子。

护肤品和药物。任何比较温和的香皂都可以用来给孩子洗澡。不要使用液体的婴儿香皂和除臭香皂,因为它们可能会引起皮疹。除了最脏的地方,其他部位光用水洗就完全可以了。有种“无泪”香波不会对婴儿的眼睛造成刺激。棉花球在洗澡的时候可以用来擦拭宝宝的眼睛。婴儿润肤乳虽然涂上去感觉不错,孩子也喜欢那种按摩的感觉,但它并不是必需的,除非你的宝宝皮肤干燥。很多父母现在喜欢用不添加颜料和香精的护肤霜或润肤乳,它们通常要比一般的婴儿产品更便宜。

大部分婴儿油都是由矿物油制成的,许多大人也喜欢用婴儿油滋润皮肤,有时还被用来治疗尿布疹。但是试验显示,矿物油本身就会引起一些婴儿的轻微皮疹,所以明智的做法是避免每天使用婴儿油,除非你通过试验发现,它对你的孩子来说优点大于缺点。

不要使用含有滑石成分的婴儿爽身粉,因为它会刺激肺部,一旦吸进体内就会引发严重的问题。要用爽身粉的话,那种纯玉米淀粉制成的婴儿爽身粉是比较安全的。

有一种含有羊毛脂和矿物油的药膏,可以在宝宝长了尿布疹的时候保护皮肤。这种药膏一般都是管装的或者罐装的。凡士林也很有效,但是可能会弄脏衣服。

婴儿专用的指甲刀都是钝刃的。很多父母都发现,婴儿指甲刀比一般的指甲刀更好用,也不容易剪到宝宝。我更愿意使用指甲锉,因为它不会弄破孩子的手,而且锉刀也不会留下锯齿形的边,所以还能避免抓伤。

你要准备一个体温计,万一宝宝生病了,好用来测量体温。电子体温计使用起来快速、准确、方便,而且更安全。高科技的耳式体温计准确性稍差一些,而且要贵很多。老式的水银体温计是不安全的。如果你还有这种老式的体温计,一定不要随便地把它扔进垃圾箱,因为水银有剧毒,如果作为日常生活垃圾回收,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应像处理废旧电池一样小心。

如果婴儿因感冒流鼻涕妨碍了喂奶,你就可以用一个带球形抽气囊的婴儿吸鼻器把鼻涕吸出来。关于家庭药箱的其他常备物品,请参见第601页。

喂奶用具。如果你打算母乳喂养,那么除了你自己以外,就不需要任何其他的东西了。很多哺乳的母亲都觉得准备一个吸奶器(请参见212页)也是有帮助的。手动吸奶器通常很慢,用起来也很费劲;好一点的电动吸奶器很贵,但是你可以从医药商店那里租用。很多医院都提供低价出租吸奶器的服务。如果你要使用吸奶器的话,你就要准备一些(至少三四只)塑料瓶子来储存母乳,还要准备好跟它们配套的奶嘴。有关乳垫、哺乳内衣、乳头保护罩,以及其他一些用品的描述,请参见母乳喂养部分(第186页)。

如果你打算采用奶瓶喂养的方式,那么至少得买9个240毫升的瓶子。一开始你每天要用6~8个瓶子给宝宝喂配方奶。塑料瓶子不会摔碎,不小心把奶瓶掉到地上也没关系。你还要准备一个奶瓶刷。至于水和果汁(在最初几个月并不需要),一些父母更喜欢用120毫升的瓶子。多买几个奶嘴,万一在扩大洞眼的时候弄坏了奶嘴,你还有备用的。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专门设计的奶嘴,但是,还没有科学证据能够证实那些生产商所标榜的功效。有的奶嘴比别的奶嘴更耐煮、更耐磨也更耐撕扯。一定要遵照使用说明更换奶嘴。

如果你家的自来水可以安全饮用,就不需要给奶瓶消毒了(关于消毒的内容,请参见219页)。

虽然很多婴儿都爱喝温热的配方奶——至少瓶子里的奶要和室温一样,但是现在看来,奶瓶的预热已经不那么必要了。如果还是想预热的话,热水就可以了。当热水的供应不稳定的时候,准备一个电热器会十分方便。有一种特制的电热器,可以插在汽车点烟器上。千万别在微波炉里加热配方奶——牛奶内部有的地方会很热,尽管瓶子还是凉的,里面的热奶也会烫着孩子。每次你都要用手腕的内侧来检查牛奶的温度。

小围嘴可以防止口水流到衣服上。婴儿或大一些的孩子经常会把固体食物弄得到处都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就需要一个大围兜,可以是塑料的、尼龙的,或者厚绒布做的(或者是混合材料的),最好是沿着底边有一个口袋,好接住掉下来的食物。那种底部带口袋的成型加工的塑料围兜很容易清洗,而用厚绒布做的围兜还可用来擦脸——当然了,如果围兜上还有干净的地方。此外,围兜还是很好的礼物。

安抚奶嘴。如果你决定使用安抚奶嘴,那么有三四个就足够了(请参见第51页)。把棉花或纸团塞到奶瓶嘴里来充当安抚奶嘴的做法是危险的,因为这些东西很容易散开,留下来的小碎片会有窒息的危险。

口腔疾病。

鹅口疮。是一种常见的轻度口腔酵母菌感染,看上去好像一片奶垢粘在腮上、舌头或者上腭。但是和奶垢不同的是,它很难擦掉。一旦真的擦掉了,露出来的皮肤就会轻微地出血,看上去还会有点红肿。长了鹅口疮的孩子会觉得疼痛,吃奶的时候也会不舒服。所有的婴儿都可能长鹅口疮,它跟卫生习惯没有任何关系。虽然治好以后还有可能复发,但是开点处方药,用手指尖抹在鹅口疮上,一天几次,常常就可以把它治好。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药物治疗,那就应该在吃奶之后,再让孩子喝15毫升的水。水可以把嘴里的奶冲洗干净,使鹅口疮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从而无法进一步发展。不要把牙床内侧的白色误认为是鹅口疮,那是上磨牙即将长出来的地方。这个部位的皮肤颜色一般都是苍白的。由于父母一直保持着警惕,所以有时会把这种正常的白色当成鹅口疮。

牙床和上腭的囊肿。有些婴儿的牙床顶端会出现一两个像白色小珍珠一样的囊肿。你可能以为那是孩子在长牙,但是它们太圆了,而且用勺子碰上去也没有响声。类似的囊肿还经常会从前往后地出现在上颚的隆起处。这些囊肿没有什么关系,最终也都能消退。

有关长牙的内容,请参见605页。

眼疾。很多婴儿刚出生几天,眼睛就有轻微的发红。这可能是因为泪腺尚未发育成熟,从而出现部分阻塞引起的。这种情况不需要治疗,一般都会自己好起来。

泪腺阻塞。另一种轻微的慢性睑缘炎可能出现在最初的几个月里。有相当多的婴儿会染上这种疾病,最常见的是一只眼睛患病。染病后眼睛特别容易流泪,在刮风的天气里更是这样。白色的分泌物会在眼角或者顺着眼睑的地方聚积起来。在孩子睡醒的时候,这些分泌物能把眼帘粘在一起。这种情况是由泪腺阻塞引起的。泪腺从内眼角的小孔先通向鼻子,再顺着眼窝的边缘向下通向鼻腔。当泪腺出现部分阻塞的时候,眼泪就无法得到及时的疏导,所以就会在眼睛里聚集起来,然后顺着脸颊流下去。因为眼泪没把眼睛清洁干净,所以眼睑就会经常受到轻微的感染。一般的治疗方法就是在使用医生处方的眼药膏或者眼药水的同时,对泪腺进行轻轻地按摩,促进它的通畅。医生或者护师可以告诉你如何去做。

泪腺阻塞的情况十分常见,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也不会给眼睛带来危害。这种症状可能会持续好几个月。即使你不去管它,一般也能自己好起来。如果过了一年还不见好转,眼科医生就会用一种很简单的方法把泪腺疏通。当眼睑粘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蘸着水轻轻地涂在沾有分泌物的部位,也可以用干净的毛巾蘸上温水(水不能太热,因为眼部的皮肤对温度十分敏感)涂擦,把硬壳泡软以后眼睛就能睁开了。另外,泪腺阻塞不会引起白眼球的感染。

结膜炎。这种球结膜的细菌或者病毒感染会使白眼球看上去有些充血或者变成粉色。一般还会有黄色或者白色的脓液从眼睛里分泌出来。这时应该马上找医生或者护师进行诊治。

内斜视。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婴儿的眼睛常常会出现短暂的内斜或者外斜。在多数情况下,孩子长大一些,一般3个月以后,眼睛就会恢复正常,并且会稳定下来。但是,即使在第1个月里,如果眼睛总是内斜或者外斜,或者大部分时间都是这样,或者到了3个月的时候眼睛还不稳定,那就应该找眼科医生进行诊治了。很多时候,即使孩子的眼睛是端正的,父母也会觉得他有斜视。这是因为婴儿眼睛之间的皮肤(在鼻梁上)比大人的宽。这块多出来的皮肤把白眼球(靠近鼻梁一侧的)遮住了一点,所以这一部分的白眼球就显得比外侧(靠近耳朵一侧)的白眼球小得多。有时候,新生儿一只眼睛的上眼皮会比另一只眼睛的上眼皮下垂得多一些,或者一只眼睛看上去比另一只小一些。这些情况都很常见。在多数情况下,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这种差别就会越来越不明显。尽管如此,还是应该给孩子检查一下眼睛,看看它们是不是端正。

婴儿的眼睛有时好像斜视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当他们看着手里的东西的时候,由于胳膊很短,所以需要把眼睛往中间聚合很多(斗眼)才能看清。其实,他们只是把眼睛正常地聚在一起,只不过大人聚合的程度不像他们那样夸张罢了。孩子的眼睛也不会就这样固定下来。父母经常询问在童床上方悬挂玩具是不是有害,因为孩子看着它们的时候有时会出现眼睛内斜。把玩具悬挂在孩子鼻子的正上方是不对的,但是,把它挂在30厘米以外,或者挂在更远的地方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如果你怀疑孩子的眼睛是否端正,就要马上给他作眼部检查。因为斜视的眼睛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治疗,就会逐渐失去视觉功能,所以一定要尽早想办法让孩子正常地使用它。当两只眼睛不能协调地聚焦到一个物体上的时候,两只眼睛就会分别看到不同的影像,孩子就会看到重影。这种感觉十分混乱,而且很不舒服。所以,大脑就会自动地忽视和压抑其中一只眼睛的视觉。几年以后,大脑也就没有能力去处理来自那只受压抑眼睛的视觉信息了。最后,无论做什么努力,这只眼睛都会失明。如果斜视的时间太长,就不可能恢复那只眼睛的视力了。这种情形被称做“弱视”。

眼科医生的工作就是马上让弱视的眼睛恢复工作。一般的方法就是给孩子那只健康的眼睛长时间地蒙上一块布。医生也可能给他配上一副眼镜,进一步促使双眼协调工作。然后,就是决定是否需要手术的问题。有的时候,必须连续做好几个手术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呼吸道疾病。婴儿经常打喷嚏。除非他同时还流鼻涕,否则打喷嚏并不说明孩子感冒了。打喷嚏最常见的原因是灰尘或者鼻孔里聚集的鼻涕干燥以后产生了刺激。

慢性呼吸嘈杂会出现在一些小宝宝的身上。虽然这一般都不怎么严重,但只要孩子的呼吸出现杂音,就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进行检查。有不少婴儿都会从鼻子的后部发出微弱的呼噜声。这种声音很像大人的呼噜声,其不同之处在于,婴儿的呼噜声是在醒着的时候发出来的。这似乎是由于他们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的软腭。等他们长大一点就会好的。

导致的慢性呼吸嘈杂的常见原因是喉部(声箱)四周的软骨尚未发育完全。在宝宝吸气的时候,软骨就会上下拍动发出声音,医生把这称为喘鸣。这种声音听起来好像婴儿被憋住了一样,其实,他们可以一直那样呼吸下去。在多数情况下,喘鸣都是在婴儿用力呼吸的时候才产生的,比如患感冒的时候。当他们安静下来或者睡觉的时候,喘鸣一般就消失了。在他们趴着的时候一般也会好一些。如果你的孩子有喘鸣,就一定要找医生或者护师看一看,但是一般可能不需要什么治疗。比较轻微的喘鸣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逐渐消失。

尤其对于大一点的婴儿或者孩子来说,突然出现的呼吸嘈杂就跟各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完全不同了。那可能是由于哮吼、哮喘或者其他感染引起的,所以需要马上医治(请参见527页)。

屏气发作。有些婴儿在希望落空的时候,就会愤怒而又暴躁。他们会大声地哭闹,接着就屏住呼吸,脸色发青。第一次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肯定会把父母吓得不知所措(这些孩子平时往往都是高高兴兴的)。但是你可以放心,没人能够因为屏气而被憋死。最严重的情形也就是孩子因为停止呼吸的时间很长,所以失去了知觉。然后他的身体又会自动恢复控制,重新开始呼吸。个别的孩子会因为屏住呼吸的时间太长,所以不仅憋得失去了知觉,而且还可能突然出现抽搐。还是那句话,这种情况虽然看着可怕,但却并没有真正的危险。

也有些婴儿在受到惊吓或者突然感到疼痛的时候会先哭几声,然后就昏过去。这是屏气发作的另一种形式。

要把所有呼吸暂停的症状都告诉医生或者护师,这样他们才能确定孩子的健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一旦确诊没有问题,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有时候,屏气发作也会发生在贫血的孩子身上。在这种情况下,补铁滴剂会有所帮助。当孩子开始哭闹的时候,你可以鼓励他做点别的事情,试着转移他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方法不是总管用。屏气发作并不危险。一般来讲,等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自然消失了。记住这一点你或许会觉得安心一些。

    39健康网( )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3个月以内的新生儿

愉快地照顾宝宝

头3个月的挑战。从怀孕到分娩所经历的敬畏、震惊、解脱以及疲惫的感觉一旦减轻了一些,你就会很快发现,照顾孩子是一项工作量巨大的任务;虽然感觉很美好,但毕竟还是一件苦差事。主要原因在于,小宝宝所有最基本的生命机能——吃饭、睡觉、排泄以及保持体温,完全依赖于父母。你的宝宝无法随时告诉你他的需要,所以你要完全靠自己去领悟该做什么。

很多父母都会发现,他们的所有精力都集中在调养他们的婴儿方面:宝宝饿了的时候喂他吃饭,吃饱了就停下来,让宝宝在白天多一点时间保持清醒,在晚上多睡一些,还要帮助宝宝适应这个明亮而又喧闹、比子宫里有着更多刺激的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中感到自在。有的婴儿似乎能够迅速地跨越这些挑战。也有些孩子则要花一段时间,进行艰难的调整和适应。但是到两三个月大的时候,大部分婴儿(和他们的父母)都能熟悉最基本的环境,探索就要开始了。

放松心情,愉快地照顾宝宝。当你听说孩子总是要求你给予关注(医生也会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折腾大人的,他们要么撒娇邀宠,要么耍赖欺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尽管孩子偶尔会有很多要求,但他们生来就是通情达理的。他们都是可亲可爱的小宝贝

当你觉得孩子确实饿了的时候,不要不敢给他喂奶。即使你误解了他的意思,他顶多也就是拒绝吃奶罢了。不要不敢爱他,不敢喜欢他。每个婴儿都需要大人对他微笑,和他说话,跟他玩耍,还需要温柔而又深情的爱抚。这些交流对他来说就像维生素和热量一样重要,也正是这些交流会把他塑造成对人有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得不到关爱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成为对人冷漠无情、遇事无动于衷的人。

对于孩子的要求,只要你觉得合理,只要你不会因此成为他的奴隶,你就不必犹豫不决,不敢满足他的要求。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孩子哭都是因为有什么原因使他觉得不舒服,也许是饿了,或者是消化不良,也可能是累了,再或者是感到紧张。一听到他哭,你就会感到不安,就想去安慰他。这种反应源于天性,也是完全正常的。孩子需要的可能就是抱一抱,摇晃摇晃,或者走动走动。

理智地善待孩子并不会把孩子宠坏,况且,孩子也不会一下子就被宠坏。孩子的坏毛病都是逐渐养成的。当父母不敢运用自己的常识去管教孩子,当他们心甘情愿成为孩子的奴隶,并且鼓励孩子变成奴隶主的时候,孩子才会真正被宠坏。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养成健康的习惯,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其实,孩子自己也希望这样,他们愿意按时吃饭,还想学会良好的餐桌礼仪。你的宝宝还将根据自己的需要养成一定的睡眠习惯。尽管他们的大便有时规律,有时不规律,但他们都是顺应自己的身体状况来做的。当孩子长大一点,开始懂事的时候,你就可以告诉他应该在哪儿排大便了。他迟早都会愿意与家人一样行事,你只要给他一点引导就可以了。

婴儿并不脆弱。说到第一个孩子,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我总是担心会不小心伤到他。”其实你用不着担心,你的孩子挺结实的。抱孩子的方法很多,即使你不小心让他的脑袋猛地向后仰了一下,那也不会伤到他。他的颅骨上面那块软软的区域(囟门)由一层像帆布一样结实的膜覆盖着,不会轻易受伤的。

多数婴儿只要穿着足量衣服的一半,他们的体温调节系统就能很好地工作。婴儿有很好的免疫能力,能抵御大多数细菌的侵袭。当全家人都患上感冒的时候,他往往是病得最轻的一个。如果他的头被什么东西缠住了,他就会本能地努力挣扎和呼救。如果没吃饱,他就会哭闹着还要吃。如果光线太刺眼,他就会不停地眨眼,还会表现得烦躁不安,要不就干脆把眼睛闭上。他知道自己需要多少睡眠,所以就一定会睡那么多。对于这样一个什么也不会说,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小人儿来说,他已经算是把自己照顾得相当好了。

身体接触和亲情反应

宝宝在抚爱中茁壮成长。出生以前,宝宝不仅得到母亲的关怀、温暖和营养,还参与母亲进行的各种身体活动。在世界上的许多地方,婴儿从出生起就被母亲用这样或那样的布背兜从早到晚地背在身上。当他们的母亲为日常工作忙碌的时候,他们也分享着母亲所做的一切运动,比如买菜做饭、耕田种地、纺线织布、打理家务等。在夜里,他们还和母亲睡在一起。他们只要一哭就能吃到母亲的奶。他们不仅能够听到母亲的声音,还能感觉到母亲说话和唱歌时的振动。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稍大一点就由他们的姐姐一天到晚地背在背上。在这些国家,孩子哭闹得比较少,呕吐和焦躁的情况也不那么常见。

然而,我们却想出许多新鲜的法子来疏远母亲和婴儿的距离。孩子刚一出生就被抱到保育室里由别人照管,让父母觉得好像自己不能胜任照顾孩子的工作。很多婴儿都用配方奶喂养,于是,母亲和宝宝就失去了哺乳这个最密切接触的机会。对于我们而言,把婴儿放在固定的童床里仿佛是很自然的事情。我们在小床里铺上平板的垫子,还要把小床放在安静的房间里。我们还发明了婴儿座椅,用带子把孩子紧紧地捆在上面。这样一来,孩子醒着的时候就不用大人抱着了。我们甚至还发明了一种汽车座椅,可以连同孩子一起直接固定在婴儿车上,于是乎,父母连碰都不用碰一下自己的孩子,就能把他安置好。这些都与我们最成功的做法恰恰相反。事实上,当婴儿、孩子或者大人受到伤害、侮辱,或者感到悲伤的时候,应该给他们一个紧紧的拥抱。

婴儿和父母都对身体接触有着强烈的要求。身体上的接触会促使大脑释放激素——婴儿的大脑和父母的大脑都是这样——它们能够加强放松和快乐的感觉,同时还能减轻疼痛感。比如,当做常规筛查医生刺破新生儿的脚跟的时候,如果让母亲紧紧地搂着孩子,他们就会少哭很多。如果早产儿每天都和父母进行肌肤相亲的接触,他们就会成长得更好。

早期的接触和亲情反应。当分娩后不久的母亲们获准和自己的宝宝待在一起的时候,她们那些出于慈爱而自然流露的举动真让人看得着迷。她们不光看着宝宝,而且还花很长的时间用自己的手指去触摸孩子的四肢、身体和脸蛋。从整体上来看,那些有机会这样接触宝宝的产妇更容易跟孩子建立感情,这种影响甚至会持续数月之久,她们的宝宝也会更积极地给予回应。

儿科医生约翰·肯内尔(John Kennell)和马索·克劳斯(Marshall Klaus)通过类似的观察引入了“亲情反应(bonding)”这个词,用来描述父母和他们的新生儿之间实现天然联系的过程。他们的研究带来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结果:全美国的医院都鼓励新妈妈与她们的宝宝同室而居。在一些开明的医院,健康的新生儿在出生之后马上就被擦拭干净,放在母亲的胸口上,然后这些新生儿会努力地找到乳头,经常就是这样开始了吸吮。

但是,亲情反应也曾被广泛地误解,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担忧。父母们,甚至一些专业人士,经常会认为如果亲情反应在最初的24~48小时内还未出现,它就再也不会出现了。其实,事情并不是这样。亲情反应总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但是并没有一个确定的期限。父母与收养的孩子之间在任何年龄都会出现亲情反应。亲情反应就是父母和孩子之间那种相互关联又彼此拥有的感觉,那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尽管有时候现实情况使父母不得不跟他们的宝宝分开,亲情反应还是会发生。早产儿经常会被放进塑胶的婴儿保育器中接受隔离看护,而且往往一待就是几个月,但他们的父母仍然可以通过观察孔触摸自己的宝宝。

亲情反应以及重新投入工作。现在,大部分产妇分娩后不久就要回到她们的工作岗位上去。经济上的需要和事业上的需要都给女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想找个值得信赖的人照顾孩子是很不容易的(请参见第三章“工作和孩子”部分)。除此之外,母亲们还经常会感到难过,因为她们觉得,自己正在失去宝宝生命中珍贵的前几个月的接触,她们还会担心,过早的分离会给宝宝带来不利的影响。

虽然宝宝在白天是由其他人看护的,但是他们与父母之间仍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联系。对于宝宝来讲,如果父母能够在早晨、晚上、周末,或者半夜给他们慈爱和照顾,就能巩固父母与宝宝之间的亲情反应(关于孩子归属感的内容,请参见第三章“孩子需要什么”部分)。

我见过的许多母亲都在宝宝降生的最初几天就匆匆收敛了自己的情感,因为她们很快就必须跟孩子分开,她们想为那种情况作好准备。虽然这种自我保护反应是很自然的,但是它会强烈地压抑母亲的情感,也会严重地束缚母亲和孩子的关系。这种反应对父亲的影响要相对小一些,因为他们早就准备好随时奔向工作岗位了。

对于那些尚未做好心理准备,一想到恢复工作就会产生压力的母亲(还有父亲)来说,我的建议是,顺应你的心情。如果情况允许,你就可以把产假延长,虽然这样做会带来收入上的损失,但是总有一天你会因为做了这个决定而感到欣慰。孩子到了大约4个月的时候,大多数母亲都已经和她们的宝宝建立了稳固的关系,开始渴望在工作中跟成年人交往了。这时再去工作感觉就会好多了。

初期的感受

沮丧感。刚开始带孩子的时候,你可能会感到信心不足。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感觉,第一次带孩子的时候尤其如此。可能你也说不清楚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就是觉得自己动不动就想哭。你还可能觉得某些事情有点不对头。

这种郁闷的感觉会出现在孩子出生之后的几天或者几个星期之内。最常见的时间就是产妇刚从医院回到家里的那段时间。并不是繁重的家务把新妈妈压倒了,问题的根源在于她的感觉。从此以后,她既要负责全部的家务,又要面对一份完全陌生的责任,也就是照顾孩子的生活和安全。那些过去每天都去上班的女性很可能会怀念同事们的陪伴。另外,产后的生理变化和激素变化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母亲的情绪。

如果你开始感到沮丧或者灰心,那就尽量在头一两个月别让自己太劳累。要不时地从长时间照顾孩子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如果你的孩子特别爱哭,那就更要抽空放松一下。你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干点户外的活,可以找点从来没做过的事情或者以前没有完成的事情做一做,比如写作、绘画、缝纫和手工制作等。这些事情既有创造性,又能使人感到满足。你还可以去看看好朋友,或者约你的好朋友来看看你。这些活动都可以帮助你打起精神。一开始你可能什么事情也不想做。但是,如果你说服自己去做了,你的感觉就会好得多。不光是你自己,这对你的宝宝和家人都很重要。

你也可以跟你的伴侣谈一谈你的感受,同时也要作好倾听的准备。由于孩子占据了所有的关注,所以新爸爸常常会有一种被人抛弃的感觉。这时候,父亲们就会在感情上表现得很消极,或者在母亲们最需要支持的时候变得爱发牢骚和爱挑剔。尽管这不是有益的反应,但却是很自然的现象。每当感到无助的时候,母亲们就会生气、悲伤、沮丧,这当然只会把情况弄得更糟。如果夫妻双方想要避免这种恶性循环的话,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一起谈一谈。

如果有那么几天你提不起情绪,或者心情越来越差,你可能正受着所谓的产后忧郁症的折磨。“宝宝带来的不快”一般到3个月左右就会消失,而产后忧郁症则会一直持续下去。有10%~20%的产妇会患上真正的产后忧郁症。在很少的情况下,这种问题会发展得比较严重,有的产妇甚至会因此自杀。如果你或你的伴侣情绪波动很大,就要马上找医生咨询。如果是产后出现这种情况,那就得更加注意了。没有人确切知道产后忧郁症的病因,但是曾有过强烈忧郁表现的女性更容易患上这种疾病。

这不是你轻易就能讲得清楚的问题,所以你需要专业人士的帮助。你可以先和医生谈一谈,他可以给你推荐一位专业的精神健康专家。令人安慰的是,产后忧郁症是可以治愈的。交谈疗法和抗抑郁的药物都有很好的效果。任何一位新妈妈都不应该独自承受这个问题。

最初几个星期丈夫在家里的感受。有时候,丈夫对妻子和孩子会有一种很矛盾的感情,对此,他不应该感到奇怪。这种感情会在妻子怀孕期间、阵痛和分娩的忙乱阶段,以及回到家里之后出现。做丈夫的应该想到,他的情绪远不如妻子的心情那样紧张和混乱,尤其在突然回到家里的那段时间。她的内分泌正在经历着强烈的变化。如果这是她生的第一胎,她可能无法控制自己的焦虑情绪。在一开始的时候,所有的婴儿都意味着对母亲体力和精神的高要求。

所有这些归结为一点就是,大多数女性都会在这个时候需要丈夫的大力支持。她们需要有人帮忙照顾新生儿和家里的大孩子,还需要有人帮助打理家务。此外,她们还需要耐心、理解、认可和关爱。有时候,丈夫可能觉得他的工作比较复杂,因为要是妻子累了或者心情不好,她就没有心思对丈夫的努力表示认可和感谢。实际上,她甚至还会很挑剔或者爱发牢骚。尽管如此,当丈夫认识到自己有多么重要的时候,他就不会去计较,而是会投入地去扮演他那个重要的支持者角色。

分娩后的夫妻生活

怀孕、阵痛和分娩过程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影响许多夫妻的性生活。在孕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性生活可能会不舒服,至少会由于体形上的变化而变得难以进行。分娩以后,通常都会有一段时间感到不适,那是因为你还需要一段时间的调节才能恢复到产前的状态。你的身体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激素的变化、辛苦的劳动、睡眠的缺乏,以及照料新生儿的劳累。性生活可能被挤压得一连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都过不上一次。

这段时间也可能是男人性欲不佳的时期,因为他觉得很劳累。对于有些男人来说,妻子在他们心目中的身份已经从情人变成了孩子的母亲,这种看法使他们很难把对方同性欲联系起来,于是就会产生各种深层的情感矛盾。比如,有的男人从小就受到“不是圣母,就是娼妓”的观点的熏陶,他们很难想象一个女人怎样才能既当孩子的母亲,又做自己的情人;这两种情感似乎无法统一(这就好像我们有时甚至很难把自己的父母想象成有性行为的人,其实,我们本身就是父母性行为的有力证据)。

如果你明白自己的性生活需要慢慢地恢复,你就不会为目前暂时的缺乏而过分在意了。另外,你们不应该因为性生活的中断而中断一切亲密关系。要经常互相拥抱、亲吻,说句浪漫的话,充满欣赏地看上对方一眼,或者出其不意地送上一束花。

既要做成功的父母,又要成就美满的婚姻,重要的诀窍之一就是要在为人父母和生活的其他方面之间取得平衡。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在不久以后恢复了正常的性生活。最重要的是,即使在照顾新生婴儿最忙乱的时期,他们也没有忘记对彼此的爱恋之情。他们总是有意识地通过语言或者通过抚摸去表达这种爱意。试试下面的做法吧:朗诵一首诗给对方听,一起去散散步(不要带孩子),互相做做按摩,一起静静地冥想,一起安静地吃顿饭,经常拥抱和亲吻对方等。

孩子的照料

和善地对待你的宝宝。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你和孩子在一起,就要平静而友好地对待他。当你给他喂奶、拍他打嗝、帮他洗澡、穿衣服、换尿布、抱着他,或者只是在房间里陪他坐着的时候,他都会感觉到你们之间的深厚情意。当你紧紧地抱着他或是向他发出声音的时候,当你让他觉得你认为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的时候,你对他的爱都会促进他精神的成长。这种作用就如同乳汁会促进他的骨骼发育一样。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成年人跟孩子说话时,都会本能地使用稚嫩的口气,还会对他们摇头晃脑,就连那些高傲而又孤僻的大人也会这样。

没有经验的父母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时候,他们把照顾孩子的工作看得太严肃了,所以就会忘记享受其中的乐趣,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当然,我不是说只要孩子醒着,就得喋喋不休地跟他说个没完,也不必不停地抱着他摇来摇去或者逗着他玩。那样反而会使孩子感到疲劳,长此以往还会让他觉得紧张。跟孩子在一起时,你可以在多数时候静静地待着。当你抱着他的时候,一股舒服的暖流就会传遍你的胳膊;当你看着他的时候,脸上就会露出喜爱而慈祥的表情;当你和他说话的时候,你的声音也会变得柔和。这种温柔、随和的陪伴才是对孩子和你最有好处的。

新生儿的感官。宝宝一出生,他的所有感官就在不同程度地工作着(实际上,它们在出生前就已经开始工作了)。宝宝的触觉以及对运动的感觉都已经发育得很好了——这就能解释为什么怀抱、捆束和摇动会对他产生这么好的安抚作用。新生儿也已经有了很好的嗅觉。在出生之前,婴儿们就能觉察到羊水里的气味,而且从很早开始,他们就能记住母亲的味道。

新生儿能够听到声音,只不过他们的大脑在处理代表声音的神经信号时速度会比较慢。如果你对着宝宝的耳朵小声说话,他会在几秒钟后才作出反应,因为他在寻找声音的源头。由于内耳发育结构的原因,婴儿们更容易听到高音的声响,也更喜欢又慢又悦耳的说话声——那正是父母对他们说话的自然的方式。

婴儿也能看到东西,但是他们非常近视。他们的眼睛在大约23~30厘米的距离内聚焦最好,差不多就是吃母乳时母亲的脸和他之间的距离。你能看出婴儿什么时候正在看你,如果你慢慢地左右移动你的脸,他的眼睛就会跟着你转。婴儿喜欢看别人的脸——我们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生物。婴儿的眼睛对光线非常敏感,在正常照明的房间里,他们会一直闭着眼睛,当光线暗下来的时候,他们就会把眼睛睁开。

你的宝宝是独特的个体。照顾过不止一个孩子的父母都知道,新生儿有他们自己的个性。有的孩子非常安静,有的则更容易兴奋。有的孩子吃饭、睡觉和排便都很规律,也有些孩子不那么规律。有些孩子可以承受很多的刺激,还有些则需要更安静柔和,并且不怎么紧张的环境。当婴儿警觉起来的时候,他们就会睁着眼睛,显出聚精会神的表情,那是他们在接受周围世界的信息。有的婴儿可以长时间地保持这种灵敏的接受状态,一次可以长达几分钟;有的婴儿则会一会儿警觉起来,一会儿昏昏欲睡,再过一会儿又心烦意乱。照顾宝宝的时候,你就会知道应该如何帮助他保持警觉的状态。你可以跟他说话,抚摸抚摸他,或者和他玩耍,但是不要过度。你的宝宝也会越来越有经验,他会让你知道他什么时候想多玩一会儿,什么时候已经玩够了。这时候,你们就会像一个团队那样能够配合得很默契了。这个过程会在几周或者几个月内完成。

喂养和睡眠

喂养。关于喂养实在有太多的内容要说,所以本书的第二章专门为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设置了独立的章节(从186页开始)。婴儿对母乳或者配方奶都能够很好地适应,但是母乳喂养优点更多,对宝宝和母亲都有好处,所以在进行选择之前值得仔细地想一想。当你给孩子喂奶的时候,你抱着他,冲他微笑,还跟他说话,那就是你在滋养他的身体、他的头脑和他的精神。当一切进展顺利的时候,喂奶就会变成一件对孩子和你都十分美好的事情。有的孩子从一开始就能很好地吃奶,也有些孩子则要花上几天的时间才能慢慢地适应。如果吃奶问题持续的时间超过了一周,甚至在家庭成员和有经验的朋友的帮助下都难以解决,那就应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请参见469页)。

区分白天和黑夜。在婴儿的睡眠方面,父母面对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昼夜颠倒。孩子似乎愿意在白天多睡觉,而他清醒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夜里。这个问题并不值得大惊小怪。婴儿不太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自己有奶吃,有人抱,身上暖和又干爽,他就什么都无所谓了。反正他在子宫里的时候就是很暗的,根本没有机会去适应昼夜的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给所有的父母同样的建议:白天的时候多陪孩子玩耍,喂奶的时间一到就把他弄醒。如果你要陪着他玩,就在白天的时候进行。到了晚上就不要这样做了。天黑以后给他喂奶,一定要把他喂饱,而且尽量不要逗他玩。千万不要在晚上还把他弄醒了喂奶,除非孩子的身体状况要求你必须那样做。要让他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天是有趣的时候,而夜晚则是无聊乏味的。这样一来,到了2~4个月的时候,大多数婴儿都能调整自己的生活规律,白天睡得少,晚上睡得多。

孩子该睡多少觉?父母们经常问这个问题。当然,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婴儿自己。有的婴儿似乎需要很多睡眠,有的则少得惊人。只要孩子吃得满意,感觉舒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睡觉的地方凉爽,就可以随他去,想睡多少就睡多少。

只要吃得饱,消化好,大多数婴儿在头几个月里都总是吃完就睡,睡醒了又吃。但是,也有少数婴儿从一开始就非常有精神,不爱睡觉,但也没有什么毛病。如果你的孩子就是这样,你也不需要采取任何措施。

随着孩子慢慢地长大,他醒着的时间就会越来越长,在白天睡得也会越来越少。你很可能会在某一天的傍晚第一次发现这个现象。再过一段时间,他在白天的大部分时间就不怎么睡觉了。每个婴儿都会养成自己的睡眠习惯,每天都在同样的时间段保持清醒。

睡眠习惯。许多婴儿都容易养成吃完奶就上床睡觉的习惯。也有的孩子晚上吃完奶以后非常愿意与人交流。你可以帮助孩子养成一个最适合全家人作息时间的习惯。

新生儿在哪儿都能睡着。到了大约三四个月的时候,最好能让他习惯在自己的床上睡觉,不要别人陪伴(除非你打算让孩子和你一起睡很长一段时间)。这是预防以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办法之一。如果孩子睡觉前希望大人抱着他摇来摇去,他就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都想得到这种享受。在夜里醒来的时候,他也会要求同样的待遇。

婴儿既能适应一个安静的家,也能习惯一个有着一般噪音的家。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根本没有必要在住处的周围踮着脚尖走路,也没有必要窃窃私语。对于婴儿和大一点的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习惯了一般的家庭噪音和说话的声音,就基本都能在客人的说笑声中、音量中等的广播或者电视声中睡得很好。哪怕有人走进房间,他也不会醒来。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对声音就显得非常敏感,一点小声响也会把他们吓一跳。如果周围很安静,他就会表现得很高兴。如果你有这么一个宝宝,就应该在他睡觉的时候保持安静,不然他就会不停地被惊醒和哭闹。

和你的宝宝一起睡。专家们对此经常有非常不一致的看法,有支持的也有反对的。我认为这是个人选择的问题。在全世界的很多地方,宝宝都和父母睡在一起。如果父母经常睡得很沉或者正在使用药物、毒品或者酒精,那就可能在翻身时压到宝宝,导致宝宝的窒息。但是我想,对于大部分父母来说,这种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还有一种更常见的情况,那就是父母因为老是想着他们身边的婴儿,所以整宿都睡不好觉。没有证据表明是否一起睡会影响婴儿的生理或者精神健康,所以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做。如果你和宝宝一起睡,那就一定要遵循后文的安全提示。

只要父母不走远,能够保证孩子一哭就能听到,那么,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刻开始,就可以让他独自在房间里睡觉。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买个不太贵的婴儿监听器来监听孩子的情况。如果你想让孩子在你的房间睡觉,那么2~3个月的时候正好合适,因为这时他已经可以整夜不醒,也不再需要太多的照顾了。到了6个月的时候,如果孩子基本上都在父母的房间里睡觉,他就会依赖这种方式,不愿意在别的地方睡觉了。到时候,你再想让他改变习惯,到一个独立的房间里睡觉,就会很困难。当然了,那也并非不可能。

仰卧还是俯卧?这个问题曾经引起过激烈的争论。但是现在没有人再争论了。如今的口号是“睡觉要仰卧”。如果没有什么身体上的原因,所有的婴儿睡觉时都应该采取仰卧的姿势(面朝上)。仅仅是把睡觉姿势由俯卧变为仰卧的这一举措,就把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婴儿数量减少了50%。(向你的医生或者护师询问一下,看看是否有必要让你的孩子俯卧或是侧卧。)

为什么要做这种改变呢?原因在于,有很多研究已经证明,当婴儿仰卧着睡觉的时候,患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就会减少。而且面朝上睡觉似乎对健康的婴儿没有什么坏处。对大多数婴儿来讲,如果他们还没有适应另一种睡姿,他们就很容易采取仰卧的姿式。侧卧的姿势也不像仰卧那么安全,因为侧卧的婴儿常常会翻过身来趴着睡。所以,你从一开始就应该让孩子仰卧着睡觉。那些总是面朝上躺着的孩子有时会把头的后部压平,所以,在宝宝醒着的时候,你可以看着他,让他肚子朝下趴一会儿。这是缓解这种情况的好办法。

备忘清单:睡眠安全提示

一定要让婴儿仰卧着睡觉(面朝上),除非医生建议他采用别的姿势。

拿开带绒毛的柔软毯子、枕头、填充玩具,以及其他布制的东西——它们会增加窒息的危险。

要用有安全认证的摇篮、合睡床、婴儿床(请参见第30页)。如果有疑问的话,找一个像《消费者报告》这样的著名检测服务品牌,或者通过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the U.S. Consumer Product Safety Commission)的网址查证。

不要给你的宝宝穿得或盖得太多,太热的话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

不要让你的孩子吸二手烟,间接吸烟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危险,而且还会带来其他的危害。

1岁以内的常见疾病

无论孩子的健康状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都应该马上找医生或者护师问诊。千万不要自己进行诊断——因为出现诊断错误的可能性太大了。这里会提到一些儿科疾病,还有它们的多种病因。讨论这些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医生或者护师做出诊断以后,帮助父母处理一些孩子常见的小问题。

打嗝。在最初的几个月,大多数宝宝吃完奶以后都会经常打嗝。事实上,在进行产前超声波检查的时候就能看见胎儿打嗝。到了孕期快要结束的时候,母亲甚至能感觉到宝宝在打嗝。打嗝对孩子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所以,除了看看他是否需要拍拍后背以外,你也用不着采取任何措施。如果你非要做点什么,那就给他喝点热水,这个办法有时候能止住打嗝。

回呕和呕吐。“回呕”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胃里的食物缓慢地从孩子嘴里泛上来的现象,一般泛上来的食物不是很多。婴儿跟大孩子和成年人不同,他们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所以,本该堵在胃部上端开口处的肌肉瓣膜还不能把食物很好地控制在胃里面。许多情况都可能导致回呕,比如抱着孩子摇动,搂得太紧,把孩子放下,或者胃本身的消化蠕动等。多数婴儿在刚出生的几个月里都经常回呕。这一般都不是什么大毛病。有些婴儿每次吃完奶都要回呕好几次。也有的婴儿只是偶尔才出现这种情况。(如果床单、尿布、衣物弄上了奶渍,就应该马上泡在凉水里,这样更容易洗掉。)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回呕最严重的阶段是在出生后几个星期到几个月之间。随着他们慢慢地长大,这种现象也会逐渐地减少。多数婴儿到了会坐的时候就不再回呕了。也有少数孩子到走路的时候还会回呕。偶尔也有个别的孩子到了几个月大的时候才开始回呕。有的时候,出牙也会暂时加重回呕的情况。虽然回呕会带来脏乱和不便,但是,只要孩子体重增长正常,既不咳嗽也没有窒息的现象,而且精神愉快,那么回呕就不是什么问题。

“呕吐”这个词指的是胃里的东西激烈地喷上来,至少喷出好几厘米以外的情况。我们就把这种现象叫做“呕吐”。孩子头一次大量吐奶的时候,刚做父母的人就会十分警惕。但是,只要这种现象不是经常出现,孩子总体看来很活拨,也很健康,那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有的孩子,特别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星期,每天都要呕吐一次,而且吐得很严重。当然,如果你的孩子回呕或者呕吐得很频繁,你就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看一看。如果孩子还有其他消化不良的迹象,那就更应该去诊断一下。多给孩子拍拍后背,帮助他打嗝,这也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无论你怎么换奶粉,怎么减少喂食量,怎么给宝宝顺气打嗝,回呕和呕吐的现象都会继续出现。

如果孩子好像把吃下去的所有奶水都吐了出来,是否应该马上再喂他们呢?要是孩子看上去很高兴,就可以不去喂他,至少也要等到他们非常饥饿的时候再喂。孩子的胃可能有点难受,所以先给点时间让它平静下来会比较好。要记住,吐出来的东西看上去一般都会比实际上多。也有这样的孩子,虽然每次吃完奶都呕吐,但是他们的体重仍然增长得很正常。

吐出来的奶水是否有酸味或者是否凝固都不重要。胃里的第一个消化程序就是分泌胃酸。所有在胃里储存了一段时间的食物都会变酸。而且,胃酸还会使牛奶凝固。

孩子吃奶以后轻微的回呕和偶尔的呕吐没什么可担心的。那么,什么时候应该叫医生呢?

● 如果回呕伴有过敏反应的症状,比如哭闹、窒息、全身蜷缩、咳嗽,或者体重增长减慢等,这些可能是胃食管返流的表现(请参见93页)。

● 呕吐重复发作两次以上,特别是那种强烈的呕吐,或者吐出来的东西呈现出黄色或绿色,那就说明里面含有胆汁。

● 伴有发烧、行为异常(困倦、不爱活动、易怒等),或者其他生病迹象的呕吐。

● 不管因为什么,所有让你担心的呕吐和回呕现象都应该找医生咨询。即使结果证明那只是普通的老毛病,为了保险,也还是到医生那里诊断一下为好。

大便颜色的变化。几乎没有什么事能像孩子大便颜色的变化那样让父母担心的了。实际上,不管孩子的大便是褐色、黄色、还是绿色,都没有关系。就像设计师的风格一样,大便会有很多颜色。说不上哪一种颜色更健康。如果孩子的大便变成了黑色(表明大便中可能有大量的血,在通过肠道的过程中,变得像沥青一样发黑)或者红色(很可能是血),或者像粉笔一样发白(说明胆汁可能有问题),你就要格外注意。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干燥、坚硬而又难以排出的情况。要确定一个婴儿(一个大孩子或者成年人)是否患有便秘,不能光看他每天排大便的次数。大便干燥的时候偶尔会使大便上带有血丝。虽然不是什么罕见的情况,但是只要大便上出现血丝,就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问诊。

有的孩子总是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排便,有的则是在不同的时间进行。有的孩子每天排便不止一次,也有的孩子几天也不排一次大便。但是,这些孩子都同样健康。没有必要非让排便不规律的孩子规律地排便。首先,这一点一般都很难办到,其次,想让一个还没准备好的孩子排大便,也很容易导致毫无意义的较劲。

几个月以后,吃母乳的婴儿一般就不像吃配方奶的婴儿那样频繁地排大便了。三四个月的时候,如果吃母乳的孩子隔天才排一次大便,甚至几天才排一次,那么,只要大便不是很硬,就不属于便秘。婴儿不需要每天都排大便。

刚开始吃固体食物的时候,吃母乳的孩子可能会发生便秘。很显然,他的肠道在消化母乳的时候一直很省事,所以它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食物。他的大便会变得很硬,排便的次数也会减少,而且,孩子在排便时还会显得不太舒服。你可以给他喂一点糖水(一茶匙砂糖加上30毫升左右的水),也可以喂他一点李子汁、苹果汁或者梨汁(一开始每次喂30毫升,然后可以慢慢地增加),还可以喂一点煮烂的李子羹(一开始每天喂两茶匙,然后慢慢地增加)。有些婴儿吃了李子以后就会肚子痛,但多数婴儿吃了以后感觉良好。一般说来,便秘是个暂时的问题。如果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超过了一星期,那就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看一看。

吃配方奶的婴儿也容易便秘。你可以试试以上建议的办法。如果这些办法不解决问题,就要找孩子的医生或者护师诊治。

腹泻。轻度腹泻在婴儿当中是很常见的。婴儿在一两岁以内肠道都很敏感,不仅细菌和病毒会使他们的肠胃感到不适,就连某些新的食物、太多的果汁都能使他们感到不舒服。好在,这种不舒服一般都比较轻微,也不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孩子可能会比平时多排出两次比较稀软的大便。一般来说,大便的颜色会发绿,气味也会跟平常不一样。这种轻微腹泻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婴儿的表现正常或者基本正常。孩子仍然很爱玩,也很活跃,排尿的次数也和平常一样多。如果说有什么生病的迹象,也就是鼻子有点不通气,食欲略有下降而已。一般用不着什么特别的治疗,几天以后症状就会消失。你可以给孩子多喝一点水或者稀释的果汁,或者把最近给孩子新添加的食物暂时取消。

以前,对于轻微腹泻的孩子,一般的做法就是暂停固体食物和配方奶,代之以大量的高糖液体(比如果冻饮料、苏打水或者苹果汁)。研究已经发现,这种传统的止泻饮食反而会使腹泻加重,而且还会延长腹泻时间。所以,对患了轻微腹泻的婴儿,要继续喂他母乳或者配方奶,还要坚持正常的饮食——让他能吃多少就吃多少。这样对他才是最好的。如果腹泻持续了两三天以上,即使孩子仍然表现得很健康,你也应该向医生或者护师咨询。有关腹泻和脱水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629~630页。

皮疹。如果孩子长了不明类型的皮疹,就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进行诊治。皮疹通常很难用语言描述,虽然多数皮疹并不十分严重,但有些的确是某种急需诊治的疾病的征兆。

一般的尿布疹。多数婴儿出生几个月的时候皮肤都比较敏感。由于吸收了水分的尿布会紧贴着娇嫩的皮肤,从而阻碍了这个区域皮肤的呼吸,所以垫尿布的部位最容易得尿布疹。实际上,换了我们任何人,如果一天24小时都包着尿布,也会长尿布疹的。所以治疗尿布疹的最佳方法一般就是尽量不给孩子包尿布——每天几个小时是最理想的。比如,孩子解完大便以后,短时间之内不太可能再次排便,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他在微风里吹一吹。叠起一块尿布,放在宝宝的身下,或者把他放在一大块防水垫子上。要尽量让尿布待在孩子身下(尽管如此,宝宝们也还是会把尿撒在外面——所以要在手边准备一些纸巾)。此外,还要让屋里的空气暖和一点,同时尽量少碰患处。几乎所有的婴儿都会不时地得上几块尿布疹。如果不太严重,而且疹子来得快去得也快,那就不必进行专门的治疗,在空气里晾一晾就可以了。

孩子长了尿布疹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肥皂清洗患处,因为肥皂会使尿布疹变得更加严重。要用清水洗,不要用湿巾擦拭。你可以在孩子的皮肤上厚厚地涂一层凡士林油,或者涂上任何一种护臀霜来进行保护。孩子长了尿布疹的时候,尿布服务公司会用特殊的方法清洗尿布。如果你自己洗尿布,也可以在最后一次漂洗的时候加入半杯白醋。

对大一点的婴儿来说,尿布疹常常是由于皮肤长时间接触温热的酸性的尿液而引起的。户外的晾晒和及时更换尿布常常是十分有效的办法。由酵母菌(又称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尿布疹会出现浅红色的斑点。这些斑点常常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片发红的硬块,硬块的边缘也会出现斑点。在包尿布的区域,皮肤的褶皱里总是鲜红色的,突出的地方则会有鲜红色的斑点。治疗方法就是请医生开一些抗酵母菌的药膏敷用。带水疱或是有脓的皮疹(特别是伴有发烧症状的,甚至不发烧的)很可能是由细菌引起的,应该请医生进行诊治。

腹泻引起的皮疹。在腹泻的时候,有刺激性的大便有时会在肛门周围引起很痛的皮疹,屁股上也可能长出又红又亮的疹子。治疗的方法就是尿布一脏就立即更换——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后清洗患处。如果出疹子的部位很疼,也不能擦。你可以抱着孩子,在水龙头下面用温水冲洗他的小屁股,然后蘸干,再擦上一层厚厚的油膏(哪一种牌子都可以)加以保护。要是这种办法不起作用,那就把尿布拿开,让包尿布的皮肤暴露在空气里。有时只要婴儿还在腹泻,似乎就没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办法。好在,只要腹泻一好,这种皮疹就会自动痊愈了。

面部皮疹。最初几个月里,婴儿的面部可能会出现多种轻微的皮疹。这些皮疹很难确切地命名,但是却十分常见。粟粒疹是微小的发亮的白色丘疹,周围一点儿也不红。它们看上去就好像是皮肤上的小珍珠。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宝宝皮肤里的油脂腺正在分泌油脂,但是他们皮肤上的通道尚未打开,所以油脂只能聚集在皮肤下面。再过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油脂腺的排泄管打开了,油脂就排出去了。

有些婴儿的脸蛋上或者前额上会出现几个小红点或光滑的丘疹,它们看上去很像痤疮,实际上也就是痤疮。这是因为他们在子宫里的时候,受到了母亲激素的影响。这种痤疮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让父母大伤脑筋。过一段时间它们会自动消失,然后也会再次出现。各种药膏似乎都起不了什么作用。但这些红点最终都会消失的。

中毒性红斑是由一些带斑点的红色斑块组成的,直径为6~12毫米,有的疹子顶端还有白色的小包。在肤色较深的宝宝身上,这些斑块的颜色可能发紫。它们在婴儿的面部或者身上的不同部位都可能出现。虽然我们不知道这种常见的皮疹是由什么引起的,但是,一旦它们消失,就不会再出现了。大一点的脓包或者丘疹可能带有炎症,应该立即向医生或者护师反应。

头上和身上的疹子。在天气开始变热的时候,婴儿就会长痱子,一般都是在肩膀和脖子上。痱子是由很小的成片粉红色丘疹组成的,周围会有一些斑块。这些斑块在皮肤较白的孩子身上是粉红色,而在深色皮肤的孩子身上则会呈现出红色或者发紫的颜色。这些斑块干燥以后,患处的皮肤看上去就会有些发黑。痱子一般都会先出现在脖子周围。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向下蔓延到胸部和后背,向上蔓延到耳朵周围和面部,但是婴儿一般都不太在意。你可以每天用脱脂棉蘸着小苏打溶液(在一杯水中兑一茶匙小苏打)给孩子轻拍几次。另一种治疗方法是,在患处撒一些玉米淀粉制成的婴儿爽身粉。(我们不再主张给孩子用滑石爽身粉,因为它会对肺部产生刺激。)痱子一般不需要治疗就会自己消失。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保持凉爽。在炎热的天气里,不要害怕给孩子脱衣服。毕竟没有证据表明,小时候不穿衣服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变成裸体主义者。

乳痂(脂溢性头皮炎)。一般是一种轻微的紊乱,会在头皮上形成一块块黄色或者发红的硬痂,看上去油乎乎的。脂溢性头皮炎也会出现在面部,还会出现在包尿布的部位,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你可以用油膏把硬痂泡软,再用温和的去头屑洗发水清洗,然后把剥落下来的痂皮刷掉。在用洗发水清洗之前,不要用油膏泡太长时间。药用香波和处方药也会有所帮助。乳痂很少会持续到6个月以后。

脓疱病。这是一种皮肤的细菌性感染。虽然一般不太严重,但是它会传染,所以应该迅速找医生或者护师进行诊治。皮肤上先是出现一种非常娇嫩的小水疱,里面有淡黄色的液体或者有白色的脓,周围的皮肤会发红。小水疱很容易破裂,然后留下一小块鲜嫩的破伤。婴儿身上的这种伤口不像大孩子那样很快就能结出厚痂。脓疱病容易在潮湿的部位出现,比如尿布区的边缘、腹股沟,或者腋下。新的疹块还会形成。你可以给孩子敷用非处方的消炎药膏,还可以给患处通风晾一晾。不要让衣服和被子遮住出疹子的地方。如果有必要,还可以把室温调节得比平时高一些,防止孩子着凉。医生开的消炎药膏一般都能很快地解决问题。在孩子生病期间,要给所有的尿布、床单、内衣、睡衣、毛巾和浴巾消毒。按照包装上的说明,用普通的次氯酸钠漂白洗涤效果很好。

温度、新鲜空气和阳光

室温。大约18℃~20℃的室温最适合体重在2.5千克以上的小宝宝进食和游戏。这跟大一些的宝宝和成年人的要求一样。体重较轻的宝宝不太容易控制自己的体温,所以要注意保暖,还要给他们多穿几层衣服。对于特别小的宝宝来说,父母的爱抚和拥抱可以帮助他们控制体温。另外,还要避开空调或暖气的冷热气流。

在寒冷的季节里,室外空气所含的湿度非常小。这样的空气在室内升温后,就像一块干海绵,会吸收皮肤和鼻子里的水分。鼻子里的黏液就会干结,使宝宝呼吸困难,而且还有可能降低他们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任何增加湿度的办法对宝宝都有帮助,比如在屋里摆放一些植物,在暖气上放一小盆水,或者使用加湿器(请参见第616页)。室内温度越高,空气就会越干燥。

缺乏经验的父母出于本能的担忧和呵护,不敢给宝宝提供充足的清凉空气,他们其实是把这个问题复杂化了。这些父母总是在很高的室温下,把宝宝包裹得过于严实。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宝宝甚至在冬天也会起痱子。另外,温度过高还有可能导致婴儿猝死。

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正常的宝宝和成年人一样拥有良好的体温调控系统,只要不给宝宝包裹太多的衣服和被子,他的体温调控系统就能正常运转。婴儿和大一点的宝宝都是胖乎乎的,需要的衣服比大人少。问题是,多数孩子都穿得过多,而不是穿得太少。这对他们并没有好处。一个人如果总是穿得太多,他的身体就会失去适应温度变化的能力,也就更容易着凉。所以总体来讲,宁可给孩子少穿一点,也不要多穿。不信你就试试看。不要以为宝宝的小手应该总是热乎乎的,于是就想给他多穿衣服。多数孩子在穿着得当、冷热适中的时候,手总是凉的。你可以摸摸孩子的胳膊、腿或者脖子,看看他是不是穿够了。最好的办法就是看孩子的脸色。孩子感到冷的时候,脸上就没有了红润,而且他们还会哭闹。

在寒冷的天气里,有必要给孩子戴一顶暖和的帽子,因为大部分热量是从头部散发掉的。在极冷的天气里,睡觉时给孩子戴的帽子应该是用晴纶织成的,即使滑到孩子的脸上,他也可以透过帽子呼吸。

给婴儿穿领口较小的套头衫和衬衣的时候要记住,他的头不是圆形的,而是椭圆形的。要把套头衫挽成环状,先套到孩子的后脑勺上,然后再从前边往下拉。在经过前额和鼻子的时候,要把衣服向外撑开。孩子的头套进去以后,再把他的胳膊伸进去。脱衣服的时候,要先把孩子的胳膊从袖子里退出来,再把衣服挽成环状搭在他的肩膀上,接着,托起这个环的前半部分,掠过他的鼻梁和前额,此时这个环的后半部分还留在脖子的后边。最后,再把衣服向后脱下来。

实用的被盖。婴儿在比较凉的房间里(16℃~18℃)睡觉时,最好使用晴纶的毯子或者睡袋。它们的保暖性很好,还很耐洗。编织的披巾要比纺织毯子更贴身,也更容易包裹,所以在孩子睡醒以后,用来包孩子特别方便。另外,编织的披巾比毯子薄,所以更容易根据需要的温度来准确地调厚度。不要使用沉甸甸的被子,比如质地较硬的棉被。在暖和的房间或天气里(22℃左右),给婴儿使用棉被子就足够了。所有的毯子、被子和床单都应该大一些,便于把它们牢靠地掖到床垫下面,这样它们就不会散开,也不会带来窒息的隐患。

新鲜空气。空气温度的变化有利于增强婴儿适应冷热变化的能力。冬季在室外停留的时候,银行职员患感冒的可能性要比伐木工人大得多,那是因为伐木工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气温。一直住在温暖房间里的婴儿往往脸色苍白,食欲不好。其实,体重达到3.6千克的宝宝在16℃以上的温度下就可以抱到室外去。湿度比较大的空气比同样温度的干燥空气要寒冷得多,风是最寒冷的。即使气温较低,体重达到5.5千克的宝宝在朝阳的避风处也会感到很舒适。当然要穿戴得冷暖适宜才行。

如果你住在城市里,没有空地让孩子玩耍,你就可以用童车推着他到外面去。如果你习惯了用婴儿背兜把孩子背在胸前或者身后,等到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你的身体就会变得很健康。宝宝会很愿意被你这样亲近地背着,他可以向四处张望.也可以睡觉。如果你喜欢背着孩子到室外活动,也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那么你们出去活动的机会就是越多越好。

日光和日光浴。我们的身体需要阳光来合成维生素D。但是,即便宝宝们无法在充满阳光的房间里或者户外活动,他们仍然可以从配方奶粉或者维生素滴剂(请参见第184页)里摄取所需的维生素D。但是另一方面,太阳光也让宝宝暴露在紫外线(UV)中,而紫外线在若干年后可能会诱发皮肤癌。小宝宝尤其容易受到伤害,因为他们的皮肤很薄,所含的黑色素也相对较少。黑色素能够抵御紫外线的侵害。肤色较深的宝宝比较安全,那些肤色较浅的宝宝更容易受到伤害。海滩上、游泳池周围和小船上尤其危险,因为紫外线不仅会从空中向下辐射,也会被水面反射上来。

皮肤科医生会建议儿童和成年人使用防晒品,比如乳霜或者乳液,防晒系数至少是15;对阳光敏感的人就应该使用系数更高的防晒品了。防晒品也适用于婴儿。如果宝宝要在阳光下待上几分钟,那还是应当给他遮挡一下,比如戴一顶宽檐的帽子,质地要能阻隔太阳光才好,还要穿上长衣长裤。即使已经做足了防护,白皮肤的宝宝也不应该在游泳池旁边坐太长的时间,因为水面反射的光线容易造成伤害。(有关防晒的更多内容,请参见第567页。)日光浴——也就是暴露在紫外线当中,把皮肤晒成棕褐色——对任何年龄的人来说都是不健康的。

新生儿的一般注意事项

胎记。几乎所有的小宝宝出生时都有一块或几块胎记。对于看惯了这种情况的医生来说,如果胎记没有明显的医学问题,他们也许会想不起对父母说不必担心,因为胎记会随着时间消失的。所以,如果你有什么问题,一定要向他们询问。

鹳咬伤和天使之吻。很多婴儿在出生的时候,脖子后面都会有一片不规则的红色区域,这就叫做“鹳咬伤”。如果长在眼皮上面,就叫“天使之吻”,还有的长在两条眉毛之间。这些胎记实际上是一些毛细血管群,是婴儿在子宫里的时候,受到母亲激素的刺激而形成的。多数胎记都会逐渐消失(但是“鹳咬伤”可能会一直存在),所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

鲜红斑痣。在孩子的太阳穴、脸蛋或者身体的其他部位,可能会出现颜色深红表面平滑的斑块。这些斑块有的能够消失,特别是那些颜色较浅的,有的可能会永远存在。现在可以使用激光对那些较大的永久性斑块进行治疗。类似的皮疹偶尔也与其他的疾病有关。

青色斑记。这些青色的斑块过去被称为蒙古斑,但是它们在不同国籍的宝宝身上都可能出现,特别是那些肤色较深的孩子。这种胎记通常出现在屁股上,但是也可能分散在别的地方。它们只不过是过多的色素沉积在皮肤的表层而已。在2年之内几乎都会完全消失。

痣。痣有大有小,有光滑的,也有长毛的。所有的痣,尤其在它们开始长大或者颜色发生变化的时候,都应该找医生或者护师进行检查。虽然少数的痣以后会有癌变的可能,但多数的痣都是良性的,如果它们具有潜在的危险性,或者影响美观,或者容易受到衣服的磨擦,那就需要通过手术进行切除。

草莓痣和海绵状血管瘤。草莓痣一般都是在宝宝1岁以内出现,这种情况很常见。长草莓痣的地方先是一片苍白,然后就会随着时间逐渐凸起,变成一块深红色的斑块,看上去很像草莓光亮的表面。这种斑块一般长到一年左右就停止生长,开始萎缩,并且最终消失。通常来讲,50%的草莓痣到孩子5岁的时候都会完全消失;70%在孩子7岁之前都能消退;到了9岁的时候,90%的这种胎记都能消退。在个别情况下,激光治疗或者手术切除还是有必要的,但最好还是等着它自然地消失。有关问题,请向你的医生询问。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比较大的又红又紫的痣,它是由皮肤深处大量血管的膨胀引起的。这种痣会自己完全消失。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通过手术去除。

吸吮性水疱。一些小宝宝的嘴唇、双手和手腕上刚一出生就有水疱。这是小宝宝在子宫里吸吮手指造成的。另一些小宝宝的嘴唇中间也可能因为吸吮而产生白色的干燥小疱。水疱有时会自动剥落。吸吮性水疱不需要特殊治疗就会随着时间消退。

手指和脚趾发青。许多新生儿的手和脚看上去都有些发青,特别是他们觉得冷的时候。还有些白皮肤的婴儿,在没穿衣服的时候,浑身都会出现发蓝的斑纹。这些身体的颜色变化都是由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减慢造成的,并不是疾病的征兆。小宝宝的嘴唇有时也会发青。有时孩子的牙龈或者嘴巴周围发青,是血液含氧量降低的信号,如果同时伴有呼吸困难或者进食困难,那就可以更加肯定地作出这种判断。如果你发现了这种症状,就应该给医生或者护师打电话寻求帮助。

黄疸。许多新生儿都会出现黄疸,他们的皮肤和眼睛会显出淡淡的黄色。这种黄色来自于一种叫做胆红素的物质,它是红血球分解之后产生的。通常,这些胆红素会被肝脏吸收,然后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时大便的颜色会变得发黄或者显出棕色)。但是,新生儿的肝脏尚未发育成熟,肠的蠕动在最初的几天也不是特别有力,所以,胆红素就仍然留在血液中,使皮肤看上去发黄。

轻微的黄疸十分常见,几天以后就会消失,也不会引起什么问题。在比较罕见的情况下,当胆红素生成得过快,或者当肝脏反应过慢的时候,胆红素的水平就可能上升到比较危险的程度。只用一滴血就很容易检测出胆红素的水平,采用特殊光照(使胆红素分解)的治疗方法就可以将胆红素控制在安全的范围之内。如果你的孩子在出生后第一个星期似乎有些发黄,那就要请医生或者护师看一下。

有时候,黄疸会一直持续到出生后的第1周或第2周。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母乳喂养的婴儿身上。有的医生建议在一两天之内完全停止母乳喂养。有的医生则建议继续哺乳,甚至主张增加喂奶的次数。两种做法都能让婴儿有所好转。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持续不退的黄疸才是慢性肝病的征兆,这就需要通过特殊的检查来进行诊断。

呼吸问题。刚做父母的人常常会担心新生儿的呼吸,因为它经常是不规律的,而且有的时候还会缓慢得让人很难听到,或者看不出来。还有时候,当父母第一次听到宝宝轻微的鼾声,他们也会感到担心。实际上这两种情况都是正常的。当然了,如果孩子的呼吸让你感到了担心,那么向医生或者护师询问一下总是没错的。

脐疝。肚脐的表皮痊愈以后,在肚皮深处的肌肉层,也就是脐带血管通过的地方,仍然存在着一个开口。孩子哭的时候,可能会有一小部分肠子被挤到这个洞里(脐带环),使肚脐出现某种程度的外凸。这被称为脐疝。如果脐带环很小,脐疝的凸起不大于一个豌豆,脐带环就会在几个星期至几个月之内长合。如果脐带环很大,肚脐的凸起部位可能比樱桃还大,那就可能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长合。

人们过去曾经认为,在肚脐上压一枚硬币,防止肚脐凸出,然后再用一条胶带粘紧,就能使脐带环早一些合拢,事实上这种做法起不到任何作用。你不可能不让宝宝哭闹,而且即使宝宝不哭不闹也于事无补。脐疝跟其他的疝气不同,它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危害,而且会随着时间好转。如果孩子在6~8岁期间脐疝仍然比较大,而且没有缩小的迹象,那可能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在极少数情况下,脐疝的地方会长出一个硬鼓鼓的肿块。这种情况需要立即就医(但这是非常非常罕见的问题)。

乳房肿胀。很多宝宝,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里出现乳房肿胀的现象。有的孩子乳房里还会流出一点奶水来(过去,人们把这叫做巫婆奶,我也不知道这种叫法是怎么来的)。肿胀的乳房和流出的奶水其实都是激素通过母亲的子宫影响到宝宝的结果。对此不必采取任何措施,因为肿胀肯定会随着时间消退。不要去挤压或者推拿孩子的乳房,因为这样会对它们产生刺激,还可能导致感染。

阴道排出物。女婴出生的时候,阴道中经常会流出一些黏稠的白色液体。这是由母亲的激素引起的(就是导致婴儿乳房肿胀的那种激素),不用治疗就会自行消失。在几天大的时候,许多女婴可能还会排出一点带血的分泌物。这与月经相似,是由于出生后母亲的激素在婴儿体内消失引起的。这种现象一般会持续一两天左右。如果第一个星期过后孩子仍然排泄带血的分泌物,就应该让医生或者护师进行检查。

隐睾。在一定数量的新生男婴中,都会有1个或者2个睾丸不是待在阴囊(即正常情况下装着睾丸的袋状结构)里,而是停留在上面的腹股沟甚至小腹中。很多隐睾很快都会在孩子出生后降落到阴囊中。

人们很容易错误地认为睾丸没有降落。其实,睾丸最初的时候是在小腹中形成的,在孩子出生前不久才会降落到阴囊里。与睾丸相连的肌肉能够把睾丸迅速拉回到腹股沟里,甚至可以把它们拉回到小腹中。这是为了在这个部位受到撞击或者磨擦的时候使睾丸免受伤害。有很多的男孩的睾丸只要受到一点刺激就会马上缩回去。甚至在脱衣服的时候,冷空气对皮肤的刺激就足以让睾丸缩回到小腹中去。在对阴囊进行检查的时候,睾丸也常常会因为受到刺激而消失。所以,父母不应该仅仅因为经常看不到睾丸,就认为它们没有降落下来。找到它们的最佳时机就是在孩子洗热水澡的时候。随时都能在阴囊中找到睾丸的情况虽然比较少见,但也不需要做什么治疗。快到青春发育期的时候,它们肯定就会停留在阴囊里了。

如果男孩到了9~12个月大的时候,仍有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从未出现在阴囊里,那就应该带他去找儿科医生进行检查。如果一侧或者两侧的睾丸真的还没有降落,那么通过手术经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睾丸的功能也不会受到损伤。

惊吓和发抖。新生儿在听到较大的声响,或者被突然挪动位置时都会受到惊吓。有的婴儿对此尤其敏感。当你把这些宝宝放在一个硬实的平面上的时候,他们就会突然抽动胳膊和腿,他们的身体也就可能随着轻轻地晃动。这突然的变化足以让一个敏感的婴儿吓一大跳,从而惊恐地哭起来。他们还会讨厌洗澡,因为洗澡的时候他们只被松松地托着。他们需要被父母抱在大腿上,然后再用双手把他们抓牢,放进浴盆里冲洗。在整个洗澡过程中,父母都要时刻抱紧孩子,而且动作要缓慢。随着宝宝逐渐地长大,这种不安的状况就会被慢慢地克服。

发抖。有的婴儿会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出现发抖的情况。他们的下巴可能会哆嗦,胳膊和腿也会抖动。在婴儿激动的时候,或者刚脱下衣服感到凉意的时候,这种症状就尤其明显。这种颤抖一般没什么值得担心的,这只不过是婴儿的神经系统仍然稚嫩的表现之一。这种情况会随着时间消失。

抽搐。一些婴儿偶尔会在睡觉时抽搐起来,也有个别的婴儿抽搐得很频繁。这种现象一般也会随着婴儿的成长而消失。你也可以跟医生或者护师讲一下,以确保孩子一切正常。

宝宝生命的头一年:4~12个月

一个充满新发现的阶段

头一年的新发现。如果说生命里前3个月的主要任务是让身体的各个系统都平稳地运转起来的话,那么4~12个月就是一个充满了新发现的阶段。宝宝们开始认识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学着控制自己大大小小的肌肉。他们开始探索这个物质世界,并且开始领会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基本关系。此外,他们还能逐渐看懂别人的情绪,而且能够预测他们自己的行为将会招来别人怎样的反应。这些重要的发现引导着宝宝走向语言的开端。有的宝宝在过第一个生日之前就开始了语言的发展,而另一些宝宝这方面发展得则比较晚。

转折点的意义。医生总是注重那些明显的转折点,比如翻身、独坐、站立和行走等。一个很晚才学会这些技能的宝宝的确可能存在发育的问题。但是,即使在健康的宝宝当中,这些方面的发展也会有早有晚。学会这些技能的具体时间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那些标志着孩子跟别人之间感情发展的转折点,比如别人对他微笑的时候他也报以微笑,别人对他讲话的时候他就会倾听,通过观察父母的表情来判断一种新的情况是否安全,以及察看父母是高兴还是不高兴。尽管父母不太可能像关注坐、立、走那样去按顺序追寻这些情感能力的发展情况,但他们往往也能察觉到这些交际能力转折点的出现。

除了发育的时间问题,还要注意小宝宝的行为发展特点。有的孩子喜欢坐在一旁观察,虽然他们看到了所有的事物,却几乎不做什么反应;有的宝宝则非常活跃,迫不及待地采取行动,又很快地失去兴趣。有的宝宝好像对每一个微小的变化都保持着敏感;有的宝宝则天生对周围不太在意。有的宝宝很严肃,有的则很活泼。宝宝生来如此,这些都是他们完全正常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些特点要求父母对他们给予不同的引导。(更多关于性格特点的内容,请参见第三章“孩子需要什么”小节。)

照顾你的宝宝

陪伴而不娇惯。宝宝玩耍的时候,不要让他离开父母(有兄弟姐妹陪伴也可以),这样孩子就可以随时看见他们,向他们发出声音,还能听见父母跟他说话,或者偶尔让父母告诉他某个东西的玩法。但是,没有必要让他长时间地坐在父母的大腿上,也不必总是抱着他逗着玩。父母的陪伴,孩子会很高兴,还能从中受益。但是,他还得学会自己做事。刚做父母的人往往欣喜若狂,所以在孩子醒着的时候,他们总是抱着他或者逗他玩。这样一来,孩子就会对这种方式产生依赖性,还可能向父母要求更多的关照。

能看的和能玩的。随着不断的长大,宝宝们会睡得越来越少,所以,在醒着的时候要让他们有事可做,还要有人陪伴。在2~4个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喜欢色彩鲜艳而又会动的东西了,但他们还是最喜欢看人和脸。在室外,他们会饶有兴趣地看着树叶和影子;在室内,他们会仔细地研究自己的手和墙上的图片。在他们开始够东西的时候,你可以买一些色彩鲜艳的玩具,挂在小床上边的栏杆中间。要挂在他们能够着的地方,不要挂在正好对着宝宝鼻子的地方。你也可以用硬纸板做一些活动的东西,糊上彩纸,挂在天花板上或者吊灯上,让它们轻轻地旋转。(但是这些东西都不结实,不能让孩子拿着玩。它们也不卫生,所以不能让孩子啃咬。)你还可以把勺子或者塑料杯子等合适的家庭用品挂在孩子能够着的地方。(一定注意,要把绳子弄短一点,别让它们变成安全隐患,把宝宝勒住。)所有这些玩具都很好,但是永远不要忘记,人的陪伴比什么都重要。这一点特别有助于宝宝的成长,也是宝宝的最爱。

要记住,不管孩子拿着什么东西,最后都会把它放到嘴里。孩子在半岁左右,最大的乐趣就是摆弄东西,然后往嘴里放,比如塑料玩具(专门为这个年龄的婴儿制作的)、拨浪鼓、磨牙圈、布制的动物和娃娃,以及家庭用具(要保证放进嘴里是安全的)等。不能让婴儿或者小孩子接触涂有含铅油漆的物品或者家具,也不能让他们玩会被咬成碎块的塑料玩具,更不能让他们玩尖利的东西以及小玻璃球或者其他容易导致窒息的小物件。

喂养和发育

喂养决策。宝宝第一年的喂养是个特别重要的话题,所以我们安排了独立的章节(从第169页起)。这里只谈一些主要的问题就可以了。美国儿科学会敦促母亲们至少要在前12个月进行母乳喂养。尽管如此,6个月的母乳喂养也足以为你的宝宝提供大部分的天然营养。哪怕母乳喂养的时间很短,也比不喂母乳要好。

婴儿配方奶是由牛奶或者大豆制成的。配方奶与母乳的成分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尽管专家们并不同意这种说法。家里自制的牛奶和低铁配方的牛奶一般都不能提供充足的营养。不要给12个月以下的宝宝喂牛奶,更何况关于牛奶的价值问题还存在着争论。(关于配方奶粉,请参见217页;关于奶制品,请参见219页。)

大多数父母都会在宝宝4个月左右给他们添加固体食物,从加铁麦片开始,然后逐渐加入蔬菜、水果和肉类。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增加一种新的食物之前先观察一个星期左右,看看你的孩子是否已经接受了前一种食物,是否没有出现胃部不适或者皮疹。不要着急。与出生一年后尝到的新食物相比,宝宝更容易接受那些在这个时间之前曾经尝试过的食物。

进餐时的表现。对很多父母来说,哄孩子吃饭可能都很困难,因为宝宝喜欢拿着食物玩耍。把南瓜到处乱扔,对着豆子戳来戳去,都是宝宝发现物质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样道理,逗弄和激怒父母也是他们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父母要和他们分享乐趣,但是也应该设定适当的限制。你可以说:“抓土豆泥没关系,但要是乱扔的话,你就不要吃饭了。”如果你和宝宝离开餐桌时都很高兴,那就说明饭吃得不错。如果进餐的时候你常常感到紧张、忧虑或者生气,那就该做一些改变了。向宝宝的医生咨询一下可以帮助你做好这个调整。

9个月前后,小宝宝会表现出一些独自进餐的倾向。他想自己拿勺子,要是你想喂他吃饭的话,他还会把头扭向一边。这种行为常常是婴儿形成自我意志的最初信号,这个过程将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全面展开。(顺便说一下,解决抢勺子问题的一个好方法就是给宝宝一把勺子,让他随意使用,你用另一把勺子把燕麦粥实实在在地喂到他的嘴里。)

发育。4个月左右的宝宝体重大概会比他们出生时增加1倍,1岁时会增加2倍。医生们经常把儿童的体重、身高和头围指标做成图表,还要给出每个年龄的平均数值和正常范围。这些图表或许让人很安心——健康的发育状况毕竟是个好现象,说明你的孩子饮食充足(但不是过多),而且身体的其他系统也发育良好。但是有时候,我觉得我必须劝告父母,不要过分关注那些数字。个子高未必就好。另外,一条95百分位的生长曲线只能说明这个宝宝将来很有可能是学前班里个头最大的孩子之一,除此之外说明不了太多问题。

睡 眠

睡觉习惯。很多成年人都有这种舒服的睡觉习惯:我们喜欢枕头正好合适,被子也要铺成某种特定的形式。小宝宝也完全一样。如果他们养成了只有抱着才睡觉的习惯,那可能就成为让他们入睡的唯一办法。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学会了自己睡觉,他们就可以在半夜醒来时独自入睡,从而为父母免去了许多不眠之夜。所以我建议,一旦宝宝三四个月大了,你就可以试着在他醒着的时候把他放到床上,让他学着自己入睡。如果他在夜里醒来时能够重新入睡,你会感到十分欣慰。(更多关于不肯睡觉的婴儿的内容,请参见第77页。)

早醒。有的父母喜欢天一亮就起床,和他们的宝宝一起享受清晨时光。但是如果你更喜欢睡懒觉,你也可以训练小宝宝晚点起床,或者至少在早晨能够愉快地待在床上。到了第一年过半的时候,多数小宝宝都喜欢在宁静的早晨五六点钟之后才起床。然而,大多数父母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即使睡觉时也会听着宝宝的动静。他们会在宝宝发出第一声咕哝的时候立刻从床上跳起来。他们从不给宝宝重新入睡的机会。结果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已经两三岁了,可父母还是要在早上7点钟以前起床。另外,如果孩子习惯了每天一大早就有人这么长时间地陪着他,那么他以后就会向父母要求这种待遇。

睡袋和连裤睡衣。到第6个月,当小宝宝可以在童床里爬来爬去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发现把他们放在睡袋或者连裤睡衣里睡觉会比较好,因为指望他们老老实实地睡在毯子里是不切实际的。(他们老是从被子里面爬出来。)睡袋的形状就像能包住脚的长睡衣,还有袖子。很多睡袋还可以随着孩子长大来调整身长和肩宽。婴儿连裤睡衣的形状就像工装裤或者滑雪服,两条裤腿是分开的,也能把脚包上。(脚底可能会由结实的防滑材料制成。)如果选择那种拉链能从脖子到脚一拉到底的就最方便了。要经常检查脚套里面,因为那里可能存有头发,会缠住婴儿的脚趾引起疼痛。

如果屋里很暖和,你只穿一件棉质衬衫就不冷,或者睡觉时盖一条棉毯子就觉得挺舒服的话,那么孩子在这样的房间睡觉时,他的睡袋或者连裤睡衣顶多像棉毯子那么厚就行了。如果屋里比较冷,成年人要盖一条厚羊毛毯子或者晴纶毛毯才觉得暖和的话,宝宝就要穿厚点的睡袋或者睡衣,另外再加盖一条毯子。

睡眠的变化。到了4个月左右,很多小宝宝基本上都是在夜里睡觉,中间可能会醒来1~2次。在白天,他可能还会小睡两三次。快到1岁的时候,大多数小宝宝白天睡觉的次数都会减少到2次。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总量是不同的。有的孩子总共才睡10~11个小时,有的则多达15~16个小时。睡眠时间的总长度会在一年以后逐渐减少。

9个月左右,许多很能睡的小宝宝就开始保持清醒并且要求被人关注了。差不多与此同时,小宝宝会发现,一个用布盖住的玩具或者其他物体虽然看不见了,但实际上仍然存在。心理学家把这个智力上的突破称作“客体永存意识”。从小宝宝的角度来看,这意味着视觉感受不到的东西不再被意识排除。(当你不再能轻易地把东西拿走的时候,你就该明白你的宝宝正在形成这种客体永存意识。所以,要是你把东西藏在身后,宝宝仍然会去寻找。)

同样的情形也会在半夜出现。如果宝宝醒来时发现只有他自己,他就知道即使看不见你,你也会在附近,所以他就会哭着让你陪着他。

有时候,只要简单地说一句“睡觉吧”就可以让宝宝重新入睡;但有的时候,你就得把宝宝抱起来,让他再次确信你真的就在他身边。如果你在他睡熟了之前把他放回去,他就有机会练习自己重新入睡了。

睡眠障碍。许多婴儿都很难入睡,或者睡得很不踏实。这些问题一般是由小毛病引起的,例如感冒或者是耳部感染等。这种睡眠障碍可能会在炎症完全消除之后持续很长的时间。全天在外上班的父母有时会发现,宝宝很难在傍晚的时候入睡。同时,我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我7点钟到家,她8点钟睡觉,我们几乎没有时间待在一起。”这让我忽然想到,虽然婴儿的失眠对某些人来说是个问题,但是对另一些父母来说却是解决某种问题的天然途径。尽管如此,一个不肯睡觉或者不断醒来的婴儿还是会让父母过度疲劳,而他自己也很难受。本书从第113页开始,用了很长的一章,对睡眠困难和解决办法作了讨论。

哭闹和肠痉挛

正常的啼哭和肠痉挛。所有的婴儿都有哭闹和焦躁的时候,而且往往比较容易找出原因。“哭闹和安抚”那一部分的内容(从第49页开始)也适用于一岁以内的小宝宝。哭闹的问题在宝宝6~8周大之前会越来越严重;但是,谢天谢地,以后就会逐渐减少。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大多数宝宝每天总共要哭闹一个小时左右。

但是,对有的宝宝来说,无论慈爱而又慌乱的父母怎么做,他们都会哭个不停,一小时又一小时,一星期又一星期地持续下去。肠痉挛的判定标准是:连续3个星期以上,每星期超过3天,每天3小时以上的无法安慰的哭闹。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健康的孩子无缘无故地哭闹、尖叫或者激动,而且比正常情况下持续的时间长得多,那就可以认定是婴儿肠痉挛。肠痉挛就是指来自肠子的疼痛,但是我们还不清楚这是不是引起这些婴儿哭闹的根本原因。

肠痉挛的宝宝似乎会出现两种不同的哭闹。有的婴儿基本上都是在晚上一段特定的时间里哭闹——一般是5点~8点。这些孩子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心满意足的,也很容易安慰;然后,随着夜晚的来临,麻烦就开始了。他们会大哭不止,有的时候还很难安慰,而且一哭就是好几个小时。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到底是傍晚的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此焦躁?举例来说,如果是消化不良,他们就会在一天当中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哭闹,而不仅仅在晚上。另一些婴儿不论白天晚上都会不停地哭闹。他们当中有的孩子看上去还很紧张,显得战战兢兢的。他们的身体无法很好地放松。他们很容易因为一点声响,或者任何快速的位置变化而受到惊吓或者开始哭闹。举例来说,如果你把小宝宝放在一个硬实的平面上,给他翻一个身,或者他的胳膊没包紧,又或者抱着他的时候你突然动了一下,这些都会让他大吃一惊。由于同样的原因,宝宝在头几个月里还可能不愿意在浴盆里洗澡。

应对婴儿肠痉挛。面对一个焦躁、亢奋、肠痉挛或者易怒的宝宝,父母经常会感到非常头疼。如果你的孩子患有肠痉挛,或者容易激动,那么你一开始抱起他的时候他可能不哭了,但是几分钟过后,他会比之前喊叫得还厉害。他的胳膊会胡乱挥舞,一双小腿也会又蹬又踹。他不仅拒绝安慰,而且反而好像因为你努力地安慰他而感到生气。这些反应对你来说是很痛苦的。你会觉得对不起他,至少开始的时候你会有这样的感觉。然后,你可能会越来越觉得自己不称职,因为你无法缓解他的痛苦。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表现得越来越生气,你就会觉得他在轻蔑地排斥你这个家长,然后禁不住心里恼火起来。但是跟一个小不点生气会让你觉得惭愧,于是你就会竭力地压制这种情绪。这会让你比任何时候都觉得神经紧张。

你可以试着做一些事情来改善这种局面,但是我认为,你首先应该向自己的情绪妥协。其实,在无法让宝宝安静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会感到担心、沮丧、畏惧和自责。大多数人还会感到内疚。如果面对的是第一胎的宝宝,就更会有这样的感觉,就好像孩子的哭闹是他们的错(其实并不是这样)。另外,大多数父母还会生宝宝的气。这很正常。毫无疑问,这个大哭大闹的小人儿会把你的生活搞得天翻地覆。虽然你知道这并不是孩子的错,也知道他不是故意地哭闹,你还知道他并不是对你发脾气,但你还是会感到有点怨恨,有点生气。这是很自然的。于是,有的父母就会为自己的愤怒而感到自责,好像他们因为有了这种负面情绪就更不是好父母了。所以,要想和一个肠痉挛的宝宝打交道,首先要做的就是向你的情绪妥协。你可能仍然会有同样的情绪,但至少你可以清醒地意识到你正在面对这种情绪。同时,你也会明白,其实所有的父母都要经历相同的事情。

决不要摇晃婴儿。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绝望和气愤会使一些父母用力地摇晃孩子,想让他们停止哭闹。但是结果常常会造成严重的永久性大脑损伤,甚至会导致死亡。这真是一种悲剧。所以,在你的忍耐力到达极限之前,在你还没想通过摇晃孩子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寻求帮助。你可以先咨询一下宝宝的医生。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一定要叮嘱照顾宝宝的其他成年人,让他们都知道摇晃宝宝是绝对不安全的。

医学诊断。如果你的宝宝患有肠痉挛,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医生或者护师给他做检查,看看他的哭闹是否有什么明显的病理原因。如果宝宝的身体发育基本正常,各方面的发展也基本正常,而且做过仔细的身体检查,那就更让人放心了;有时候找医生复诊也很必要。(发育不正常的肠痉挛婴儿很有必要进行全面彻底的医学诊断。)

如果得知宝宝的问题就是肠痉挛,你就可以松一口气了,因为得过肠痉挛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聪明,也一样会拥有健康的情感。对你来说,关键就是要以充分的信心和良好精神状态去面对接下来的几个月。

帮助你的孩子。咨询了你的医生或者护师以后,就可以给肠痉挛的婴儿尝试下面一些方法(同时请参见第49页,“哭闹和安抚”,以及206页的相关内容)。所有这些办法都是对一部分情况管用;没有什么方法是百试不爽的。你可以在两次喂奶之间给孩子用安抚奶嘴(有一位儿科医生的至理名言说得好,“一定要堵住那个发出不和谐声音的窟窿”);可以用一条浴巾把宝宝暖暖和和、舒舒服服地裹起来;可以把他放在摇篮里或者婴儿车里摇一摇;可以用前背式婴儿背兜带着宝宝做长距离的散步;可以开车带他出去兜风;可以荡秋千(但是大多数婴儿几分钟后就会厌烦,还会继续哭闹);可以给他做做腹部按摩(涂上按摩霜);可以在他的肚子上放一个盛着温水的瓶子;可以喝点草药茶,换一种配方奶,或者在母乳喂养的情况下改变一下母亲的食谱(例如,不喝牛奶和咖啡);还可以放点音乐,等等。你也可以试着把宝宝横放在你的膝盖上,或者放在一个装着温水的瓶子上,给他按摩后背。温水瓶不能太烫,把你的手腕内侧贴在上面,不觉得太烫就可以了。然后,为了保险起见,用一块尿布或者毛巾把瓶子包起来,再放在宝宝的身上或者把宝宝放在上面。

亢奋的宝宝在安静的环境下会平静一些,因此要保持房间安静,尽量避免客人的打扰,说话要轻一点,照顾宝宝的时候动作要慢一点,抱着他们的时候要搂紧,换衣服或者洗海绵浴的时候要给他垫一个大枕头(带防水罩的),防止他们滚来滚去,也可以大多数时间都用浴巾把他们包紧。

如果所有这些方法都不管用,孩子既不饿也不湿,也没有什么病,那接下来又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你完全可以把宝宝放到他的小床里,让他哭一会儿,看看他会不会自己平静下来。听着孩子哭闹却什么也不做是非常难受的,但是,实事求是地讲,除了对他的哭闹视而不见以外,你还能做什么呢?有的父母会出去散散步,任由孩子哭闹;有的父母则舍不得离开房间。处理这种情况没有正确或错误的方法,你认为合适就可以了。过一会儿,如果你的宝宝还是在哭,那就再把他抱起来,把每一种方法从头再试一遍。

帮助你自己。你也应该想一想你能为自己做点什么。你可能是那种比较看得开的父母,只要发现孩子没有什么严重的问题,而且,你为了让他高兴,也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你就不会过分着急了。如果你天生就是这样的话,那就很好。但是听着小宝宝哭闹会让许多父母觉得筋疲力尽而又心烦意乱,对第一胎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你一直都和宝宝在一起,那就更会难上加难。要是能从家里出来,和孩子分开几个小时,至少一周两次,那会对你很有好处。如果可能的话,多出来几次就更好了。要是父母双方能够一起出来,那就是最好的。你可以请一个保姆,或者找个朋友或邻居来替你照顾一下宝宝。

你可能跟许多父母一样,对此犹豫不决。你会想:“为什么我们要麻烦别人照顾宝宝呢?另外,离开这么长时间我们会担心的。”但是你不该把这样的休息看成是对自己的款待。因为充沛的精力和愉快的心情对你、对宝宝、对你的伴侣来说都很重要。如果你们找不到任何人来帮忙,就可以每星期找一两个晚上轮流出去走走,见见朋友或者看一场电影。你的宝宝不需要两个忧心忡忡的父母同时听着他哭。另外,也可以试着让朋友们来看你们。要记住,任何能够帮助你保持心态平衡的事情,以及任何能够避免你对宝宝过分专注的事情,最后也会使宝宝和其他的家庭成员受益。还有,尽管似乎有点难以开口,但是一定要叮嘱所有照顾孩子的人,绝对不能摇晃宝宝。

娇惯

父母会把孩子宠坏吗?从医院回到家里的前几个星期里,如果孩子在两次喂奶的中间经常哭闹,不能安安稳稳地睡觉,你就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个问题。你一把他抱起来走动,他就(至少是暂时地)停止了哭闹。一放下,他就会重新哭闹起来。在前6个月里,你用不着太担心孩子会被宠坏,这么大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觉得难受而哭闹。如果他一抱起来就不哭了,那就很可能是因为抱他的动作分散了他的注意力,也可能是因为你抱着他的时候温暖了他的小肚子,使他(至少是暂时地)忘记了自己的疼痛,或者忘了精神上的紧张。

关于娇惯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关键在于1个月大的孩子还不明白什么道理。所以很显然,他还没有能力做出这么复杂的思考,去指望在一天24小时里,只要一哭就会有人来关照他。只有在他懂得了这个道理的时候,才说明他被宠坏了。但是我们知道,小婴儿还不可能对事情做出预测,他完全生活在“此时此地”。他也不可能形成这种想法:“好吧,我会把这些家伙的日子搅得痛苦不堪,直到他们对我有求必应为止。”——这种想法也是被宠坏了的孩子的另一个重要特点。

婴儿在这个时期学习的,只是对世界的一种基本的信任(或者不信任)感。如果他们的需要能够得到迅速而又周到的满足,他们就会觉得这个世界是个充满慈爱的地方,一个基本上只发生好事的地方。于是,原来那些不好的印象也会很快地转变过来。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认为,这种基本的信任感会成为孩子性格的核心。所以,对“小婴儿能否会被宠坏”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等他长大一点,到了能够理解为什么他的需要不能马上得到满足的时候(可能在9个月左右),他才会被宠坏。所以,更重要的问题在于:“你怎样才能培养起婴儿最基本的信任感?”

6个月以后的娇惯。等到孩子6个月大的时候,你会变得更加多疑。宝宝到了6个月左右,肠痉挛和其他身体不适的原因就基本上消失了。很自然的,有些在肠痉挛期间经常被抱着走动的婴儿,已经习惯了那种不间断的关注。他们希望那样的走动和陪伴能够继续下去。

以一位母亲为例,她一刻也忍受不了孩子的哭闹,所以,只要孩子醒着她就会在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抱着他。于是,到了孩子6个月的时候,只要母亲一把他放下,他就会马上哭起来,还会伸出胳膊让母亲再把他抱起来。由于孩子的纠缠,想做家务是不可能的了。母亲难免会对这种束缚感到生气。但是,她又忍受不了孩子愤怒的哭闹。孩子很可能感觉到了父母的焦虑和不满,所以就会提出更多的要求。而另一位母亲的情况与此不同:如果孩子稍一哭闹,母亲就心甘情愿地把他抱起来;即使在孩子不哭的时候,母亲也能用背带整天把他背在身上。

娇惯孩子的原因。为什么父母经常会这样娇惯孩子呢?首先,容易受到娇惯的往往都是第一个孩子。对大多数人来说,第一个孩子简直是世界上最让人着魔的玩物。既然大人能在一段时间内对一辆新车着迷,那么他一连几个月陶醉于一个婴儿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喜爱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父母很容易把自己的希望和担心倾注到第一个孩子的身上。还有那种焦虑,那种要为一个弱小生命的幸福和安全负起全部责任的陌生感觉。这些原因都可能使你不由得对孩子百依百顺。于是,婴儿的哭声就会变成一种强烈的要求,让你必须做点什么,但你有时候又不清楚到底该做什么。有了第二个孩子以后,你会更加自信,也更有分寸感了。你会知道,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些东西是必须拒绝的。另外,当你深信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时候,也不会因为狠心而感到自责了。

有的父母比一般人更容易陷入娇惯孩子的误区。比如说,有的父母因为工作时间太长,或者因为对孩子发火而感到欠疚。有的人盼了很久才有了孩子,而且怀疑自己可能生不了第二个孩子了。有的父母对自己不太自信,所以情愿做孩子的奴隶。有的人领养了一个孩子,就觉得自己必须通过超常的努力来证明自己的爱心和能力。有的人在大学里学过儿童心理学,或者在心理学领域工作过,所以觉得自己更应该证实自己的教育实力。还有的人一听到孩子哭闹就觉得恼怒或者内疚,并进而发现这种精神上的紧张是难以忍受的。

无论内在的因素是什么,这些父母都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过分地牺牲自己的安逸和权利,却毫无怨言。要是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可以要,什么东西不该要,那情况还不至于太糟糕,但是孩子并不知道什么是对他们有好处的。期望父母的引导是孩子的天性,因为这会使他们得到安慰。当父母犹豫不决的时候,就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揪心地把他抱起来——好像晚抱一会儿结果就会很可怕似的,这样一来,孩子也会产生同样的感觉。所以,父母越是向孩子的要求让步,孩子的要求也就越多。那时候,父母就会觉得气愤,接着感到自责,然后再次做出让步。

怎样才能不宠孩子?越早发现问题(6~9个月大以后),就越容易医治。但是,你需要坚强的毅力和一定的狠心,才能对你的孩子说“不”,才能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给孩子设定限制。为了让自己保持良好的情绪,你必须牢记,从长远来看,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和过分的依赖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最终会大于带给你的麻烦。这不利于他们的个人成长,也会使他们很难跟外界顺利地接触,你的教育和纠正完全是为了他们好。

给自己制定一个计划,如果有必要可以写在纸上。要把家务和其他的事情都紧凑地安排好,让自己在孩子不睡觉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有事情做。做事的时候要非常麻利,这样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同时也给你自己提神。假如你是一个小男孩的母亲,而他又已经习惯了整天让人抱着,当他哭着伸出双臂的时候,你要用友好而坚决的语气跟他解释,告诉他这件事情和那件事情必须要在今天下午做完。虽然他听不懂你的话,但是他能理解你的语气。你要专注地干你的活。第一天的头一个小时是最难过的。

如果母亲从一开始就有大部分时间不能露面,也很少说话,那么,孩子就会比较容易接受改变。这可以帮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别的东西上。还有的孩子只要能看见母亲,还能听到母亲跟他说话,即使不抱起来,他也能很快调整过来。当你给他一个玩具,教他怎么玩的时候,或者当你决定傍晚和他玩一会儿的时候,你就要在他旁边席地而坐。如果他愿意,你可以让他爬到你怀里,但是,千万不要恢复抱着他到处走动的习惯。当你和他一起坐在地板上的时候,要是他感觉到你不会抱着他走动,他就会自己爬开。如果你把他抱起来,那么,只要你想把他放下,他就会哭闹着抗议。当你和他坐在地板上的时候,如果他不停地哭闹,你就应该再找一件事情让自己忙活起来。

你正在努力尝试的就是帮助孩子锻炼面对挫折的忍耐力——每次一点,慢慢来。如果他没有从婴幼儿时期(大概6~12个月期间)就慢慢地学会忍耐,以后再学就困难多了。

身体的发育

婴儿首先学会头部的运动。婴儿都要经历一个缓慢的过程,才能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最初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向下过渡到躯干、手和腿。许多早期的运动早已预先设定在大脑里了。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就知道应该如何吮吸了。如果什么东西碰到了他的脸蛋——比如你的乳头或者手指——他就会努力地用嘴去够。用不了几天,他就能十分熟练地吃奶了。如果你想按住他的头不让他动,他马上就会生气,而且还会扭动脑袋想要挣脱出来。(或许这就是婴儿与生俱来的防止窒息的本能。)一般最晚到一个月左右,婴儿就会用眼睛去跟踪物体,还会用手去够东西。

学会用手。有些婴儿刚一出生就能随意地把拇指或者其他手指放进嘴里。怀孕期间的超声波检查显示,宝宝在出生前就会吃手指。然而,大多数婴儿直到两三个月大的时候,才能有规律地把手放进嘴里。同时,由于婴儿的小拳头这时还攥得很紧,所以他们一般都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单独叼住拇指。

但是许多婴儿在大约两三个月的时候,竟然能一连几个小时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手。他们把手高高地举着,直到突然一下砸在自己的鼻子上为止——然后,他们会伸出胳膊,重来一遍。这便是手眼协调的开始。

手的主要作用是抓住东西和操纵物体。婴儿似乎事先就知道他下一步要学什么。在他真正能够抓住一件物体的几周之前,他好像很想努力地抓住物体。在这个阶段,如果你把一个拨浪鼓放在他手里,他就会抓住它摇晃。

到半岁左右,宝宝就学会了如何去够离他有一臂距离的东西。也是在大约这段时间,他还会学着把一个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逐渐地,他就能更加熟练地摆弄东西了。从大约9个月开始,他会很喜欢小心翼翼而又专心致志地捡拾一些小东西,尤其是那些你不希望他们去碰的东西(比如一点尘土)。

右撇子还是左撇子。孩子习惯用哪一只手是个令人迷惑不解的问题。大多数婴儿在最初的一两年里都是双手并用的,而且两只手同样灵活,然后,才会慢慢地偏向使用右手或者左手。很少有婴儿在6~9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偏爱使用某一只手。左撇子或者右撇子是天生的。大约有10%的人习惯使用左手。习惯用哪只手做事与家族因素有关,有的家庭会有好几个左撇子,而有的家庭则一个也没有。强迫习惯使用左手的孩子改用右手,会使孩子的大脑出现混乱,因为大脑早已形成了一套不同的工作方式。顺便说一下,习惯用右手还是习惯左手的现象跟使用左右腿的偏好以及优先使用哪只眼睛的情况是相似的。

学会翻身和滚落的危险。婴儿学会控制头和胳膊的年龄各不相同,他们学会翻身、独坐、爬行和站立的时间就更是因人而异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和体重。体瘦、结实、精力充沛的孩子总是急于运动,而身体较胖的好静的孩子可能希望再等一等。

到了婴儿开始学翻身的时候,千万不要把他独自放在桌子上,哪怕只是一转身的工夫也不行。因为你无法准确地预测他什么时候就会成功地翻过身来。所以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只要孩子在高处,就要用一只手扶着他。在2~6个月之间,等宝宝能够翻身的时候,即使把他放在成人用的大床中间也是不安全的。别小看那个小东西,他翻到床边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所以许多孩子就从大床上掉到了地上,这使做父母的感到非常内疚。

从床上摔下来以后,如果宝宝立刻大哭起来,几分钟之后就止住哭闹,并且恢复了正常,就表示他没有受伤。如果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以后,你发现他有任何行为上的变化(比如爱哭、嗜睡、不吃东西等),就要打电话给你的医生或者护师,向他们说明当时的情况。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放心,孩子一般是不会有事的。如果你的宝宝失去了意识,哪怕只是很短的时间,你也最好立即给医生打电话。

独立坐。大多数孩子在7~9个月的时候,不用扶就能坐得很稳。但是,在他具备那样的协调能力之前,他可能就已经迫不及待了。如果你拉住他的双手,他就会试着把自己拽起来。孩子的表现总是让父母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再过多久我才能让他靠着东西坐在婴儿车里或者高脚椅上呢?一般说来,最好还是等到他能够自己稳稳地坐上几分钟的时候,再让他靠着东西笔直地坐着。但这并不是说父母不能让孩子坐着开开心,你可以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还可以让他靠着倾斜的枕头坐在婴儿车里,只要孩子的脖子和后背挺直就行。最不可取的是让孩子长时间地弯着腰坐着。

高脚椅的最大优点在于,它可以让孩子和家人一起进餐。但在另一方面,孩子从高脚椅上摔下来的危险却是让人十分担心的,何况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如果你要使用高脚椅,就要选一个底座宽大的,以免椅子翻倒。还要用配备的安全带把孩子扣住。无论孩子是坐在高脚椅上、还是坐在矮椅子上,都一定要有人照看。

拒绝换尿布。宝宝永远都学不会的事情之一就是换尿布和穿衣服的时候躺着不动。那是因为这完全违背孩子的天性。从孩子学会翻身到1岁左右,也就是他们能够站着穿衣服的时候,他们会愤怒地哭喊、挣扎着不想躺下去,就好像那是一种他们从没听说过的暴行一样。

有几种办法多少会有点帮助。有的孩子能被父母发出的有趣的声音吸引,有的孩子的注意力可以被一小块薄脆饼干或者小甜饼转移。你还可以用一个特别好玩的玩具来吸引他,比如八音盒或者活动玩具什么的,而且只在穿衣服的时候才专门把它拿出来。在你让宝宝躺下来之前就应该分散他的注意力,不要等到他开始喊叫的时候再去想办法。

匍匐和爬行。匍匐,就是宝宝开始拖着自己的身体在地板上爬。这个进步一般出现在6~12个月之间的某个时候。爬行,就是他们用双手和膝盖支撑起身体到处移动,这往往要比匍匐晚几个月。偶尔也有一些完全正常的婴儿根本不会匍匐或者不会爬行,他们只是坐在那儿,蹭过来蹭过去,直到学会站立为止。

婴儿匍匐和爬行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当他们熟练了之后就会改变方式。有的孩子先学会向后爬,有的则像螃蟹一样往两侧爬,有的婴儿直着腿用双手和脚趾爬行,有的用双手和双膝爬行,还有的则使用一条腿的膝盖和另一条腿的脚来爬行。爬行速度快的孩子可能走路会晚一些,而爬得比较笨拙或者从来就不会爬的孩子却具备了早学走路的动力。

站立。虽然有些宝宝精力充沛而又善于运动,早在7个月的时候就能站立了,但在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第一年的最后3个月里学会站立。偶尔,你也能见到1岁以后还不会站立的孩子。但是这些孩子在其他所有的方面都表现得很聪明、很健康。他们当中有的胖乎乎的,性情比较温和;有的双腿的协调性发展得有点慢。只要你的医生和护师认为他们是健康的,他们在其他方面也都很好,就不用为这些孩子担心。

相当多的孩子在刚开始学站立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怎么坐下去,所以常常会陷入困境。这些可怜的小家伙会一直站着,直到累得筋疲力尽而烦躁起来。父母同情自己的孩子,他们会赶紧把孩子从围栏里抱出来,让他坐下。可是孩子立刻就把刚才的疲劳忘得一干二净,再一次站了起来。这一次,他没站几分钟就哭起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父母能够采取的最好办法就是在宝宝坐下的时候,给他一些特别有意思的东西玩,或者用小车推着他多走一会儿。令父母感到安慰的是,孩子会在一周之内学会如何坐下。不知哪天,他就会试着坐下去。他会小心翼翼地把自己的屁股往下蹲,等到胳膊够着了下面的坐垫,他就会犹豫很长的时间,然后“扑通”一下一屁股坐下去。他会发现原来摔得并不重,而且他坐的地方也垫得很舒服。

再过几个星期,宝宝就能学会用手扶着东西来回走动了。先是用两只手,然后就用一只手。这个阶段被称为“蹒跚学步”。他最终会掌握足够的平衡能力,什么也不扶就能走上几秒钟。他的精力太集中了,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一件多么大胆的事情。这时候,他就为行走作好了准备。

走路。许多因素都决定着宝宝学会独自行走的时间。其中,遗传因素恐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其次就是宝宝的愿望、体重、爬行的熟练程度、疾病和负面经历等。一个刚刚开始练习走路的孩子,如果生病卧床两周,他就会在一个多月或者更长的时间里不愿意再作尝试。如果正在学走路的孩子摔了一跤,也会在几周之内拒绝再次放开双手独自行走。

大多数幼儿都是在12~15个月之间学会走路的。有一些强壮而又有热情的孩子早在9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走路了。也有相当数量的聪明孩子在1岁半,甚至更晚的时候才开始走路。你用不着采取任何方法去教孩子走路。当他的肌肉、神经和精神都作好准备之后,你想阻止他都办不到。(学步车不能帮助孩子更早地学会走路,而且还非常不安全。相关内容请参见93页。)

O型腿、内八字和外八字。走路较早的孩子的父母或许会担心,这会不会给孩子的腿带来不良的影响。在我们看来,无论孩子自己想做什么,都是因为他们的体格已经有能力承受这种动作了。在练习走路的头几个月里,宝宝有时会形成O型腿或者镰刀腿。但是这种情况既存在于走路较早的孩子身上,也存在于走路较晚的孩子身上。大部分宝宝在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两只脚多少都有点外八字,但是随着他们的进步,脚尖就会逐渐向里合拢。有的孩子一开始就像查理·卓别林那样,脚尖笔直地分向两侧,而这些孩子后来也只不过还有一点轻微的外八字。一般的宝宝开始都会有一点外八字,而后来双脚往往都是基本平行的。那些开始时两脚水平朝前的宝宝则更容易在以后变成内八字。内八字脚和O型腿常常是相伴相随的。

孩子的腿、踝关节、脚的挺直程度都取决于多种因素,其中包括孩子先天的发育模式。有的孩子似乎本来就有长成镰刀腿的倾向,同时踝关节还容易内翻。体重较重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成这种情况。而另一些孩子似乎生来就会长成O型腿和内八字。我认为这种情况最容易出现在那些特别活跃、体格健壮的孩子身上。另一个因素可能和孩子习惯于把脚和腿放在什么位置有关。(比如,你有时会看到有的孩子双脚在踝关节处形成内翻,那是因为他们总是那样把两只脚对着压在身子下面坐着。)另一个可能的原因就是,有的宝宝总是双脚相对地趴着,于是就形成了内八字脚;我们已经知道俯卧的睡姿会增加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的危险(请参见662页),因此这种情况就不那么常见了。

从孩子开始站立的时候起,做常规体检时,医生和护师就会观察孩子的踝关节和腿部发育情况。这就是孩子2岁期间要定期接受体格检查的原因之一。如果踝关节无力、镰刀腿、O型腿或者内八字等情况还在继续发展,那就需要采取矫正措施,但是这些情况多数都会随着时间自行恢复正常。

对人的了解

对陌生人反应的变化。不同年龄的宝宝对陌生人的反应是不同的。你可以通过观察这种反应来了解他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情况。下面的情景就是宝宝1岁之前,在医生办公室里的典型反应:2个月大的婴儿几乎还不会注意医生,当他躺在检查台上的时候,他的视线会越过医生的肩膀看着自己的母亲。4个月大的宝宝是医生的最爱,只要医生冲他微笑或者对他发出声音,他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到了5~6个月,宝宝可能已经开始转变他的想法了。9个月的时候,他已经肯定地认为:医生是个陌生人,所以应当感到害怕。当医生靠近的时候,他就会停止蹬踹和咕哝。他的身体会一动不动的,眼睛则专注地打量着医生,甚至充满怀疑。这种反应大约能持续20秒。最后他开始尖声地哭喊。他可能太生气了,所以检查都结束很长时间了,他可能还在哭。

陌生焦虑。9个月大的婴儿不但会对医生感到怀疑,任何新鲜和陌生的事物都会让他产生焦虑。甚至是母亲的一顶新帽子也会让他不安。如果宝宝已经习惯了父亲留着胡子的样子,那么刚把胡子刮干净的父亲也会让宝宝感到紧张。这种表现被称为“陌生焦虑”。这是一种让人感到非常有趣的现象。到底是怎样的改变让你的宝宝从喜欢所有的人变得如此多疑,如此自寻烦恼?

在6个月以前,宝宝就能认出曾经见过的东西(我们之所以知道这一点,是因为他们会用更长的时间盯着这些东西看),但是他们似乎还没有真正地去思考,想想那些事物究竟是陌生的还是熟悉的。这可能是因为4个月宝宝的大脑思维部分——脑外层或者叫大脑皮层——还没完全联通。直到6个月的时候,大脑皮层的机能才能完善起来。其中一种结果就是,此时宝宝的记忆力会得到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清楚地分辨熟悉和陌生的事物,而且他们似乎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明白陌生的事物可能潜藏着危险。从宝宝的反应过程里你就能观察到这一点。他一开始会先盯着陌生人看,然后再看看你,然后又瞧瞧陌生人。最后,过了几秒钟之后,他就会放声大哭。

到了6~9个月的时候,小宝宝就变得更聪明了。但是,他们仍然不善于根据过去的经验来预测接下来将会发生的事情。6个月大的小宝宝通常是活在“现在”的。所以,当一个陌生人出现在他面前的时候,他不能理解为什么眼前不是一个熟悉的人,他也不能判断这种情况会带来什么好处。他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所以就只能抗议和哭闹了。到了12~15个月,当怯生的感觉逐渐消失,小宝宝就能更好地从以前的经历中吸取经验,并且对将要发生的事情做出预测。他可能会想:“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是过去没有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所以我可以对付这个陌生人,我也不用恐慌。”

有些小宝宝(大约14%)会对陌生的事物和陌生的人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当看见意料之外的事物时,即使是很小的婴儿也会心跳加快,而且在整个儿童时期,他们都会过度地谨慎。就拿刚开始学步的小宝宝来说吧,他们在进入一个新环境之前,往往要踌躇很长时间。这种性格特点有时被非常形象地称为“慢热”。这种性格是天生的,来自于宝宝大脑独特的运转方式,而不是父母早期培养的结果。最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种病,也不需要纠正。

如果你的宝宝在半岁左右,好像对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异常敏感,那就应该避免惊吓,让陌生人跟他保持一定的距离,直到宝宝对这个人熟悉起来为止。但是,也不要不让他见陌生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接触,陌生的事物会变得更加熟悉,即使是慢热的宝宝也会变得更加轻松自在。

衣物和用品

鞋子:何时使用以及选择哪种款式?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孩子不在户外行走,就没有必要给他穿鞋。在室内,宝宝的脚和手一样,始终都是凉爽的,所以他不会觉得光着脚有什么不舒服。换句话说,孩子在1岁之内,如果地板不是特别凉,就没有必要给他穿毛线织的鞋子或者脚套。

学会站立和行走以后,在条件适合的环境下,孩子应该尽量光一光脚。孩子的足弓最初都是比较平直的,通过站立和行走,足弓和脚腕就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只有这样,足弓才会慢慢地拱起来,脚腕也会变得强劲有力。在粗糙不平的地面上行走,还能加强我们对脚部和腿部肌肉的锻炼。

当然,在寒冷的天气里,或者当孩子在室外的人行道、不安全的路面上行走时,是需要穿鞋的。但是在两三岁之前,坚持让孩子在屋里光着脚(或者穿着袜子)活动,或者在暖和的天气里让孩子光着脚在室外、海滩上、沙箱里或者其他安全的地方行走,也是大有好处的。

孩子一开始最好穿半软底的鞋子,这样更便于小脚丫的活动。买那些样子别致的鞋子实在是浪费钱财。关键在于要让鞋子足够大,使脚趾头不至于蜷着,但是也不能大得穿不住。

孩子的脚长得惊人地快,用不了多久鞋就小了,有的时候一双鞋只能穿2个月。所以父母要养成习惯,每隔几个星期就要试一试孩子的鞋,看看它们是不是还够大。鞋子的大小不能只容许孩子的脚趾头伸直,还要再大一些才行,因为孩子走路时,每迈一步,脚趾就会往前挤。所以,当孩子站着不动的时候,鞋尖部分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要在孩子把脚伸进去以后,脚趾前面还有半个大拇指甲(约0.6厘米)的空间。你不能在孩子坐着的时候进行判断,因为人站着的时候,脚在鞋子里占的空间更大。当然了,鞋子的宽窄也必须合适。有一种可以调节大小的软鞋,能够放大足足一个号码。带防滑底的鞋子是很有用的,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先学会滑冰,后学会走路了。你可以用粗砂纸把光滑的鞋底打磨得粗糙一些。

只要鞋子合脚,价格便宜的也无妨。只要不会出太多的汗,给他穿布面胶底鞋也是不错的。最初的几年里,宝宝的脚都是圆圆胖胖的,所以,矮帮的鞋子有时会穿不住,不如高帮的鞋子方便。但是除此以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非要给孩子穿高帮鞋不可。孩子的脚踝并不需要额外的保护。

游戏围栏。从孩子3个月的时候起,游戏围栏就能派上很大的用场。对于那些十分忙碌的父母来讲,它的作用尤其明显。你可以把游戏围栏放在起居室、厨房,或者你工作的房间里,这样你就可以一边干活,一边近距离地看着孩子,同时,孩子又不至于被踩着或者磕着。

当孩子长到能够站立的年龄,他还可以抓住游戏围栏的扶手,而且脚底下还有一个稳固的底座,因而十分安全。在天气好的时候,你可以把围栏搬到门廊里,让孩子安全地坐在里面,观察周围的世界。

如果你打算使用游戏围栏,最好在婴儿三四个月的时候就让他熟悉这个东西。要趁他还没有学会站立和爬行,也不曾感受到地板上的自由自在的时候,就经常把他放在里面。否则,他一开始就会把它当成监狱看待。等他能坐会爬的时候,就会很高兴地去够几英尺以外的东西,还喜欢玩比较大的物件,比如,炒菜勺子、平底锅、过滤勺等。所以,当他对游戏围栏感到厌烦的时候,就可以让他坐在婴儿安乐椅上,或者坐在连体桌椅上。给他一些到处爬行的时间对他是有好处的。

然而,即使孩子愿意,也不应该让他一直待在游戏围栏里。他需要一些时间进行探索性的爬行,但是要有成年人的看护。每过一个小时左右,你就应该陪他玩一会儿,抱抱他,或者用背兜把他挎在胸前,带着他们走动走动。在12~18个月之间,多数孩子在游戏围栏里待的时间就会越来越短。

秋千。在孩子学会了独坐,还不会走路的这段时间,秋千就派上用场了。有的秋千还带有动力装置,有的是为了在过道上使用而专门设计的,还有的装有弹簧,能把孩子弹起来。需要注意的是,弹簧上应该有罩子,防止手指受伤。否则,弹簧的间隙就不应该超过3毫米宽。有的孩子会高兴地荡来荡去,玩上很长时间,也有的孩子很快就玩够了。玩秋千能够避免孩子在会爬以后可能导致的很多麻烦,但是也不应该让宝宝成天地坐在上面。他们需要大量的机会去爬行、探索、站立和行走。

学步车。学步车曾经很受欢迎,因为它看起来好像能帮助孩子早一点学会走路。但实际上,学步车反而会成为宝宝学步过程中的阻碍,因为孩子要做的只是摆动自己的双腿,根本用不着担心身体平衡的问题。走路需要多种技能,而宝宝可能会图省事,不愿意去学习走路必需的所有技能。他靠自己的力量已经玩得很开心了,为什么还要学习走路这种困难的新花样呢?

另外,学步车还很危险,曾经使很多孩子受伤。因为它提升了孩子的高度,所以宝宝可以够到可能对他造成伤害的物品;它提高了孩子的重心,所以宝宝更容易摔倒;它还使孩子向前运动的速度达到了惊人的水平。孩子使用学步车的时候,容易连人带车一块顺着楼梯滚下去,从而造成严重的伤害。类似的先例已经出现过了。应该停止婴儿学步车的生产。如果你有一辆,那么最安全的办法就是把轮子卸下来让它无法滚动,要么就干脆把它扔掉。

哭闹和安抚

他为什么哭?这是个重要问题,如果你是第一次照顾孩子,这个问题就更重要了。婴儿的哭闹跟大一点的孩子不同,这是宝宝唯一的表达方式,所以含义很多,不仅是因为疼痛或者伤心。随着宝宝的成长,哭闹就不是什么大问题了,因为大一些的孩子就不那么爱哭了,而且父母也能知道孩子的需要,所以也就不那么担心了。

但是,在最初的几个星期里,莫名其妙的问题会不断地钻进你的脑海:他是不是饿了?是不是尿湿了?他是不是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病了?是消化不良吗?还是他觉得寂寞了?父母很难想到孩子会因为疲劳而哭闹。然而,这恰恰是孩子哭闹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有的时候问题很好解决,但是也有很多哭闹不那么容易解释。事实上,到几个星期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婴儿——特别是第一胎的宝宝——都会进入一个烦躁不安的时期。虽然我们可以给这个时期命名,但却不能准确地对它作出解释。当这种哭闹只在傍晚或者下午有规律地出现,可能是由肠痉挛引起的。肠痉挛有时跟腹胀和排气有关。如果宝宝一到白天或者晚上的某个时间就会哭闹,我们只能叹口气对自己说,在这个阶段他就是一个烦躁型的孩子。有的孩子哭起来异常激烈,而且又踢又踹,有人把这样的孩子叫做惊厥型婴儿(不同于“机能亢进”,后者经常用来描述大孩子的表现)。

即使是健康的婴儿也会在前3个月内出现烦躁和无法安慰的哭闹。这种情况一般会在前6周左右变得越来越严重,然后就慢慢地减弱。和美国的婴儿相比,那些工业欠发达国家的孩子出现烦躁的阶段普遍较短,但也还是会出现。从出生到大约3个月的这段时间,婴儿的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都没有成熟,还处在适应外界环境的时期。但是,也有些婴儿要比其他孩子更难顺利地适应这个过程。

最让父母头疼的事情莫过于面对一个哭闹不止、无法安抚的小婴儿。所以一定要记住,宝宝最初几周的过度哭闹只是暂时现象,并不意味着什么严重的问题。如果你很担心(谁能不担心呢),就让医生给你的宝宝仔细地检查一下,也好打消你的疑虑。如果需要的话,还可以再检查一次。另一个需要牢记的问题就是,想通过摇晃孩子来止住哭闹的做法是非常危险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值得反复强调。更多关于哭闹得无法安慰的婴儿(肠痉挛)的内容,请参见78页。

找出原因。人们曾经认为好母亲都能区分孩子的不同哭声,而且知道如何做出反应。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哪怕是非常出色的父母,基本上也无法靠声音来分辨不同的哭声。所以,他们会针对不同的情况,试着做出不同的反应,来推测孩子哭闹的原因。这里有一些可能的原因仅供参考(同时可以参照53页的备忘清单):

● 是因为饿了吗?不管你是按照固定时间喂奶,还是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他喂奶,都会逐渐了解孩子的生活规律——比如在一天当中,他什么时候可能想多吃一点,什么时候会早早地醒来等。有些孩子根本不会形成有规律的习惯,那就更难推测他在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了。比如说,孩子一天当中的最后一顿饭只吃了平时的一半,他就很可能在一个小时之后醒来哭闹,而不是像往常一样要3个小时以后才睡醒。当然,有的时候孩子虽然比平时吃得少很多,但还是会一直睡到下一次吃奶的正常时间。可是,如果孩子吃得和平时一样多,却不到3个小时就醒来哭闹,这就不太可能是饥饿引起的了。

● 他想吸吮手指或奶嘴吗?对于婴儿来说,就算吃不到母乳或是配方奶,吸吮的动作本身也是令人安慰的。如果你的孩子烦躁不安但又确实吃饱了的话,你就可以给他一个橡皮奶嘴,或者鼓励他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大多数婴儿在最初几个月都会举起手指吸吮着玩,然后他们会在1~2岁之间的某个时候自己改掉这个习惯。早期的吸吮不会形成对奶嘴的长期依赖(更多关于橡皮奶嘴的内容,请参见37页)。

● 会不会由于孩子的饭量增长了,原来的定量不够吃?或者因为母亲的奶水变少了,孩子吃不饱?婴儿的饭量不会一下子就超过原有的定量。如果奶水不够,他就会一连几天比平时花更多的时间吸吮母乳,或者每次吃配方奶的时候都把瓶子吃得干干净净,然后还要四处张望,想再多吃一点。他还会比平时醒得早些,但是不会太早。大多数情况下,他都是在连续好几天饿得提前醒来之后,才开始在吃完奶的时候哭闹。

● 他需要让人抱抱吗?小婴儿特别需要有人抱一抱、摇一摇,当他在身体上感到了安全的时候,才会平静下来。有的孩子在紧紧裹着的时候,或者包在温暖舒适的毯子里,胳膊无法活动的时候,就能感到安慰,从而缓解哭闹。包裹和摇动之所以会有这种舒缓情绪的作用,可能是因为它们重新创造了子宫里那种熟悉的感觉。白噪声①——比如吸尘器的声音、收音机的静电声,或者父亲母亲发出的“嘘嘘嘘”的声音——也可以起到类似的舒缓作用。

● 孩子是否因为排泄而哭闹?大多数婴儿似乎并不在乎这些,尤其是那些小婴儿。但是也有些宝宝对此比较挑剔。检查一下尿布,该换就换。如果他用的是尿布,就要检查一下安全别针,看看孩子是否被扎着了。虽然这种情况十分少见,但还是得看一看,确保万无一失。另外,还要看一看是否有头发或者线头缠住了他的手指或脚趾。

● 是消化不良吗?有个别孩子消化奶水的能力比较差,每次吃完奶以后都会哭闹一两个小时,因为这时胃肠正在消化奶水。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就应该考虑改变一下自己的饮食——比如,减少奶或者咖啡的摄入。如果孩子吃的是配方奶,就可以请教一下医生或者护师,看看是否有必要改喂其他的奶粉。有些研究者发现,改用能降低过敏反应的配方奶可以减少许多婴儿的哭闹;也有一些专家认为,只要不出现其他的过敏反应,比如皮疹,或者家族性的食物过敏症,就不应该采用这种办法。

● 是否因为胃部灼热?多数孩子都会出现呕吐,有些还比较严重。当奶从胃里涌上来时,有的孩子会感到疼痛,因为胃酸会刺激食道(从胃到口腔的管道)。由于胃部灼热而哭闹的孩子吃完奶以后立刻就会呕吐,这时候奶还停留在胃里呢。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你已经给孩子拍过后背顺过气,也得试着再拍一拍让他打嗝。如果这种哭闹经常出现,你就应该跟医生或护师讨论这个问题。(医学上把这种问题称为胃食管返流症,或者GERD;具体内容请参见93页。)

● 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有的时候,孩子哭闹就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舒服。一般来说,孩子生病之前都会变得爱发脾气,到后来才会表现出生病的明显症状。除了哭闹以外,往往还有一些症状可以提醒你孩子病了——比如流鼻涕、咳嗽或者腹泻等。如果你的孩子不仅哭得十分伤心,而且还有其他生病的症状,或者从总体的精神状态、行为举止或者神情气色上都和平常不一样,那就要给他测量一下体温,还要打电话给医生或者护师寻求帮助。

● 他是不是被宠坏了?虽然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被宠坏,但是你可以放心,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你的宝宝不会仅仅因为被惯坏了而哭闹。一定是有什么事让他心烦了。

● 是不是他太累了?有些小婴儿似乎生来就不会安安稳稳地入睡。他们每次到了该睡觉的时候就会变得紧张。那是因为他们在入睡以前总会出现某种低落的情绪,所以他们就会哭闹。有些孩子哭起来不顾一切,声嘶力竭。然后,他们会慢慢地或者突然地停止哭闹,酣然睡去。对于小一点的婴儿来说,如果他不能按时睡觉,或者因为和陌生人在一起,或者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又或者被父母逗弄得兴奋时间过长,他们就会变得紧张而又易怒。这些情况非但不能帮助他们入睡,反而会导致睡眠障碍。如果父母或者陌生人还想安慰他们,和他们继续玩耍、交流,或者摇来摇去,那就只会把情况搞得更糟。

所以,要是你的宝宝已经吃了奶,换了尿布,可是到了睡觉的时候却还在哭,那么你首先应该推断他只是累了,应该把他放到床上让他睡觉。如果他还是哭,你就可以试着让他一个人待几分钟,以便给他个机会自己安静下来。

还有些孩子过度疲劳以后,能够在轻缓的运动中很快安静下来——比如推着他在摇篮里前后摇晃,在童车里摇晃,或者抱在你的怀里或者背着慢慢地走动。在昏暗的房间里效果会更好。婴儿偶尔会反常地紧张,遇到这种情况,你也可以试着抱着他走一走或者摇一摇。在这方面,婴儿摇篮有时候是很管用的。有的父母会把孩子放在婴儿座椅上,再把座椅放在烘干机上,然后启动机器。烘干机的声音和震动也可以让孩子感到安慰。我建议你一定要把孩子捆扎得安全而又牢靠,还要用胶带固定好座椅,免得它因为震动而滑落到地板上。但是你不能总指望用这种激烈的方式帮助孩子入睡。这样容易使孩子对此越来越依赖,他们还会不断地要求你提供这些待遇。(关于肠痉挛的章节从78页开始,有更多针对难以安慰的婴儿的内容。)

备忘清单:安慰婴儿哭闹的提示

喂奶,或者给他一个橡皮奶嘴。

换尿布。

抱起来,裹紧了摇一摇,或者晃一晃(绝不要震动)。

制造一些白噪声(吸尘器的声音、收音机的静电声,或者嘘声)。

把房间的光线调暗,减少对孩子的刺激。

安下心来,告诉自己宝宝很好,而且你已经把能做的都做了。休息一下,也让宝宝有机会自己平静下来。

尿布的使用

给宝宝做清洗。换下湿尿布的时候,不必给孩子冲洗。你可以用棉球或者毛巾蘸着清水给他擦拭,也可以用纸巾蘸着婴儿洗液给他擦拭,还可以用湿纸巾。在商店购买现成的湿纸巾十分方便,但它们可能含有香精或者其他化学成分,有时还会引起尿布疹。给女孩做清洁的时候,一定要从前往后擦洗。给男孩换尿布的时候,要先把另一块尿布搭在他的生殖器上,等你一切就绪的时候再拿开。这样就不至于在你还没给他包好尿布时被他尿了一身。让宝宝的皮肤在空气中晾一晾是很有好处的。换完尿布以后一定要用肥皂和清水把手洗干净,因为这样可以预防有害细菌的扩散。

何时换尿布?大多数父母都在把孩子抱起来喂奶的时候换一次尿布,然后把孩子放回床上之前再换一次。忙碌不堪的父母们发现,如果每次喂奶时只换一次尿布——一般在喂奶之后进行——就可以节省时间,还能减少洗尿布的麻烦,因为孩子经常会在吃奶的时候排便。大多数婴儿对湿尿布都没什么反应,但是也有些孩子对此极为敏感,所以更需要经常地更换。如果孩子盖得很暖和,湿尿布就不会感觉凉。湿的衣物只有暴露在空气中才会变凉,因为水分的蒸发会带走热量。

一次性纸尿裤。如今,大多数父母都会选用一次性纸尿裤,不仅因为方便,还因为纸尿裤可以吸收更多的尿液。一次性纸尿裤的吸湿性能很好,所以看上去比较干爽。但即使这样,纸尿裤也要像棉尿布一样勤换。如果你选择了尿布服务,那么使用棉尿布的费用和购买纸尿裤的费用就差不了多少。在家里洗尿布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但是要付出更多的劳动。为了减少木头纸浆的消耗,也为了减少垃圾填埋的压力,有些家庭会选用棉尿布。一次性纸尿裤的生产商已经进行了改进,纸尿裤对于环境的危害已经被降低到不高于棉尿布的水平。吸收能力超强的新型纸尿裤偶尔会出现破裂,里面会漏出一些凝胶似的东西(吸收液体的材料)。有些父母误以为这种材料是用来杀虫的,甚至认为它会引发皮疹,其实这种东西没有什么危害。

棉尿布。如果你选择了尿布服务,就会每周收到他们寄来的一包干净的尿布。如果你自己准备尿布,自己清洗,就会需要至少几十条尿布。虽然你省了一些钱(买尿布的花销还不到尿布服务价格的一半),但却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干这些活。很多父母都喜欢事先叠好的尿布。这种尿布用尼龙搭扣粘合在一起。如果你喜欢老式的尿布,就要在使用的时候注意两件事情:第一,要在最容易尿湿的地方垫得厚一些;第二,不要把孩子的两腿之间塞得满满的,使两条腿叉开老远。

对于正常身长的婴儿,你可以用普通大小的正方形尿布或者长方形尿布,按照下面的图示折叠:首先折成3层的长条,然后从一端折起1/3。这样,有一半尿布就是6层,另一半则是3层。男孩的身前需要双倍的厚度。如果女孩是趴着的,那么较厚的一端也要放在身前(当然不是指睡觉的时候,而是说玩耍的时候)。如果女孩仰卧,那就放在身后。别别针的时候,先要把两根手指伸到尿布和孩子中间,免得扎着孩子。使用前可以先把别针往肥皂上戳一戳,这样更容易穿透尿布。

过去,父母们会给孩子穿上防漏尿裤,避免床单被尿湿(也为他们自己减少麻烦)。如今的尿布裤是由高科技的透气材料制成的,可以让更多的空气在宝宝的臀部循环(这一点能够真正缓解尿湿,从而减少尿布疹的生成)。但是,它们并不是百分之百防水,所以会有一点渗漏。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使用两块尿布。你可以把第二块尿布给孩子围在腰上,像系围裙那样,然后再用别针别住。你还可以把它叠成长条,顺着第一块尿布的中央垫好。

尿布的洗涤。要准备一只带盖子的提桶,装满水,尿布一换下来,就马上放进去。如果在每4.5升的水里加入半杯硼砂或者漂白剂,就能有效地祛除污渍。换下沾有粪便的尿布时,先要用刀把粪便刮到便池里,或者用手抓住尿布(一定要抓牢),在卫生间里用水龙头冲洗。每次洗完尿布的时候都要把尿布桶刷一遍。(当然,如果你选择了尿布服务,就只要把尿布连同上面的污物一齐扔到他们提供的塑料桶里就行了。尿布服务公司会取走塑料桶,给你留下一大袋干净的尿布。)

尿布可以放在洗衣机或者洗衣盆里清洗,要使用温和的肥皂或者洗涤剂(先把肥皂溶解),漂洗2~3遍。漂洗的次数要看水是否已经变清,孩子的皮肤是否比较娇嫩。如果孩子的皮肤不太敏感,冲洗两遍基本上就可以了。如果发现孩子长尿布疹,你就要格外注意——至少在皮疹出现的时候要采取专门的措施。或许还需要定期采取措施(请参见第96页)。

如果尿布(或者别的衣物)变硬了,吸湿性能下降,或者被肥皂里的沉积物弄得发黄(就像澡盆里的垫子一样),一般可以用净水器把衣物软化,同时祛除那些沉积物。但是不要使用织物柔顺剂——因为它会在织物上留下一层保护膜,从而降低尿布的吸水性。

排便

胎粪。出生后的一两天之内,婴儿会排出一种黏稠而又细腻的黑绿色粪便,这被称为胎粪。以后孩子的粪便才会逐渐变成棕色和黄色。如果婴儿在第2天结束时还没有排大便,就应该向医生报告。

胃-结肠反射。多数宝宝吃完奶很快就想排便,这是因为胃里装满食物以后会对肠道产生从上到下的刺激。这种连带反应叫做胃-结肠 (即gastrocolic,其中gastro 是“胃”的意思,colic是“肠”的意思) 反射。早饭以后人们最容易产生排便的感觉,就是因为在一夜的休眠之后,胃肠的活动又开始了。

有时候,在最初的几个月里,这种胃-结肠反射最为活跃。吃母乳的婴儿更是如此,每一次吃完奶都会排便。令人不方便的是,还有个别婴儿只要一吃奶就会使劲地排便。虽然排不出什么来,但他还是在使劲。只要含着乳头,他就会不停地使劲,以至于连奶都吃不成。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先停下来等15分钟。先让孩子的肠道稳定下来,然后再试着喂奶。

吃母乳的宝宝。母乳喂养的宝宝每天排便的次数可能很多,也可能很少。在前几个星期里,多数婴儿一天都要排好几次大便,有的甚至每次吃完奶以后都要排便。大便的颜色一般都是浅黄色的,可能很稀,呈面糊状或小颗粒状,还可能带有黏液。这时的粪便一般都不会很硬。

在1~3个月的时候,许多喂母乳的婴儿排便次数都会明显减少(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在于,母乳非常容易消化,没有多少剩余的东西可以形成大便)。从此以后,有的孩子就开始一天只排一次大便,还有的隔天才排一次,甚至还有更少的。那些从小就认为人必须每天排便的父母要放轻松,只要孩子感觉良好,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吃母乳的宝宝即使每两三天排便一次或者更少,他的大便也会是比较软的。

吃配方奶的宝宝。用配方奶喂养的婴儿,最初每天会排便1~4次(也有个别婴儿每天排便可能多达6次)。随着宝宝不断长大,他每天的排便次数就会逐渐减少到1~2次。吃配方奶的婴儿排出的大便一般都呈糊状,浅黄色或者棕黄色。但是,有的婴儿排出的大便总像是炒得很嫩的鸡蛋一样(凝块中夹杂着稀溜溜的物质)。如果宝宝的大便很好(软而不稀),而且孩子并没有不舒服的表现,体重增长也很正常,那么排便的次数和颜色就都不重要了。

吃牛奶的婴儿最常见的排便障碍就是便秘。这个问题会在第634页进行讨论。还有个别吃配方奶的婴儿,他们前几个月的大便会呈稀散、绿色的凝乳状。如果孩子的大便总是有点稀散,但是他感觉很好,体重增长也正常,而且医生或者护师都没有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那么,大便稀散的问题就可以忽略。

排便困难。有的孩子虽然排便次数不多,但是两三天以后他们就开始经常使劲,好像排不出大便一样。但是,大便排出来以后还是软的。这种情况不属于便秘,因为大便并不是又干又硬的。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孩子的协调性不好。孩子的一组肌肉用力向外推,而另一组肌肉却在往里收,所以尽管使了半天的劲,却没什么效果。随着孩子神经系统的发展,这个问题就会得到解决。

有时候,可以在每天的饮食里加入2~4汤勺的李子酱或者滤过的李子汁,这样一般都能帮助宝宝增加排便的次数。即使宝宝还不需要固体食物,你也可以这样做。这种情况根本不用服药,而且最好不要使用栓剂或者灌肠剂,否则孩子的肠道可能对它们产生依赖。还是用李子或者李子汁来解决这个问题吧。

大便的变化。现在你知道了,即使婴儿的大便总是跟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只要他们都感觉很好,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孩子的大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可能意味着出现了问题,应该向医生或者护师说明情况。举例来说,无论是吃母乳的婴儿还是吃配方奶的婴儿,他们的大便都可能是绿色的。如果大便总是绿色的,孩子也很好,那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如果他们的大便原来是糊状的,后来变成了块状,有点稀散,而且排便次数也有所增加,这就可能说明孩子的消化有问题,或者肠道出现了轻微的感染。如果孩子的大便变得很稀,颜色发绿,排便次数频繁,大便的气味也发生了变化,几乎就可以断定,孩子的肠道有炎症,只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一般说来,排便次数的增减和大便状态的变化要比大便颜色的变化更重要。暴露在空气里的大便可能会变成棕黄色或者绿色。这一点都不重要。

孩子腹泻的时候,大便里会经常带有黏液,这就表示肠道有炎症。类似的症状也可能出现在消化不良的时候。这种黏液可能来自消化道的上部——比如来自患感冒的宝宝或者健康新生儿的喉咙和气管,有些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星期也会产生很多黏液。

如果在孩子的食物中加入一种新的蔬菜(不经常吃的蔬菜),它随着大便排出来的时候,会有一部分看上去和刚吃下去的时候一样。如果这种蔬菜还引起了类似发炎的症状,比如带有黏液的腹泻,那么下一次就应该少给孩子吃这种蔬菜。如果没有发炎的迹象,就可以继续给他吃同样的分量,甚至可以逐渐增加一些,直到孩子的肠胃适应了这种蔬菜,能更好地消化它为止。需要提醒的是,甜菜会让宝宝的大便完全变成红色。

大便上的血丝一般都是由大便干燥导致的肛裂出血造成的。出血本身并不要紧,但还是应该找医生看一看,以便迅速地治好便秘。

大便里大量带血的现象很少见。如果有,原因可能是肠道畸形、严重腹泻或者肠套叠(请参见第631页)。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请医生,或者马上把孩子送到医院。

洗澡

什么时候洗澡?多数宝宝洗过几个星期的澡以后就会喜欢洗澡。所以,洗澡的时候不要着急,要和孩子一起享受这种乐趣。在最初的几个月里,给孩子洗澡的最佳时间就是在上午喂奶之前。其实,在任何一次喂奶之前都可以——但是不要在喂奶之后,因为你会希望孩子在这个时候睡觉。到孩子适应了一日三餐的时候,你就可以把洗澡的时间改到午饭之前或者晚饭之前。孩子再大一点,他吃完晚饭以后就可以玩一会儿。这样的话,晚饭以后给他洗澡会更好一些。如果他的晚饭吃得很早,那在晚饭后洗澡就更好了。洗澡的房间要温暖适宜,如果必要,可以在厨房里进行。

海绵浴。虽然有人每天都要泡一个澡或者洗个海绵浴,但是实际上,只要孩子的屁股周围和嘴巴周围很清洁,完全可以一个星期只洗一两次。在不洗全身浴的时候,你可以用海绵给他擦洗一下垫尿布的部位。因为新父母没有经验,所以刚开始使用浴盆的时候肯定会很紧张——小宝宝看起来是那么无助,他四肢柔弱,身体打滑,打完肥皂以后就更滑了。另外,婴儿刚开始在盆里洗澡的时候也会感到很不自在,因为他在浴盆里得不到很好的支撑。所以,你可以先用海绵给他擦洗几个星期,等到孩子感到安全以后,再把他放到盆里洗澡。如果你愿意的话,还可以多等一段时间。大多数医生都建议,在婴儿的脐带没有干燥脱落之前不要给他进行盆浴。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但即使脐带真的沾湿了也没有什么关系。

用海绵给婴儿擦洗的时候,可以把他放在桌子上,也可以放在你的大腿上。你可能需要把一块防水的材料铺在婴儿身下。如果你使用硬面的桌子,上面就应该铺好垫子(比如大枕头、折叠起来的毯子或者被子等),这样一来,婴儿就不那么容易翻滚了。婴儿特别害怕翻滚。头和脸要用温水和毛巾擦洗。每个星期用肥皂洗头一两次就可以了。在需要的地方或者必要的时候,可以用毛巾或者手给他轻轻地擦上一点肥皂。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把他身上的肥皂擦干净,至少擦上2遍。要特别注意擦洗有褶皱的部位。

为盆浴作准备。在开始洗澡之前,一定要把需要的东西都放在手边。如果忘了拿毛巾,你就只好抱着湿淋淋的婴儿去拿了。把你的手表摘掉,再扎上一条围裙,不要把你的衣服弄脏了。然后再准备好下列物品:

● 肥皂

● 浴巾

● 毛巾

● 必要时用来擦鼻子和耳朵的脱脂棉

● 润肤露

● 衬衣、尿布、别针和睡衣

你可以在脸盆里、洗碗盆里、厨房的水池里,或者塑料浴盆里给宝宝洗澡。有些浴盆里有海绵衬垫,有助于固定孩子,让他保持适当的姿势。用普通的浴缸洗澡时,大人往往会累得腰酸腿痛。为了让你自己舒适一点,你可以把洗碗盆或者小浴盆放在桌子上,或者放在别的比较高的东西上面,就像理发师那样。你也可以坐在凳子上,在厨房的洗涤池里给宝宝洗澡。

洗澡水的温度应该和体温差不多(32.2℃~37.8℃)。温度计可以让缺乏经验的父母感到踏实,但实际上不用温度计也可以。每次都要用你的肘部或者手腕来测试水温,应该感觉温暖舒服,而不是很烫。一开始要用少量的水,3~5厘米深即可。当你能够稳妥地抱着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多加一些水了。为了防滑,你可以在给孩子洗澡的时候,把毛巾或者尿布搭在澡盆的四周。

给宝宝洗澡。抱住孩子,让他的头枕在你的手腕上,再用同一只手的手指牢牢地抓住他的大臂。先用一条柔软的毛巾给孩子洗脸,不打肥皂。然后给他洗头,每个星期只要用一两次肥皂就可以了。打完肥皂以后,用一条湿毛巾把头上的肥皂沫擦掉,要擦洗2遍。毛巾不要太湿,否则肥皂水就会流进孩子的眼睛里产生刺痛。(有一些婴儿专用的洗发液,它们不像普通洗发水那样刺激眼睛。)然后,你就可以用毛巾或者你的手给孩子清洗其他部位了,比如身上、胳膊和腿。女孩的大阴唇中间要轻轻地擦洗。(请参见第64页,了解割除了包皮的阴茎和未割除包皮的阴茎的清洗方法。)擦肥皂的时候,擦在手上要比往毛巾上擦省事得多。如果孩子的皮肤比较干燥,那就尽量不要用肥皂,一个星期用一两次就行了。

如果你觉得紧张,怕把宝宝掉到水里,那就可以把他抱在大腿上,或者放在桌子上擦肥皂。然后用双手把他抱紧,放到浴盆里冲洗。冲洗之后再用一条柔软的浴巾擦干。擦的时候,要采取蘸的方法,不要揉搓。如果婴儿的脐带还没有完全脱落,洗过盆浴之后一定要用棉球把它彻底擦干。

润肤露。洗完澡给婴儿涂润肤露的时候很好玩,婴儿也喜欢。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根本没有必要给孩子涂润肤露。如果宝宝皮肤干燥,或者有点尿布疹,擦一点润肤露会有一定的好处。婴儿护肤油和矿物油更要少用,因为它们有时会引起轻微的皮疹。含有滑石成分的婴儿爽身粉一定不要使用,因为一旦吸进身体里,就会给肺部带来危害。纯粹用玉米淀粉制成的婴儿爽身粉同样好用,而且更加安全。

身体各部分

皮肤。新生儿可能会长各种斑点和疹子,其中大多数都能自行消失,或者会淡化得几乎看不出来。然而,有的疹子的确是某些疾病的征兆,因此,如果宝宝长了不常见的疹子,一定要向医生或护师咨询。更多关于疹子(包括尿布疹)和胎记的内容,请参见第67页。

耳朵、眼睛、口腔和鼻子。婴儿只需要清洗外耳和耳道的入口处,耳道的里面不要洗。不要使用棉签(它只能把耳屎推得更深),用毛巾就可以了。耳屎是在耳道里形成的,它的作用是保护和清洁耳道。眼泪会不停地冲刷眼睛(而不只在宝宝哭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在眼睛健康的时候不必用眼药水冲洗眼睛。口腔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护理。

鼻子有个非常好的自洁系统,可以保持自己的清洁。鼻腔的内壁长满了看不见的绒毛,它们不停地把黏液顺着鼻腔向下疏导,最终汇集到多毛的鼻孔处。这时,鼻涕就会刺激婴儿的鼻子,婴儿就会打喷嚏,或者会用手把鼻涕揉出来。洗完澡给婴儿擦身体的时候,你可以先把干结的鼻涕泡湿,然后再用洗脸毛巾的一角轻轻地把它擦出来。如果擦鼻子的时候婴儿表现得不耐烦,那就没有必要和他较劲了。

有些时侯,特别是在房间里有暖气的时候,婴儿的鼻孔里会积存很多干结的鼻屎,它们会阻住呼吸道的一部分,从而影响婴儿的正常呼吸。在这种情况下,每次吸气都会使婴儿的胸肋下缘向里收缩。大一点的孩子或者成年人都会用嘴呼吸,但是多数婴儿都不会张嘴呼吸。请参见590页,了解疏通阻塞的鼻孔的方法。

指甲。在宝宝睡着的时候给他剪指甲是最方便的。指甲刀比指甲剪好用。如果你用锉刀把指甲磨平,当宝宝挥舞小手的时候,就不会有尖利的边缘划伤他的脸。指甲锉还不会夹到他的手指尖。如果你一边锉着宝宝的指甲一边唱歌,那么剪指甲这项常规的工作就会变得很有乐趣了。

那个软软的地方(囟门)。婴儿头顶上那个柔软部位是颅骨还没有长合的地方。囟门的大小因人而异。如果孩子的囟门比较大,你也不必担心,而且,它肯定比较小的囟门长合得晚。有些孩子的囟门在9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长合了,也有些宝宝直到2岁囟门才会完全闭合。而囟门闭合一般的时间都是在宝宝12~18个月之间。

父母们都怕碰到这个软软的部位,担心会出危险。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囟门由一层像帆布一样结实的膜覆盖着,一般的触摸不会伤着婴儿。在光线好的时候,你还能看见囟门的搏动,其频率介于呼吸频率和心跳频率之间。

肚脐的愈合。在子宫里的时候,婴儿是通过脐带中的血管获得营养的。他们一出生,医生就会将脐带结扎,并且在靠近婴儿肚皮的一端把它剪断。剩下的一小截脐带会慢慢地萎缩,最终从身上脱落。这个过程一般会在两三个星期结束,也有的需要更长时间。

脐带脱落以后会留下一个稚嫩的伤口,还需要几天或者几个星期才能完全愈合。这个伤疤必须保持洁净和干燥,防止感染。如果保持干燥,上面就会长出一块硬痂,起保护作用,伤口完全后愈合后硬痂才会脱落。肚脐不需要遮盖,因为这样会更干燥一些。脐带脱落以后,婴儿就可以进行盆浴了。洗完澡以后,要马上用毛巾的一角把它拭干。如果你喜欢,用棉球也可以。在伤口完全愈合之前都要这么做。脐带脱落的前几天,肚脐可能会出血或者有液体渗出,这种现象可能会一直持续到脐带脱落、伤口完全愈合为止。如果尚未愈合的肚脐上的硬痂被衣物刮掉了,可能会出一两滴血。这点血对婴儿没有任何影响。

为了不弄湿肚脐,应该把尿布系在婴儿的肚脐下面。如果尚未愈合的肚脐伤口变得潮湿,而且有脓水流出来,那就必须更加认真地保护它,不要让尿布再把它浸湿。另外,还要每天用棉签蘸着酒精清洗肚脐周围有皱褶的地方。如果伤口愈合得很慢,嫩伤口就可能变得凹凸不平,长出所谓的“肉芽”,但是这没有什么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使用一种保持干燥和促进愈合的药物。

如果肚脐和周围的皮肤变得发红,或者流出有臭味的脓水,或者这两种症状同时出现,那就说明可能发生了感染。你应该立即和医生或者护师联系,因为这种感染可能会发展成十分严重的问题。

阴茎。包皮是婴儿出生时包裹在阴茎头部(龟头)的套状皮肤。包皮前端的开口足以让婴儿把尿排出去,但是又小得足以保护阴茎口(尿道)不患尿布疹(请参见第636页,“阴茎末端的疼痛”)。孩子慢慢长大,包皮一般都会和龟头脱离,而且变得更有弹性。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年的时间,包皮的弹性也会发展比较充分。有些孩子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一些,甚至要等到青春期的时候包皮才会具有充分的弹性。但是这个问题根本没有必要担心。只要经常清洗阴茎,即使清洗的时候不把包皮撸起来,也能使阴茎保持干净和健康。

在婴儿包皮的末端可以看到白色的蜡状物质(包皮垢)。这是很正常的。包皮垢是由包皮内侧的细胞分泌出来的,是包皮和龟头之间的天然润滑剂。

包皮环切术。对阴茎施行包皮环切术就是把包皮割掉,让阴茎头暴露在外边。这种手术一般都在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星期里做。包皮环切术的确切起源无从考证,但它已经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出现了至少4000年了,出现的原由也很多。对犹太人和穆斯林而言,割除包皮具有重要的宗教意义。在有些国家,那是一个青春期的仪式,标志着一个男孩子已经成年。

在美国,割除包皮一般是为了别的原因。有的父母担心,如果孩子不割包皮,他心里可能会不舒服,因为自己看上去跟割过包皮的父亲、哥哥不一样。很多医生认为,虽然经常的清洗似乎可以和割除包皮一样有效地预防感染,但是,包皮垢在包皮下面的正常积累有时也会导致轻微的发炎或感染。科学家们曾经认为,如果丈夫没有割过包皮,妻子患宫颈癌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但是现代研究已经否定了这一点。不割包皮的男孩在儿童时期比较容易患上膀胱炎或者肾炎。大多数医生现在都认为,没有医学证据表明包皮环切术是非做不可的,而且接受这种手术的人数在近10年间也在减少。

如果你想切除包皮,就应该知道它是一个比较安全的手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是有风险的,比如失血或者感染,但一般都比较容易治愈。包皮环切术会有明显的疼痛,所以很多医生现在都会使用局部麻醉(打麻醉针)或者别的办法来缓解疼痛。一般说来,婴儿会在24小时之内从做手术的紧张状态中恢复过来。如果你的宝宝感到不舒服的时间超过了24小时,或者不停地渗血,或者阴茎出现了肿大,那就要马上告诉医生。如果在换尿布的过程中一连几次都能发现一滴或者几滴血,那只能说明阴茎上的某一块小硬痂被碰掉了。

阴茎的护理。不管孩子是否做过包皮环切术,培养良好的生殖器卫生习惯从出生那天起就很重要。这是孩子个人卫生习惯的一部分。

如果婴儿没有做包皮环切术,那么每次洗澡的时候都要给他清洗阴茎。用不着专门地清洁包皮,只要轻轻地把外边洗一下,就能把多余的包皮垢去除。有些父母可能希望包皮和龟头能够尽量地清洁。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把包皮轻轻地拉起来,直到觉得有阻力的时候为止,然后清洁包皮的下面。千万不要把包皮强行往后拉,因为这样不仅会疼,还可能导致感染或者其他并发症。随着时间的推移,包皮自然就会变得有弹性了。

婴儿做了包皮环切术以后,在伤口愈合之前要经常换尿布。这样可以减少由尿液和大便导致的感染。在伤口愈合期间(大约一个星期),要遵照医生的建议护理好婴儿的阴茎,了解如何使用绷带,如何洗澡擦干,如何使用润肤露或者护肤油等。伤口愈合以后,你就可以像对待其他部位一样地清洗阴茎了。

男宝宝的阴茎勃起是很常见的。在膀胱里充满了尿液的时候,或者宝宝排尿的时候,这种现象更容易出现。有时甚至看不出明显的原因,宝宝的阴茎也会勃起。这没什么关系。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