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营养食谱 > 奶粉知识 > 换个角度看海淘奶粉

换个角度看海淘奶粉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2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奶粉海淘大军。在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里,海外奶粉市场异常火爆。“买奶粉又不是买白粉”这是老王在代购奶粉时发出的感慨。如此买奶粉的经历让我们不得不深思。

换个角度看海淘奶粉

国庆假期,来悉尼旅游的北京游客老王受人之托买30多罐某洋品牌奶粉,前后跑了七、八趟才凑齐。年近六旬的老王告诉笔者,比起体力消耗,精神上的煎熬更让人难受。

老王说“买奶粉又不是买白粉,中国人花钱消费究竟惹谁了?”

对不少像老王这样的国人而言,在澳买婴儿奶粉不是件好差事,这个过程有时会充斥着无奈乃至羞辱感。针对性的限购政策、冷若冰霜的超市店员、路人诧异的眼神,无不让人斯文扫地,无地自容。

事出有因。在悉尼市中心Woolworths超市工作的约翰告诉笔者,每拨中国游客光顾之后,超市各段婴儿奶粉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货乃至脱销。据他说,为维护必要的市场秩序,超市一度规定每位游客每次只能购买4罐,即便这样也无济于事,因为中国人似乎不在乎多跑几趟。

上述现象的背后是中澳乳业合作严重滞后,澳乳品对华市场渠道不畅,澳乳业投资不足,制造业日渐式微,产量受限等深层次问题。

据澳大利亚乳业局(DairyAustralia)统计,2010至2011年度,澳洲乳业产奶量为91.01亿公升,奶粉产量为37.38万吨,乳品出口额为27.5亿澳元,占全球乳品贸易份额8%。

尽管在气候、草场、牛种等资源领域得天独厚,多年来,澳乳品行业明显存在资本金不足、生产效率不高、深加工能力有限、产品附加值不高、品牌战略缺失和抗风险能力薄弱等先天不足,严重制约了其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据笔者调查,目前市场上鲜有国际知名的澳洲自主品牌奶粉,也鲜有来自中国等发展中大国的乳业投资项目。因受到大零售商挤压,目前澳鲜奶零售价每公升仅1澳元,批发价则更低廉。鲜奶价格甚至远低于瓶装水,不少中小奶农处于亏损边缘。

分析人士指出,这种国内恶性竞争、国际市场难有突破的局面表明,澳乳业发展亟待以外来投资促整合,以整合促产业升级。

目前,中国每年从澳进口10.3万吨乳品,其中多数为奶粉,且进口量仍在飞速增长。市场分析人士指出,今后数年中国很可能超越日本成为澳第一大乳品出口市场。应该说,中澳之间乳业合作潜力巨大,中方既能带来投资,又能带来巨大的市场。然而,由于奶业投资涉及土地所有权转移等敏感问题,中资对乳业投资屡屡受限。

近年来,包括中粮、光明食品、山东如意等在内的中资企业对澳农牧业频繁显示收购意向或行动,却多遭遇艰难复杂过程。澳主流媒体近期连续报道,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有意收购澳最大乳业企业范迪门斯地公司的部分股权。此事再度引发关于中资进军农牧业是否损害澳国家利益和安全的争论。

澳大利亚政府提出,今后数年要努力把现有奶产量提升至年产150亿公升的水平,以提高乳业国际竞争力。分析人士指出,没有外资支持,此目标恐难实现。

当然,若仅强调战略层面合作,而忽视技术层面的打磨,即便种下龙种也可能收获跳蚤。在这方面,新西兰近期出炉的“断奶”政策提供了生动反面教材。

近期,与中国签署了自贸协议的新西兰当局宣布,将对除注册代理商之外其他途径输往中国的新西兰婴儿配方奶粉行为实施严打。私自输出婴儿配方奶粉的公司和个人将面临最高30万新西兰元和5万新西兰元罚金及可能的指控。

不难看出,网购、私人代购活动盛行恰恰表明,中新婴儿奶粉贸易存在流通渠道不畅、两国乳品行业合作水平低下等弊端。遗憾的是,新西兰当局回避根本问题,生硬地“以罚代管”,有其名而失其实,既不厚道,也不合理。

人们有理由质疑,这种政策是否是官僚主义和行业利益的杂交产物?是否有违自贸精神与双边协调原则?是否暴露了当局执法和服务水平低下,双边沟通机制不畅的问题?

分析人士提出,超越利益集团阻挠,在对外经贸领域,着力构筑商贸平台,为有意拓展中国市场的企业在华产品注册、进口、经销等方面提供一站式出口服务,降低物流与合规成本,使中国消费者更加便捷的获得澳、新优质乳品,从而促进乳业做大、做强,这才是相关部门理所应当的责任。

孕前饮食禁忌
饮食常识
美食文化
饮食调理
中医养生
美食资讯
奶粉知识
四季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