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没有绝对的科学育儿,却有不变的母亲的直觉

没有绝对的科学育儿,却有不变的母亲的直觉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73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比如:

我们都知道利用内疚感控制孩子是不对的。当我们在孩子面前装可怜试图让孩子关注我们的情绪、当我们做家务累得腰酸背痛再苦口婆心地告诉孩子“妈妈累点没关系,妈妈做的这些都是为了你”试图得到孩子的感激、当我们口口声声强调“孝道”试图教会孩子如何感恩。

这些人为的给孩子制造的内疚感,会让孩子感到沉重、想要逃离,同时在内疚感驱使下,过分考虑别人感受而失去自我。

但斯坦福大学的教授Francis Flynn和研究生Becky Schaumberg最新的研究结果却得出:“易有内疚倾向的人往往对他人持有强烈的责任感,并且这种责任感是他人将之视之为领导者”,“面对错误或难题有许多反应方式,包括埋怨他人和责备自己,但是最具建设性的方式,同时也被视为领导能力的标志之一的是足够内疚到要去解决难题。”

看,过分的考虑别人的感受在失去自我的同时,竟然能造就其人格上的闪光点,比如责任感、领导力。

或许你会说,刻意施予孩子的内疚感和孩子发自内心的内疚感不同,但我认为有内疚倾向的人或多或少童年时期都有一个会刻意施予其内疚感的抚养人,纵使这其中的界限很难分清。

科学的育儿知识在这里,更多只给了我们一个参考,具体如何做,尺度分寸怎样拿捏,才是真正的难点所在,而这点更多倚赖于做母亲的直觉。

如果说“福祸相依”在育儿中同样适用不足为奇,那育儿知识时而的相悖又如何解释呢?

比如:

我们都知道不该把家务活和零花钱联系在一起,这样容易招致孩子的不满足和利己主义。家务应该是孩子作为家中成员应尽的义务,如果变得有偿,孩子的动机就不单纯。之后或许会发展成你让他帮个小忙,若是没有现实好处,他就不愿伸出援助之手。

没有绝对的科学育儿,却有不变的母亲的直觉

但以色列的教育观却与我们大相径庭。他们提倡“有偿生活机制”,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赚取零花钱。这种生存教育是犹太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特别狠心特别爱》的作者沙拉是位犹太混血母亲,谈到“有偿生活机制”,她赞同道:有偿生活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懂得劳动伦理学,调动他们的生存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理想,培养责任感,同时有益于孩子财商的提高。

结果证明她的实施效果的确不错。她的三个孩子不仅在这样的生存训练中集思广益,培养了商业思维,而且也没有变得自私自利,沙拉记录到:“孩子在拿到零花钱后并没有胡乱消费,而是抢着给家里人买点心和礼物,帮忙交电费水费单。”

在这里,或许我们再去追究哪种育儿观念更加科学并无意义。只是权衡利弊之后,跟随我们作为母亲该有的直觉就好。

同样的育儿知识,对于不同的孩子,方法也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

我们都提倡的“共情”,孩子摔跤,哭的很伤心,我们是需要通过不断共情帮助孩子释放,还是安慰几句就转移注意力,跟孩子的性格有关。

敏感细腻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而大大咧咧的孩子或许没把这件事放心上,而你的“共情”,对于他是一种过于精细化的处理方式,反而会让他不得不停下来放大他的情绪来配合你,导致他逐渐脆弱和自我。

母亲是最了解孩子的,多关注当下,你会比书本更加知道该如何去做。

在这样空前关注科学育儿的时代,我们经常忘记Follow Our Heart。

坐餐椅的吃饭习惯固然好,如果每次孩子坐上去都想挣脱不能开心吃饭,你还会坚持吗?

自主入睡固然好,如果孩子哭得歇斯底里,就想得到一些睡前的拥抱和母亲的乳汁,你还是一意孤行吗?

摔倒了自己爬起来固然好,可是孩子摔疼了希望有只温暖的大手拉起她时,面对她渴求的眼神,你还是坚持“原则”吗?

没有哪种育儿方法是绝对的科学,但我知道母亲的直觉终究是包含爱的。有了爱,成长的道路就不会偏离。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