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世界勤俭日为什么不为人知?炫富成一种病态

世界勤俭日为什么不为人知?炫富成一种病态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7.02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今社会,媒体虽然频繁爆出炫富消息,但是炫富却没有得到根本的制止,炫富已然成一种病态。世界勤俭日为什么不为人知?推崇勤俭节约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为什么没有得到实质性效果,消费文化肆虐!

世界勤俭日,对于这个节日,有的媒体当天在闹市街头进行随机调查,经过的路人十有八九都不知道,而对于11月1日的万圣节,知晓率却很高。

世界勤俭日为什么不为人知?炫富成一种病态

世界勤俭日为什么不为人知?炫富成一种病态

“世界勤俭日”为啥乏人知?是我们已经富裕得不必谈勤俭?显然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它成了一个被遗忘的节日呢?是不是我们的价值观出了问题?

建设我们这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如何进一步弘扬勤俭的美德,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我们尚未完全脱贫之际,怎能将曾经的美德扔进垃圾桶

几乎无人知晓的“世界勤俭日”调查结果不禁让人觉得尴尬,而同为纪念日的 “世界无车日”、“地球一小时”知晓度及活动的参与度要高出许多。但换一个角度来想,即使对“世界勤俭日”做了大力宣传,成了家喻户晓的纪念日,但如果只是类似上述两个日子那样,只在节日当天进行着某种形式的活动,那又有多少实际意义呢?

在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的今天,年轻一代的价值观念相比老一辈有了深刻的变化。一些年轻人常常耻笑上一代省吃俭用的节约,认为生活的目的就在于享受,赚钱的目的就在于消费。于是频频爆出“炫富男”用百元人民币点烟,“拜金女”秀别墅跑车这类雷人之举。

当前的时代背景和经济条件下,勤俭不是让人“经济禁欲”,不是让人对物质清心寡欲,正常的消费还是必要的,偶尔的奢侈也能提升生活的质量和情趣,但绝非刻意的浪费,滋长挥霍之风。

世界上一些富豪,富可敌国,但他们却从不浪费,也不炫富。香港首富李嘉诚始终过着简朴的生活,皮鞋坏了补一补再穿,一套西装可以穿上十年八年。“股神”巴菲特从1958年以来就没有换过房子。而我们的一些新贵,动辄一顿饭十几万元,攀比谁拥有的别墅、豪车、奢侈品更多,与这些“抠门”的首富们相比,难道不感到汗颜?五千年来以勤俭为传统美德的我们,在国家尚未完全脱贫之际,怎能将曾经的美德扔进垃圾桶?

  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一种假象,以为物质是无限丰富的

无论人类创造力如何卓越,资源总是相对稀缺和有限的。即使真有女娲抟土造人,她也只能利用有限的地球资源。今天,经济的快速发展给人一种假象,以为物质是无限丰富的,就像海洋资源曾经给人类的感觉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事实上,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海洋渔业的迅猛发展,已致使海洋生物资源迅速衰退,许多传统作业鱼种濒临灭绝甚至消失。曾经产量丰富的大黄鱼、对虾等著名海产品,现在已奇货可居。

的确,经济的快速发展极大丰富了物质产品,但同时也加速了有限资源的消耗。据说仅美国一天消耗的原油就达7000万桶。如果由此推及全球,推及一年、两年、十年……,就不由不使人感到惊恐。即使人类找到了可替代能源,也依然要消耗其他的有限资源。比如,所谓新能源汽车,其电池的生产原料仍然是有限的。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相对于近14亿的人口来说,我们所拥有的资源其实捉襟见肘。且看一组数据:中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2%;中国占有的人均淡水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1/3弱;中国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4%;中国占有的人均矿产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8%;中国森林覆盖率不足14%,人均森林面积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1.7%……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可持续发展,勤俭是必不可少的战略举措;一个家庭要可持续发展,也必须守住勤俭的传家宝,否则就跳不出“富不过三代”的陷阱。

在物质繁华的表象背后,我们应时刻意识到资源是多么有限。过去,我们曾经过于强调经济增长,而忽视了勤俭的美德教育;今天,我们不能再重蹈覆辙,应该重新回归与坚守勤俭这一传统价值。

(宁波)

  可怕的不是消费文化,而是泛滥的消费文化使我们丧失了选择的能力

如今再谈勤俭,已经和过去不同,因为我们迎来了一个崇尚消费的时代,一个不断刺激人们产生需求的“美丽新世界”。

赫胥黎的《美丽新世界》一书,想象未来是一个被严格控制的世界,连个人的喜好都被控制了,去执行被注定的消费模式。精神麻醉药和各种娱乐不断满足人们的同时又刺激人们产生新的欲望。在物质的盛宴中,人们的工作意志和精神思考能力日渐消磨殆尽。这个想象的世界,相当程度上比拟了今天我们崇尚消费文化的世界。各类商品广告,不断撩拨人们的神经,刺激人们的欲求,灌输给人们消费的模式。

当然,这里对消费文化的批评,并不代表它本身是负面、低俗的,更不代表我们为了勤俭,就视之为洪水猛兽,坚决反对它。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愿望,这是人类天性的一部分。

可怕的不是消费文化,而是泛滥的消费文化使我们丧失了选择的能力。一方面是贫穷时只能吃糠咽菜令我们别无选择;另一方面是富足时的琳琅满目也令我们应接不暇,这两者都在限制我们做出独立的思考与选择。而今天的选择似乎更加困难。面对各种物质诱惑时,不仅仅是批判消费文化,也不是重新回到吃糠咽菜的时代,而是独立反思自己的需求,问自己到底要什么?

  要践行勤俭节约,需要一把“奥康姆剃刀”

西方哲学史上,“奥康姆剃刀”定律倡导“如无必要,勿增实体”,追求简单有效。要践行勤俭节约,就需要一把“奥康姆剃刀”。

删去行事方式上的繁文缛节,使最关键的脉络清晰明朗,避免“作秀”。这就需要我们能“事前多思虑”,将不必要的环节一一免去。就拿结婚来说吧,本是两人精心将爱修成正果了,办个仪式宣告一下,然后就开始过自己甜甜蜜蜜的小日子。两人相爱就足够了,何必花费巨资闹出那么大动静?

除去生活方式上的附赘悬疣,让目的明确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这就需要我们经常审视自己的生活习惯,低碳生活,简单乐活:能走路就不骑车,能骑车就不坐车;出门购物带袋子,下班不常下馆子;减少使用“一次性”,多动脑子“重复利用”……总之,抑制好购买欲,掌控好消费欲,拿捏好使用欲,从点滴做起,能免就免,能省就省,唯有如此,才能省出绵长的幸福日子。 (崔红玲)

  讲排场、要面子,这是如今的一种社会病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让一些人先富了起来。但是,有的人富了口袋却穷了脑袋,一些人富足之后,生活更加奢侈,挥金如土,将勤俭视为一种落后。讲排场、要面子,这是今天的一种社会病,但对勤俭的否定和漠视,是十分可怕危险的。

当前,虽然大家离小康的日子渐行渐近,但是那些偏远山村没有鞋穿的孩子,那些繁华都市中的低收入人群,都在提醒着我们没有骄奢淫逸的理由。

邵逸夫先生二十多年来在内地捐学助教高达三十多亿港币,他奉行的财富观就是:“我的财富取之于民,应当用之于民。”李嘉诚先生也说过:“基金会是我的第三个儿子。”他将个人财产的三分之一捐作公益慈善基金,至今已对教育、医疗、文化及公益事业捐款逾110亿港元。其实,将更多的财富与他人分享,不但可以丰富人生的境界,也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充盈和安宁。

(闻之)

  媒体要更加担负起责任,不能助长炫富奢靡之风

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勤俭是一种品德,一种行为。《左传》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诸葛亮云:“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朝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概括了勤俭对于一个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大意义。

在今天,勤俭的美德不仅是绵长深远的中华文化中的基因,也是我们所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之一。在一个告别物质匮乏、生活走向丰裕的现代社会,抵制过度消费,节约有限资源,提倡节能减排、低碳生活,这些都是在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精神遗产。

但是我们看到,勤俭美德的传承出现了断裂。一些年轻人认为,今天物质极大丰富了,勤俭就是生活困难和落后的同义词。

然而,断裂不能归咎于年轻一代,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努力。家庭中父母以身作则;学校足够重视,德智并举;社会大力弘扬勤俭榜样。此外,媒体要更加担负起责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让奢侈品广告泛滥荧屏,助长炫富奢靡之风,而是要多关注环境、资源和社会发展的的危机;不仅关注以消费娱乐为主的节假日,还要多报道一些具有全球意义的世界日,如世界环境日、无烟日、粮食日、无车日、地球日;不仅在“勤俭日”宣传勤俭,还要倡导日常行为中的节俭。让勤俭的理念深入人心,潜移默化影响到我们每一个公民。

  专题推荐:2012年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