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母婴资讯 >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6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平时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也不避讳,或者是爸爸夏天在家光着膀子、妈妈夏天在家穿的很清凉,忽略了对孩子的性别认知的影响。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都应…

原标题: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宝妈独自带儿子出门,孩子要上厕所太小家长不放心怎么办?这种情况下相信很多宝妈会带着孩子一起进女厕。其实现实生活中公共场所妈妈带儿子上女厕的情况还是比较多见的,

孩子急着要上厕所,妈妈带孩子上男厕不方便,孩子太小也不放心,最后只能带着孩子一起上女厕所。

近日,就有网友爆料上海某景区内,一位母亲带双胞胎儿子上女厕所引起众多网友争议。通过视频可以看到,两名六七岁左右的男童跟随妈妈进入了女厕所。随后在等待妈妈的过程中,其中一名男童在隔间外挨个弯腰偷瞄,不知道是出于好奇心理还是着急找妈妈,大概看了有七八个左右,听到了洗手间外爸爸的叫声,便从女卫生间洗洗手出来了。

男童偷看的一幕正好被几名上卫生间的年轻女子全程录像,本打算告知孩子的爸爸孩子这样的举动不妥,没想到孩子的妈妈正好出来,说道:“他就是个小孩,你们至于吗?”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不少网友看后纷纷留言:“孩子看着有七八岁了,不应该再跟着妈妈进女厕所了”,“孩子的父母也太没有性别意识了吧”,“男女有别,孩子的教育家长很重要”。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孩子还小”成了孩子犯错的通行证,似乎只要说出这句话就万事大吉,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样真的是对的吗?

虽说法律上对于妈妈带孩子使用女性厕所没有明文规定,现实生活中一般人看妈妈独自带孩子出门也都会互相体谅。但在爸爸也在场的情况下,这样的做法确实有欠考虑,何况孩子还做出“弯腰偷瞄”这种举动。

相关的研究证明,孩子其实从3岁左右就开始有性别意识了,父母的很多“方便”做法其实很容易影响孩子的性别认知,导致孩子性别意识混乱。孩子的性别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身边小事做起,那么,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第2张

1、睡觉方面

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出于安全考虑也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很多家长都是和孩子同床睡。但是孩子到了3岁开始有性别意识,就应该分床睡了,等孩子适应一段时间到5~6岁,家长就可以和孩子分房睡了。同样,家里孩子如果有兄弟姐妹,异性的孩子之间也应该分开睡。父母如果不注意,会让孩子觉得男女混住是很正常的,对孩子性别认知产生影响。

2、换衣服

很多家长总是觉得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平时在家当着孩子的面换衣服也不避讳,或者是爸爸夏天在家光着膀子、妈妈夏天在家穿的很清凉,忽略了对孩子的性别认知的影响。特别是异性亲子之间,家长的不避讳会让孩子觉得在异性面前暴露自己的身体很正常,或者导致孩子性早熟,早恋甚至偷尝禁果。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第3张

3、洗澡

孩子年龄尚小还没有自理能力的时候,一般都是由家长帮着洗澡,一直到孩子能独立。但是家长们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逐渐长大,应该尽量避免异性家长给孩子洗澡。并且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独立洗澡,给孩子准备独立的洗漱用品,与大人区分开,尊重孩子的隐私。

4、上厕所

有些觉得家里除了孩子没有其他外人,平时上厕所经常懒得关门,忽略了对孩子的影响。殊不知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家长在家上厕所不关门不避讳,孩子难免有样学样,并且会觉得这样很正常。家长应该以身作则,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公共场所,都应该尽量避免带孩子使用异性厕所,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观念。

妈妈带儿子进女厕,男童隔间外弯腰偷瞄引争议,母亲:他就是小孩 第4张

5、给孩子打扮要适当

不少家长在孩子出生之前都会提前给孩子准备好衣服,或者孩子长大后穿异性哥哥姐姐的衣服,甚至有些家长按着自己的喜好打扮孩子,比如给男孩穿裙子等。

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小时候穿一穿没关系,其实孩子对性别的最初认识就来源于外部的特征,其中穿衣打扮就是很重要的一点。家长平时应该注意,在服装上帮助孩子区分性别,比如男孩穿蓝色衣服、女孩穿粉色衣服等,给孩子买适合孩子性别的衣服。

培养孩子性别意识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家长循序渐进从小做起。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就应该注意,从小事做起,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

关于今天的话题,你还有什么想法吗?欢迎留言评论,和我们一起交流哦。

免责声明:本人的科普,科普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与本人就职单位无任何关系。如果我的科普内容有误,请留言告诉我,我非常愿意核实并更正。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果涉及到您的版权,请联系我删除。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