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饮食 > 母乳喂养 > 母乳多吃1个月 婴儿超重风险减4%

母乳多吃1个月 婴儿超重风险减4%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5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由于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多胖娃,超重儿成年后易患多种疾病。

母乳多吃1个月 婴儿超重风险减4%

5月11日是世界防治肥胖日,目前中国体重超重人群达2亿,肥胖人群超过9000万。在近日举行的“育儿加油站——2013年学前儿童教育、心理、医学专家咨询公益活动”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保副教授江帆透露,上海超重和肥胖儿童已经占1/3,儿童肥胖为成人肥胖埋下隐患。由于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人工喂养比母乳喂养多胖娃,超重儿成年后易患多种疾病。

         由于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母乳高,人工喂养容易比母乳喂养多胖娃

正常体重宝宝可以看到肋骨

在讲座咨询现场,江帆医生展示了三张三四岁孩子的照片,让家长们判断孩子是肥胖、超重、正常体重还是营养不良。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把照片上孩子的体型降了一级。肥胖儿童被看成了超重儿童,超重儿童在家长眼里是正常体型,而看得见肋骨的正常达标体型儿童,在父母祖辈的眼里属于“营养不良”。

而当一个个浑身肉嘟嘟,四肢和身体肉像米其林轮胎娃娃般的孩子出现在大屏幕上时,不少家长乐呵呵地说“好可爱”。

江帆医生说:“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家长们都喜欢孩子稍微胖一点,似乎也健康一点。甚至有不少人认为‘米其林宝宝’最可爱。其实,正常体重的孩子看到肋骨是很正常的,而‘米其林宝宝’则因为过度肥胖而已经埋下了成年后的健康隐患。 ”

母乳喂养宝宝肥胖率相对低

母乳喂养的婴儿肥胖率明显比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低。江帆医生表示,研究发现,母乳喂养和成人期的低BMI水平、高密度脂蛋白的高水平有密切关系,婴儿期进行母乳喂养,青春期成人肥胖的发生概率下降15%-30%。每增加1个月的母乳喂养可以减少4%的体重超重风险。纯母乳喂养超过3个月,可以降低婴儿患一型糖尿病30%的风险,降低二型糖尿病40%的风险。婴儿能够通过母乳喂养形成自我调节食量的良好习惯。

除了母乳中有着配方奶粉永远也做不到的活性物质外,配方奶粉的能量和蛋白质含量比母乳普遍高15%-30%,过多的能量摄入,造成婴幼儿肥胖率的高危险。

江帆教授领衔的对全国9个省市幼儿园普查发现,上海地区幼儿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高达1/3,申城幼儿肥胖发生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事实上,儿童肥胖症是21世纪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挑战之一。2011年, 4000多万5岁以下儿童超重。 3000多万超重儿童生活在发展中国家, 1000万生活在发达国家。

童年肥胖成年易患多种疾病

生物学家研究发现,许多物种中,早期阶段快速生长是以牺牲远期健康和寿命为代价的。江帆医生表示,婴幼儿时期的快速生长、过度喂养,容易造成成年后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问题。而且,即使成年后不肥胖的,心血管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胖娃娃的动脉壁弹性呈现下降趋势,同时,动脉壁呈现增厚趋势。长期以来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都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但其实,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起源和童年就有关系。现在已经明确动脉粥样硬化和肥胖是在儿童时期起源的疾病。

儿童期体重过重和肥胖症最显著的健康后果常常要到成人期才显现,除了因为心血管病而导致的心脏病和中风外,还有包括糖尿病、肌肉骨骼障碍 (尤其是骨性关节炎)、某些类型的癌症 (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结肠癌)。此外,儿童期肥胖还会使成年期早逝和残疾出现的几率更大。但是,除了未来风险升高之外,肥胖儿童还会经历呼吸困难、骨折风险升高、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早期征兆、胰岛素抵抗及心理影响。

近年来,儿科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 “是否应该用主要来自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婴儿的生长数据拟定的标准,来衡量母乳喂养婴儿的健康”。

这一趋势近来也引起了学术界的担忧。因为目前用的 “儿童生长标准”严格意义上说是基于每十年一次的大规模人群调查获得的 “儿童生长参考值”。而在这个被调查的婴幼儿人群中混合喂养或纯奶粉喂养出来的比例很高,因此这些婴幼儿本身就是早期生长过快的,用这些偏胖、偏高、偏重孩子的标准来衡量用母乳喂养的孩子是否合适?如果一直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以后早期生长的标准不断向提前快速发育靠近,是否会喂养出一代更比一代胖的婴儿?

专家建议

出生第一年母乳喂养最佳

江帆医生表示,从婴儿阶段,母乳喂养就是很好预防肥胖的方法,因为与人工喂养相比较,母乳喂养让孩子的早期生长不会太快。一项比较母乳喂养婴儿与配方奶喂养婴儿的体重增长曲线的研究发现,同龄母乳喂养儿体重增加显著低于配方奶喂养儿。

我们现在用的主要由每十年调查一次的全国性“九省市标准”,还有上海地方“标准”,但这些其实都只是人群参考值。如果一代比一代人胖,那么参考值也会一年比一年高,并用高的参考值来衡量新的宝宝,就会导致很多家长或妈妈总是担心母乳喂养的宝宝体重增长慢,甚至会因此从母乳喂养改成人工奶粉喂养,这显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2006年,WHO对24个月内儿童制定新的生长标准。这是在对全球882名小于 24个月的儿童进行了18973次观察后获得的数据,最后定出了“最优生长标准”的宝宝为4个月时仍然100%纯母乳喂养,12个月时仍然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平均为5.4个月的孩子。

“请问医生,我们到底应该根据九省市或者上海孩子的标准来衡量小孩是否健康,还是应该更具WHO的标准呢? ”有家长问。

江帆医生表示,如果是用生长曲线动态监测儿童的生长情况,国内的和WHO的标准都可以用,因为主要是观察孩子动态的生长趋势。如果是了解孩子在本地幼儿中处于什么水平,应该考虑用九省市或上海的标准来衡量。但如果纯粹了解判断孩子是否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还是建议0-2岁的儿童参考WHO的标准,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婴幼儿。

江帆建议,家长可以向社区儿保医生索取,也可上WHO官方网站下载儿童生长曲线图。将孩子每次体检的结果描记在生长曲线上,动态了解自己孩子的那根曲线,这样就能根据曲线变化来判断孩子生长是否健康。

喂养宝宝千万别攀比

2岁的嘟嘟身材和他的小名完全不符,看着和“胖嘟嘟”毫不搭界的孙子,嘟嘟奶奶别提有多着急了,每顿饭都盯得牢牢地,就是希望多塞进几口饭菜。嘟嘟妈妈有时看不下去,劝婆婆不要太辛苦。嘟嘟奶奶很不满:“你看看,隔壁家浩浩,长得多好,肉墩墩的多实在。 ”

江帆表示,孩子的胃口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遗传,当然很多还与家长不恰当的喂养习惯有关。 “有研究表明,目前60%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挑食,但进一步评估发现只有25-30%符合挑食标准,而真正因胃口导致生长发育迟缓的只占 1-2%。 ”

喂养对策

妈妈决定吃什么,宝宝决定何时吃

就像成人有高矮胖瘦,孩子的胃口和体型也各有不同,但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对每个孩子当下和未来的健康都至关重要。江帆医生为家长们总结了10条喂养对策,许多家长在尝试之后都发现,非常有效。

1、让孩子有“体验饥饿感,获得饱腹感”的机会。如果孩子进食不佳,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在正餐时没有吃足够的食物而允许孩子在两餐间吃零食或点心,不断进食让孩子体验不到饥饿感,从而无法获得食欲。所以限制两餐间的进食,进餐前一小时内不吃饮料、点心很重要。

2、每次进餐时间不要超过25分钟,两餐之间间隔3.5个小时到4个小时。妈妈决定吃什么,宝宝决定何时吃。营养的均衡化要保证,但每个宝宝饥饿的时间可能不同,所以可以适当有所变化。

3、如果孩子在正餐不好好吃,家长不要发怒,平静地指着钟表告诉孩子:“宝宝,看看指针指到这里,就没有饭吃咯,要到午餐/晚餐才有东西吃哦。 ”饿一顿两顿不会饿出病来,但也有孩子可能没到下一顿就缠着大人要吃的,这时可以拿出上一顿的剩饭给孩子吃,并告诉他没有零食,只有正餐吃得好,才可以有零食吃。一些大人看孩子正餐吃不多,两餐间饿了就心软给孩子吃蛋糕巧克力,反而容易养成孩子不吃正餐吃零食的坏习惯。这种习惯会导致胖的孩子越来越胖,瘦的孩子更不要吃饭。

4、孩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家长要耐心地用各种方法反复烹饪,有时甚至需要多达15次的食物反复暴露。一项调查发现,在各个国家的妈妈中,德国妈妈在反复暴露食物方面最为耐心,平均为6次,而大部分国家的妈妈一般只愿意暴露两三次。

5、在不挑食方面大人自己要做出良好的榜样,每种食物都吃。尤其是很多孩子不太爱吃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帮助孩子肠胃蠕动,吸收维生素,抵御肥胖。

6、带孩子到超市、菜场,让孩子参与采购食品的过程;鼓励孩子玩食物的游戏,比如孩子可以自己学着吃饭,喂父母吃饭等,不要在乎孩子把餐桌搞得一塌糊涂。允许孩子参与进餐准备,比如帮助盛饭、帮助拿筷子勺子等。

7、不要把甜品作为对孩子的奖励,这会让他们误以为甜品是好东西。不买你不希望孩子吃的食物,比如明明知道膨化食品不健康,就不要买进家门。

8、每餐定时、守时。营造平静愉快的进餐氛围,不要在餐桌上训孩子,否则会留下心理阴影。不要强制孩子进食,允许孩子吃饱了以后停止。

9、提供机会让孩子向吃饭好的孩子学习,但不要成天把“隔壁家的孩子挂在嘴上”。

10、进餐少分心,不要“全家总动员”轮流喂,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更不要让孩子离开餐桌跑来跑去吃饭。

婴儿食谱
幼儿食谱
学前食谱
儿童食谱
母乳喂养
人工喂养
辅食添加
宝宝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