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隔代抚养利与弊大讨论

隔代抚养利与弊大讨论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2.4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繁重,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去抚养。调查表明,孩子年龄愈小,与老一辈生活在一起的比率愈高。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的形成,由隔代进行教育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隔代抚养中,孩子与有学识才能的老人在一起,在祖辈的启发和点拨下,刺激他的大脑思维,达到很好的启蒙教育效果。

但不是所有的隔代抚养都有这样的成效,许多祖辈对孙辈过分溺爱,往往导致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极强、不合群、交往能力差等不良个性。

隔代教育作为一种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只有清楚地认识到隔代抚养的利与弊,发挥其优势,才能使孩子健康地成长。选择隔代教育的家庭,祖辈和父母要互相理解,经常沟通,在教育上要达成一致,共同教育孩子。

隔代抚养之利

伴随着孩子的出生,抚养教育的责任也随之落在了父母的肩上。选择由祖辈帮忙抚养教育孩子多是无奈之举,但许多父母并没有考虑过隔代抚养教育的后果,往往在发现了孩子身上的缺点之后才抱怨起祖辈来,这是不公平的。

在选择隔代教育之前,年轻的爸爸妈妈就应该了解隔代教育的利与弊。

隔代教育的优势

●祖辈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他们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

●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辈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

●俗话说得好“老小孩,小小孩”,也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隔代教育对祖辈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们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也大有裨益。 

隔代抚养之弊

溺爱许多老人因自己年轻时工作和生活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将更多的爱补偿在孙辈身上。也有一些老人是爱屋及乌,把对子女的爱延续到孙辈身上。祖辈对孙辈的这种偏爱往往很容易变成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什么事一包到底,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处事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人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缺点长期得不到矫正而养成不良行为和性格。许多幼儿园的老师反映,性格上有明显缺陷的孩子,大都有“隔代教育”的影子。在祖辈庇护下的孩子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胆小怕事、不合群、寡言少语、应变能力差,“特内向”;另一个极端是放纵欲强、专横跋扈、难以管理,“特外向”。在家里是个小霸王,到了外面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只知道躲到大人的身后寻求保护。

造成亲子感情隔阂平时和老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习惯了祖辈的袒护和迁就,当父母看到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对他严格要求时,孩子很难接受,容易形成亲子之间的感情隔阂和抵触情绪,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加之父母严格要求或惩罚孩子时,祖辈往往出面干预,就使得父母更加无法行使教育自己子女的权利,既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也容易导致家庭的关系失和。

观念对碰:两代人分歧在哪?

我在一家投资顾问公司工作,女儿文文2岁多了。自从文文生下来,奶奶就把带文文当成了自己的首要任务,一旦变天就给文文穿上好几层衣服;文文不小心摔倒,她好像比自己受伤都疼,又哄又抱的;文文做错了事也不许我们说,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宠着文文护着文文。她的这些做法我并不赞成,这样对文文的成长不利,我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育儿,可文文奶奶又特别固执,不肯听别人的意见。唉,究竟有没有调和两代人育儿观念的两全之策?倾诉妈咪/崔莹

以上这位妈咪的陈述可以看出,调和两代人的育儿观念已经成为职场妈咪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让我们先看看两代人到底在哪些问题上存在着分歧。

奶奶:宝宝一定要穿暖和一点,别冻着。

妈咪:穿多了不好,反而更容易生病。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更乖。

妈咪:总抱他,他会越来越粘人,经常会把所有人搞得疲惫不堪。

奶奶:孩子要什么就给他好了,没事总惹他哭对身体不好。

妈咪:有些事情必须要有原则,不能总由着他。

奶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爱吃什么就给做点什么。

妈咪:宝宝的健康成长是需要均衡营养的,不能让他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奶奶:我们经常带着孩子到游乐场或公园玩,下雨天可以在家玩捉迷藏。

妈咪:不能总让宝宝和大人玩,应该尽量创造机会让他和小朋友们玩,让他习惯在集体里生活。

奶奶:小孩子不懂事,犯点儿小错也没关系,他大了就知道了。

妈咪:宝宝从小就要知道做了错事要承担责任,他虽然小,我们可以用适合他的方式让他知道这一点。

奶奶:孩子他爸不就是这么带大的,不是长得挺好的吗?有知识有文化,身体也不错。怎么你们自己有了孩子,反而信不过我了,我说的就全是落伍了吗?

妈咪:我们小的时候只要吃饱穿暖就行了,很少有人意识到科学育儿,所以老人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经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地培养孩子被我们这一代父母所重视。

以上所列虽然都是小事,但这些分歧却让两代人在生活中不时地直面“战事”,如果总是没有一个科学的解决方法,势必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高手过招:交流是关键

英英妈:作为妈咪,我们经常看一些育儿书刊,了解相关的育儿知识,我们在科学育儿上比老人拥有更多的资源,也更有发言权。所以从老人刚开始涉足到带宝宝的工作开始,就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老人谈清楚,育儿的主导是我们自己而不是他们。关键是用他们能够接受的方式向他们说明了你的态度和意见。

思腾妈咪:我觉得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互相理解是前提。我婆婆十分固执,又逢更年期,你说这样,她偏那样。刚开始我还能忍着,实在忍不住,我就和她翻了脸,弄得大家都不高兴。后来我仔细一想,其实她也有她的难处,只要你想着她是你丈夫的妈妈,她把那么一个优秀的人养育大了,还有什么不可解决的矛盾呢?况且她帮着带孩子也挺辛苦的,她也希望孙子有更好的发展。总之,当育儿观念发生冲突,并且谁也改变不了谁时,那就试着理解吧。

优优妈妈:如果不放心让保姆看孩子,那只有交给老人来带。隔代教育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娇惯,比如观念陈旧,最重要的是在老人面前摆明自己的态度,比如孩子摔倒了,坐在地上耍赖不起来,老人要去扶,这时一定要及时制止,并明确地跟孩子说要自己起来,这样间接地向老人表达了我对此事的处理方法。此外,给老人灌输一些育儿经非常必要。我经常翻阅一些育儿杂志,有时在吃饭或是聊天时说到孩子的某些行为时,我就会举一些杂志上提到的例子,和老人家一起讨论,时间长了他们也都接纳了很多新的育儿方法。

慧宝:我妈妈给我带孩子,一有问题,我总是想个小办法来解决。比如以前她总给宝宝穿得很多,我就打电话给我同学探讨,结果她告诉我,由于穿得多她的宝宝前两天病了一场,我赶紧把这一案例给我妈妈讲了,果然很奏效,她不停地试着给宝宝减衣服,这时我再拿出杂志来告诉她应该怎么减就很容易被接受了。文/邱莳《妈咪宝贝》

医生手记:放任·溺爱·问题儿童

个案一:7岁的卫儿是一个活泼的男孩,语言表达能力不错,智力测试中等,但上课和做作业对他来说却是最痛苦的事情,老师说他坐不住,手脚闲不住,考试也一塌糊涂。提起他,老师摇头,家长伤心。

孩子的母亲告诉我,孩子是剖腹产出生的,出生后由外公外婆带养。他们看到老人带孩子经验丰富,从日常照顾到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无微不至,于是便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只是周末休息才和孩子玩一下。但他们有一点疏忽了,就是老人带孩子最怕孩子出事,所以常采取安全的带法:不到人多的地方去,不玩稍有危险的游戏,讲究卫生到了刻板的地步。孩子睡得多、玩得少;坐得多、爬得少;家里呆的时间多,出门活动的机会少。孩子往往被要求这不能摸那不能动。

点评:一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试验:把一位健全人的四肢用布包上,罩上眼,塞住耳朵,躺在舒适的床上。当受试者走出实验室后,研究人员发现,他的精细活动能力、识别图形的知觉能力、连续集中注意的能力等都受到严重影响。隔代抚养中,常会出现一个相同的问题:老人怕孩子热了、冷了、脏了、摔了、烫了……于是,一切应该让孩子感觉的东西,都受到限制。事实上,这样过分的“呵护”就是对孩子感觉的残酷剥夺。

个案二:4岁的明明看起来挺精灵,但与他交流时,问题就出来了。要什么东西,他只会用手指。看东西就死劲盯着,似乎不会转睛,不会笑。孩子的父母告诉我,他们夫妇到南方打工,孩子从小让爷爷奶奶带着。他们每年春节回家乡一次,每次见到孩子,发现孩子不苟言笑,以为是孩子认生。到今年春节回家时,发现孩子连“爸爸妈妈”都不会叫,才感觉问题大了。

点评:这孩子的心理疾患已到了严重的程度。1-3岁是孩子语言发育极其重要的阶段,没有父母贴身贴心的交流,往往会出问题。

个案三:9岁的东东在学校是个小霸王,稍不如意,他就打人。孩子的父亲说,他们夫妇忙,孩子管得少,教育的任务就交给爷爷。孩子小时挺纯的,在外面老挨打,爷爷心痛,觉得这样下去孩子会受人欺。于是就叫孩子还手,孩子不打,爷爷亲自做“示范”:把脸伸过去,让孩子一巴掌一巴掌地打。孩子在打爷爷的过程中获得了满足,也“练”出了胆量。后来只要同学跟东东过不去,必遭东东一阵好打。

点评:放任、溺爱、缺少科学抚养方法,是隔代带孩子的通病。

隔代抚养利与弊大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