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早教 > 学前教案 >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来源:小宝贝儿网    阅读: 1.69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我只有晚上和周末可以陪孩子,但我又超爱滑雪,然而现在孩子白天还睡两觉,显然不能带着孩子去雪场。如果我和老公单独花一天时间去滑雪,心里对孩子很愧疚啊。怎么办?——O妈

无需纠结陪伴时间,妈妈的敏感性更重要

在依恋行为发展的阶段(通常指2岁之前),维护母婴亲近的责任在母亲身上。可是安全的依恋,并不是只要保持和孩子在一起就够了。

比方说,如果你没去滑雪,在家陪娃,却无法控制地想着「都是这个小东西,搞得我连滑雪也不能去了,什么都放弃了,好想去啊,好烦啊」,那恐怕你还不如去滑雪呢。

心理学院Ainsworth曾用陌生情景法测量孩子依恋类型的她提到,依恋类型安全与否,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母亲是否具有敏感性、母亲对待孩子的方式是合作的还是干涉的、母亲对孩子是接纳还是拒绝、母亲是易得的还是忽视孩子。

其中我们现在最重视的是母亲的敏感性问题。因为研究表明,母亲的敏感性与依恋的安全性有很高的相关,相关系数r=0.78。

Ainsworth认为,一个敏感性的母亲,能够很好的平衡自己的工作生活和照顾孩子。

母亲的敏感性包括:

能不能正确地[接收]孩子发出的信号,

能不能正确地[解释(理解)]孩子的信号,

能不能快速恰当地做出[反应]。

有条件的话,是要建议多陪孩子,妈妈的「易得性」很重要。但如果妈妈要上班或者要减轻自己情绪压力、不得不离开孩子的时候,也不必过于纠结。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不敏感的妈妈可能会这样做

敏感的母亲,是能应对千变万化的情况的,所以每一个敏感的母亲都不一样。所以在实际观察的时候,我们比较不容易发现敏感的妈妈。但是比较容易发现不敏感的妈妈,因为不敏感的妈妈往往有一致性,嘿嘿。

我前面说了,妈妈是否敏感,包括[接收][解释][反应]这三个过程。不够敏感的妈妈,这每一步都可能出现问题。

比方说妈妈可能发现孩子对某个东西感兴趣,可是孩子想要[自己想办法走过去摸摸它],被妈妈解释成[孩子想要它],就直接把那个东西拿给孩子了,这是解释的错误,没有看到孩子需要的不是那个东西而是探索,所以也是不敏感的。

类似的例子很多,妈妈和不到一岁的宝宝玩积木。小宝宝拿起一块积木,慢慢地、颠过来倒过去地看,敲一敲,还塞到嘴里。妈妈把积木垒好,宝宝又笑着探身过去把垒好的积木推倒。妈妈赶紧抓住宝宝的手:「啊你不要搞破坏!」这里也是解释上的错误(也可能包含有接收上的问题)。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第2张

敏感妈妈当孩子的安全基地和港湾

不过要是简单来说,其实妈妈敏感不敏感,重要的指标在孩子,我们观察的时候也会有拿不准的,那时候就用孩子接下来的行为做参考,看看在母婴互动中,孩子是不是愉悦(playful)的。

敏感性大家可能容易搞错,说母亲要敏感,绝!对!不!是!说总是要抱着孩子,孩子一看什么东西就马上给他什么东西,替孩子做好一切!因为:

1)Bowlby认为依恋是本能,是与生具来的行为系统之一,其他的行为系统还包括探索系统。安全的依恋,一定是能够让依恋系统与探索系统平衡的。

换句话说,安全依恋的妈妈,不是成天亲密无间地和孩子搂在一起,而是能在满足孩子的安全和被保护的需要的同时,还能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2)Ainsworth认为依恋对象有两种功能:安全基地(secure base)和安全港湾(secure haven)

安全基地是说孩子对外部世界感兴趣时,妈妈是支持者保护者,帮助他们自由探索。所以会爬会走的小婴儿不需要妈妈总是亦步亦趋地跟着,他们会以妈妈为原点,探索某个空间,时不时的回到妈妈身边。

安全港湾,是说当孩子感到威胁,感到疲惫时,安抚孩子。

有的母亲安全基地功能好,安全港湾功能弱,会鼓励孩子去玩,鼓励独立,但是不太安抚。反过来有的孩子安全港湾功能好,安全基地功能弱,会常常安抚孩子,说妈妈抱抱,你想不想妈妈之类的,但是不鼓励孩子独立。

理想状态就是这两种功能都好哦。

小结

不必时刻跟孩子在一起,你可以平衡生活工作和孩子。

但只要跟孩子在一起,请全身心投入,保持敏感性,正确[接收]和[解释]孩子传来的信息,并做出合适的[反应]。

做好孩子的安全基地和安全港湾,在满足孩子的安全和被保护的需要,也满足孩子探索世界的需要。

实在没太多时间陪宝宝?这样做能实现高质量亲子陪伴 第3张

参考文献: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Classic edition, MDS Ainsworth,MC Blehar, E Waters, SN Wall, 2015, NY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